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一
㈠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1、法律和道德的相同点:
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有:
(1)产生的起源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
道德是人类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自觉遵从主流行为规范的心理意识。
(2)执行的制度和力度不同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代表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依靠良好的习惯和良心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3)对违反者的处罚不同。
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是通过行政处罚或刑法处罚;而对于违反道德的行为,只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谴责。
(1)道德与法一扩展阅读:
1、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的强力部门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它由特殊的逻辑构成。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2、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定律,这是由于道德定律对应的题材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㈡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
1、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2、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3、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来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许的。
5、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2)道德与法一扩展阅读: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网络-法律
网络-道德
㈢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一、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
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三、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五、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
拓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㈣ 道德与法治一单元手抄报 道德手抄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手抄报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手抄报展
徐木中学七年级1班2班道德与法治科第一二单元知识手抄报优秀作品
道德与法治手抄报怎么画
四5班道德与法治手抄报
活动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手抄报投票评选开启最历嫌佳人气奖等你来
道德与法治手抄报
道德与法治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手抄报展
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手抄报比赛
道德与法治手抄报怎么画
道德与法治五上1手抄报之五一班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锋烂袜元手抄报一年级下册手抄报
活动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手抄报投票评选开启最佳人气银激奖等你来
道德与法治手抄报内容文字道德与法治手抄报模板
科尔沁实验初中七年十八班道德与法治第一期手抄报作品
精美的手抄报
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手抄报比赛
㈤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如下:
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6、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这两种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相独立。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
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第四条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