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轻敌道德经

轻敌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5-06-17 23:28:54

『壹』 《道德经》69-71读书笔记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rang:三声)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 懂得用兵的人曾说:我不敢主动发动战争进犯别人,而只在被进犯时不得已而应战;作战时不敢盲目进军哪怕一寸,而要后退一尺,以退为进。(在入侵国家的领土上)虽然人民没有排成行列阵势,没有面对人民奋臂作怒,虽然好像没有面对敌人,虽然人民手中没有兵器,但四处都是侵略者的敌人。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患,轻敌就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相持时,被同情、被支持的一方会获胜。

理解: 对于战争,道德经中有好几处都讲到了。都说兵者不祥之器,我对于这些也没有太多的感想。但如果引申但做事,解决问题就是对战,不能轻敌,要重视,要以终为始。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被了解,很容易去实行。然而天下之人都不了解,也不按照这个去做。说话得有核心宗旨,做事得掌握事情的关键。正是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很少,按我说的道理去做的人更是难得。所以圣人穿着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理解: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不是出自该处呢,知道后更重要的是做到。知道只是别人的,而做到才是自己的。王阳明的心学是不是也应该安排一下。后面的庄子、列子、心学还有好多要去学,但更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言行融会贯通。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是有智慧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把缺点当作缺点,这样才能没有缺点。得道圣人没有缺点,正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才能没有缺点。

理解: 论语也有这样的描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否认的是人的认知是有界限的。谁人敢说自己是全能全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不是算命先生,就是骗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后,才能有所警觉,才不会去逞强,不会去危险之地。这就是君子不处危墙之下啊。

『贰』 《道德经》第16章|永远保持小心谨慎

【原文】

用兵有言:五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衰者胜矣。

【翻译】

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有敌人了。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感悟】

人在面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时,以及在成功即将来临时,往往会沉浸于喜悦之中,以至于麻痹大意,放松了心神,导致功败垂成。其实,越是这种时候,才越要小心谨慎。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成功前的片刻大意,只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却忽视了脚下的悬崖。

正是因为“几成而败”之事太多了,故老子才言“慎终如始”,无论你距成功多近,都要保持一颗谦逊、谨慎之心。

『叁』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

【一】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二】感悟

前一章大部分也是在讲用兵的内容,比如说不武、不怒、不予、不争,就是带军打仗尽量不要去用武力解决问题,自己作为将领也不能容易动怒。那如果实在需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要怎么样呢?

这一章的智慧就是以客为主,以退为进。以客为主也就是根据对方的行为来作出反应,一方面我们不是主动去挑起战争的,另一方面对方行动了也就会暴露出相应的弱点,我们避实就虚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点,这样就容易获胜。以退为进,也就是先防守再进攻,我们退到敌人无法攻击的地方自然就是很安全的,在对方暴露出弱点时再出击,否则就不要盲目行动。

行兵最好的境界也就是人有形而我无形,我无形,对方不知道我们怎么行动,不知道我们在哪里,不知道我们要去进攻哪里,对方也就不知道怎么来进攻和防守。而我们也不用通过诱饵,就能使得对方暴露出来,这样我们以无形来攻有形,胜算就大了很多。但不管怎么样,就一定是不要轻视敌人,轻视敌人也就丢失了赖以长久生存的宝贝。所以就是在心理上要重视每一个对手,战争的代价太大,输一次可能就没命了。

【三】提问

1、以退为进?

老子对待战争的思想,首先是不建议作战。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也是讲要全取天下。作战不管胜负都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不得已作战的情况下,就要先控制好自身的损失,以客为主,以退为进,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去根据对方的行为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否则主动的行动还可能造成对方过激的反应。

2、执无兵?

对方不知晓我们的行动计划,也就不知道怎么防守。不过老子在这里说的可能不只是正面的作战,而是作战之前有一些准备,比如谋攻,布局形势,这些对于胜利是极为的重要。

3、谨慎的态度?

老子在这里说出了对待战争的态度,轻敌对自己而言是致命的,只有谨慎的对待战争,才能够较为全面迅速的去应对。

第四遍学习《道德经》之目录

『肆』 道德经69章 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意思

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

『伍』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主:主动发动战争冒犯别人。客:对于别人的军事进攻而被动应战。

行无行:欲摆开阵势就像没有阵势一样。攘无臂:要挥举手臂又像没有手臂一样。

扔无敌:面对敌人就像没有敌人一样。执无兵:拿着兵器就像没有兵器一样。

吾宝:老子之前说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抗兵相若:两军相当,势均力敌。哀者:仁慈之兵,心存忧患时刻准备之兵。

兵家曾说:“我不敢先挑起战端进犯别人,我只是在不得已时才应战;在作战时,我不敢逞强冒进,而宁愿退避三舍。”

这就是:欲摆开阵势,就要像没有阵势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好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拿有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可以持一样;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一样。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视敌人的力量,轻敌就会丧失“三宝”。

所以说两支实力相当的军队遭遇,怀有对苍生悲悯之心的一方会获胜。

这几章中老子一直在讨论的是对于战争的观点。老子是反对侵略性战争的,认为只有在迫不得已,退无可退时自卫反击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接下来,老子又提出了一条战略性的观点,“祸莫大于轻敌”,在战略上重视对手。

战争对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很多事都是相通的,这句话不仅适合于战争,在商业、体育等领域,都有着警醒作用。

许多强大的商业公司最后之所以遭致失败,一个普遍的原因便是自恃强大,不再将对手放在眼里。在体育比赛中,由于看不起对手的实力而惨遭爆冷的比赛也有很多。

更进一步讲,就算是我们个人,在竞争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不在意别人,产生了“轻敌”的情绪,同样有可能会带来失败,因此,做任何事时,我们都应该对对手有着充分的估计和重视,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轻敌而失败。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犯这个错误的人也从来都不缺乏。这是因为能控制自己傲慢情绪的人很少,但是一旦做到,就一定能取得大的成就。

热点内容
治安条立法 发布:2025-08-15 11:58:06 浏览:601
西安法律咨询网 发布:2025-08-15 11:57:19 浏览:580
刑法教授罗 发布:2025-08-15 11:57:19 浏览:801
行测行政法题 发布:2025-08-15 11:48:39 浏览:914
劳动法不按时间发工资 发布:2025-08-15 11:47:17 浏览:689
新城区法院地址 发布:2025-08-15 11:46:33 浏览:307
公司驻外地办事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1:44:26 浏览:705
盘锦兴隆台法院 发布:2025-08-15 11:34:34 浏览:132
环保法刑法 发布:2025-08-15 11:33:43 浏览:604
电大刑法学解释犯罪 发布:2025-08-15 11:33:34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