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道德关系
①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关系
首先大学生来是个人,是个源社会人,就要遵守社会公德。与人相交就要诚信。否则在社会上行走将很艰难。
我们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是个完美的人,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而且不仅要会而且要精通。这是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也是不道德的。
大学里大学的课本没有讲过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有道德,如何才有道德。甚至有的老师就是不道德的表率,何以让大学生有道德?
大学里没讲,家长应该来讲,父母没有道德,何以让孩子有道德?子不教,你之过。
大家都对大学生的希望很高,希望大学生是有道德,而且做个表率,不过是强人所难。
虽然这样,大学生也要想法学习如何才有道德,争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② 诚信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哪些
1.是否具有讲诚信的美德,对公民自身的人格形象影响巨大。
公民讲不讲诚信是其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是否具有信誉度的体现,并进而影响公民自身的人格形象。
当一个公民被他人和社会视为无诚信或低诚信之人的时候,其道德品性上的负面形象会破坏他(她)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关系,而无诚信或低诚信的社会评价也将对其一生的生活道路产生无可估量的损失。
2.是否具有诚信品性,是公民能否承担社会角色的道德基础。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不可能脱离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生存和发展,既享有着公民应有的各项权利,同样也必须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义务。
因此,公民是否具有诚信品性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公民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公民要接受作为社会成员这样的角色,并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就必须讲诚信。
这是由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伦理关系所决定的。
3.是否做一个诚信的人,是公民职业素质水准高低的标志之一。
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公民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其所在的部门、单位或组织。
如果公民在履行职务行为时,不能诚实守信或是出尔反尔,那么在这个公民代表部门、单位或组织与社会其他成员打交道时,就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当然也就无法与其他的个人、部门、单位或组织进行顺利的交往活动,也就不能实现其职业和职务所要求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实守信不仅是公民个人的道德品性,它还是公民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
只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道德品性养成的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地践行诚信美德,而诚信本身所内含的“诚意”也是提高道德素质的一种修养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了个人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诚信和道德修养的内在关系。
古人的一些格言警句就表达了诚信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巨大作用,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③ 谈谈诚信与社会的重要关系
诚信道德是构建复社会主义和谐制社会的伦理基石,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诚信危机”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失信、欺诈行为和现象随处可见。诚信危机加剧了社会道德风险,冲击了社会道德体系,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若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导致诚信体系的崩溃和瓦解,导致“以德治国”战略无法实施,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大力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中国,不仅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④ 诚信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是一个人在生来活中自觉遵守的规则自,好比公民要遵纪守法一样,必须要有法律来约束。但又有区别,道德不能用法律去制约,它需要我们自觉去遵循。如果一个没道德的人谈不上诚信,但诚信的人他一定有道德。道德不是强加与谁,是我们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传统,是我们人与人交往,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谐,自觉建立维护的。就好比父母教导我们说不要骂人,不要去偷等等,这就是道德的传承,同时也是发展和延续。
⑤ 诚信与道德的关系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二是我应该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加强诚信教育中,我们应高度重视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⑥ 诚信道德的感悟150字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版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权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乐。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接应。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
⑦ 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角度谈谈如何建设诚信道德
一是坚持科学执政。必须提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科学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坚回持求答实创新,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实施科学决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民主执政。民主和诚信相辅相成。应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信任度,以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三是坚持依法执政。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和法治的基础。坚持依法执政与以德执政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公正尽可能地贴近道德公正,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背信、失信者和腐败、不公正的制造者,维护政府诚信和社会公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⑧ 大学思修:请问道德,法律,和诚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是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道德
诚信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法律是道德和诚信的保障
⑨ “诚信”与“道德”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吗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回人们的道德信仰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诚信与道德不是一回事,但有相通处。
⑩ 诚信是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正确还是错误
正确。“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指出专了诚信的份量;“言必信,行属必果”、“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道出了诚信的作用等等。他们以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便是诚信。
现代人则认为诚信强调的是人际间的诚实不欺、平等相待,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立足、齐家、交友、经商、为政等皆需真诚、老实、讲信誉。
诚信是做人之道。诚信之人,行为坦荡、道德光明。倘若要把诚信比作人生的坐标,诚信便是茫茫沙漠里的指南针,失之则容易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