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

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

发布时间: 2025-05-02 14:24:51

Ⅰ 补充责任的法律规定

我国侵权责任法就是为了协调社会中各种关系之间的利益的。其中在侵权责任法中有关补充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民事侵权责任,其目的在于确保被侵权人的权利镇扰穗能够得到及时救济。那么补充责任的法律规定呢?以下就是整理的内容。一、补充责任的法律规定
适用于到至今的《民法典》规定了补充责任这一责任形态,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了监护人的、有过错的劳务派遣单位的、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
关于补充责任的立法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不同;第二,关于补充责任人对直接侵权李谈人的追偿权的规定不同。
二、承担补充责任的情形
1、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补充责任,即《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因第三人的行为致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但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补充责任,即《民法典》第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如商场保安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这里还涉及到商场保安的职务行为)由商场承担补充责任。
3、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御卜力人在学校受到校外第三人所致人身损害,应由第三人(即侵权人)承担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承担补充责任,即《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这里的侵害应当来自于校外的第三人,排除老师、学校的工作人员及其他同学的伤害,如果是两个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在学校打架受伤,首先考虑的是监护责任,其次是校园责任,承担与过错相应的按份责任。
三、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
1、补充责任人只是为损害的发生提供了消极条件,直接侵害行为具有全部的原因力。即使没有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直接责任人也可能造成损害。补充责任人不应是最终责任人,一定享有追偿权,承担了补充责任的责任人有权向直接责任人全额追偿。由于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最终责任人是导致受害人产生损害的原因,因而其一定没有追偿权。
2、补充责任有严格的顺位,补充责任人享有顺位利益,且顺序法定。补充责任人虽然也应承担责任。但被侵权人必须先起诉直接责任人,除非直接责任人不确定。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责任主体之间无所谓清偿顺序,权利人可以依不同的法律关系任意选择起诉债务人。该点反映了补 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权利构造上有着重大的区别,若仍坚持不承认补充责任乃一种独立责任形态,则无异于认为一般保证是连带保证的特殊形式。
3、补充责任从属于直接责任,在补充责任人是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范围皆不确定,完全依赖于直接责任人是否下落不明以及其履行义务的实际能力,而且实践中考虑到受害人和补充责任人利益平衡问题,往往会将补充责任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责任主体对外均负有全部的清偿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范围也是完全相同的。
以上就是整理的关于补充责任的法律规定、承担补充责任的情形以及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Ⅱ 《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篇》在内容上与《侵权责任法》有哪些不同的规定试罗列出几条并进行评述

《侵权责任法》第一章有5个条文组成,分别为第1条立法目的、第2条保护范围、第3条被侵权人请求权,第4条法律责任的聚合与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和第5条本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在侵权责任编中,这一章内容全部删除。这是因为:

《侵权责任法》在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和《民法典》分则的一编有很大的不同。《侵权责任法》在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时,必须规定立法目的、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重合时的处理规则、《侵权责任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等;而把侵权责任法作为《民法典》分则的一编,就仅仅是《民法典》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凡是涉及《民法典》总则的内容,侵权责任编就不必规定。

如上图所示,《侵权责任法》第一章第1、3、4、5条的内容分别在《民法典》总则编的第1、120、187、11条作了规定,为免重复,侵权责任编就不应再作规定。

而《侵权责任法》第2条是关于侵权责任法调整范围的规定,由侵权责任编第1164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的规定所替代,成为了确定侵权责任保护范围的新规则。这是《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创新之一。

《侵权责任法》第2条借鉴的是埃塞俄比亚侵权法的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立法模式,即“概括+列举”式。第2条第2款的列举式规定虽然详尽明确,但挂一漏万,立法技术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法解释来解决,倒不如采用概括式规定。

(2)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扩展阅读

其一,侵权责任编第1164条的表述在形式上与《民法典》其他分则编表述一致,如物权编“本编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合同编“本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人格权编“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婚姻家庭编“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采用一致的表述方式,更显结构上的工整、优美。

其二,《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表述为“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按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仔细分析此款条文,其逻辑重点在于保护权利,承担责任,而非落脚在侵权法保护的范围上。既然立法者设立该条是为了确定侵权法保护的范围,那么,侵权责任编第1164条的表述显然更加清晰、明确且简练。

Ⅲ 关于网络隐私的法律条文.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该法第36条对互联网侵权责任有专条规定版:权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该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从立法来讲,该法案明确了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公民民事权利保护的重大进步。然而,我担心的是模糊地规定互联网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滥用负“连带责任”,不仅约束了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同时也限制了网络平台作为公共领域的合法权利。

现实中,有些贪官利用自己职权,想方设法地向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施加压力,让他们删贴;有些不法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各种手段,要求网站删除对他们负面的贴子。此条款的规定,可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Ⅳ 侵权责任法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区别

法律分析:《侵权责任法》在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和《民法典》分则的一编有很大的不同。 《侵权责任法》在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时,必须规定立法目的、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重合时的处理规则、《侵权责任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等;而把侵权责任法作为《民法典》分则的一编,就仅仅是《民法典》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凡是涉及《民法典》总则的内容,侵权责任编就不必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要考几年 发布:2025-05-03 03:44:47 浏览:34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 发布:2025-05-03 03:39:50 浏览:339
授权委托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03:27:12 浏览:200
民法典新修 发布:2025-05-03 03:18:42 浏览:689
社会与法拼音 发布:2025-05-03 03:02:48 浏览:589
伊川法院老赖名单 发布:2025-05-03 03:01:58 浏览:431
网络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法律 发布:2025-05-03 03:01:23 浏览:773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 发布:2025-05-03 03:00:15 浏览:917
解除终止是劳动法第几条第几项 发布:2025-05-03 02:56:04 浏览:554
社会与法2015年4月19 发布:2025-05-03 02:51:41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