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的经典案例
⑴ 道德绑架是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
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
(1)道德绑架的经典案例扩展阅读:
“道德绑架”的相关案例:
富豪喊冤:慈善信任机制尚不健全
富豪们除自身觉悟原因外,仍然害怕慈善公益捐款管理不善不透明,甚至被挪用、贪污。现实中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我国的慈善信任机制尚不健全,富豪不是缺乏爱心而是对捐赠监管制度缺乏信任,他们不相信一些慈善机构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捐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认为“道德绑架”是典型的媒体逼视,即媒体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并给被报道的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他认为,在媒体的“道德绑架”下,被求助者的明星富豪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影响。
⑵ 道德绑架啥意思,举个例子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回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答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案例
一、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二、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2)道德绑架的经典案例扩展阅读: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
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
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应该说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人,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⑶ 为什么会有道德绑架,你身边有没有道德绑架案例
要谈到道德绑架的问题。
首先得明白一点,道德的根源是血缘天性与卓越智力的双重结果。
人类与野兽有相同之处,都具有血缘天性。比如说老虎,母虎会抚养幼崽,在幼崽被其他猛兽如公虎、公熊盯上的时候,母虎甚至会以命相搏。而野兽的世界之所以没有道德,人的世界有,这是因为人有卓越的智力,可以做繁复的思考,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知性、悟性、聪明、洞察力强。
最初,人类世界是没有道德的,比如子女不会赡养父母,当父母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时,会被子女抛弃在荒郊野外,活活饿死或者被野兽啃食。没错,人类最初的生活与其他野兽没有区别。因为血缘天性的作用、头脑的思考,某个地区的子女们开始不再抛弃年老的父母,而是提供给他们食物,等他们死了以后再将他们扔到荒野。又是同样的原因,子女不愿看见父母的遗体被野兽啃食,于是刨个坑埋葬父母。当这些行为深入人心时,大家心里便有了某种道德精神指标,只是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的圣贤则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将这种道德精神指标称为“孝”,后来还有“忠”“悌”“忍”“信”等其他的道德精神指标。
但这种精神孤立的道德精神指标又造成了另一个事实,一方压迫另一方,无德的君主压迫臣子、无德的父母压迫子女、无德的兄长压迫弟弟、无德的丈夫压迫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些道德精神指标需要有一个约束,需要一个方向,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孝”,做父母的认真抚养并教育孩子,做子女的关心父母的晚年,奉养他们,而不是说因为一个“孝”,做子女的就要为不负责任、品性不好的父母做牛做马,“孝”不是无节制的愚孝,而是让父母、子女都好的“孝”,出于这个思考,一个叫孔子的人提出了“义”这种价值观,孟子加以诠释。比如说,子贡问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不是上士,孔子说不是,这类人是入门的第三等士。因为“信”也是受“义”节制的,比如我们遇到一个坏人,还对对方死守信用,白白让对方占便宜,我们这就叫下德,或者说普通的道德,而非上德,而旁人看到坏人占便宜,也会有样学样做坏人,对我们欺之以方。正如《道德经》所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如果一个人停留在下德的层次,就必然会对他人道德绑架。比如,张三的父母品性败坏,性情恶劣,导致张三不关心自己的父母。如果李四是个下德之人,只知“孝”而不知“孝义”,看到张三这种行为,他就会感到厌恶,并加以指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李四是个上德之人,他不会轻易指责张三,他会先弄清楚张三与父母之间的情况,若张三的父母十分恶劣,他可以理解张三的心情、行为,并可能向张三提出一些能够改进双方关系的建议。
说了以上的内容,想必我们有了这个认识:
道德永远不会消亡,除非人不再有血缘关系,不再有卓越的智力,而这是不可能的。而这世上的人不可能全都领悟到上德之境,智慧圆通,处世游刃有余,总有下德、无德之人,故而道德绑架也将永远存在。
顺带提一下,人之初,是血缘天性的性本善也好,还是先天没有道德修养的性本恶也好,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经常看到有些人纠结这个,并将两种观点对立,孟子、荀子表示:你们开心就好。
至于道德绑架的案例,那可就太多了。今年一个女同学的三姨请她家过去吃年饭,她的这位三姨只跟她妈打了电话,没有通知她爸。她爸觉得她三姨不尊重自己,所以拒绝前往,于是乎我这位女同学就和她妈妈一起去了。后面几天她爸一直生闷气,寻找由头与女儿扯皮,终于在大年初三吃饭的时候,双方发生口角之争,她爸一怒之下把饭桌掀了,气得住进了医院。家里的亲戚前来探病,她爸为了面子自然不会说实话,只说是被女儿气的,于是亲戚们或明或暗都在指责我这位同学。
最后还有一句话:
道德绑架只能绑架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道德修养太差或者道德修养太好的人是不可能被道德绑架的。这就是说,你们想道德绑架某个人的时候,先看看对方的道德修养水平。唉,我好想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把人都教坏了。
⑷ 道德绑架的案例
1、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2、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3 、2006年9月,为了筹集孩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所需的4万元手术费,一位母亲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这封信刊登在了报纸上。
4、2006年3月,北京地铁车厢里,一个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号召乘客转告李宇春、徐静蕾等名人向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得到媒体广泛报道。
5、这回轮到了人气正旺的美女明星范冰冰。也许是明星们的财富太惹火,每每有穷困的老百姓通过媒体向明星们求助,而明星恰好又无甚反应时,总免不了一阵舆论的狂轰猛炸。
(4)道德绑架的经典案例扩展阅读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然而道德一旦“越位”,就容易形成“道德绑架”。
所谓“道德绑架”,就是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强加道德义务,倘若有人未能执行这样的标准,便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
美德是用来弘扬的,绝非拿来强迫的。韩愈在《原毁》中就写到:“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由此可见,自觉让座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道德或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介于神性和动物性之间,既引导你一心向善,又限制你恶到没边。然而,许多事情不止有是与非、黑与白,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因为人性这么复杂的东西,只能见仁见智。
但无论如何,公序良俗都必须保证在自由权利的框架内运作,切莫让道德的锁链拴住了理性宽容的脖子。
⑸ 道德绑架的案例有什么
一 、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二 、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巧的是,电白县就有一名彩民中得双色球两注头奖,总奖金高达1200多万元。
数个网友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来到投注站,手拉“救救蔡燕梅吧!伸出援助之手,让18岁的生命延续”的求助横幅,呼吁当地刚中了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
三 、中国男孩洪战辉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洪战辉在节目中重点谈了自己成名后的烦恼。
其中,最让洪战辉迷惑不解的是,自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可是又不敢收。
洪战辉的烦恼是其他众多道德偶像精神世界的缩影。它带给了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树立什么样的的道德偶像?一个被社会推崇为道德偶像的人,究竟该如何做一个主体的人?特别是在社会商业规则和公众道德诉求面前,道德偶像们该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
四、 2006年9月,为了筹集孩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所需的4万元手术费,一位母亲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这封信刊登在了报纸上。
五、 2006年3月,北京地铁车厢里,一个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号召乘客转告李宇春、徐静蕾等名人向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得到媒体广泛报道。
(5)道德绑架的经典案例扩展阅读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
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
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应该说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人,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然而,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如果你适应了,还会去依靠它。
而具体到某一事件,比如范美忠事件,又不能说公众对他或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在任何时候,教师保护学生的利益,都属于公众正常的期待,也属于相关法规的正常要求。
以道德绑架的方式迫使某人就范,动机崇高,手段错误,每每尴尬收场。同样,用法规来绑架道德,硬性要求乘客如何,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并且,这种错误比单纯的道德绑架性质上更恶劣。用权力意志,强奸了另外一些人的自由意志,尽管后者的自由意志可能是不道德的。
法规绑架道德,解决不了道德危机。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固然不容乐观。我们的社会道德取向,站在了两个极端:从极端的无私道德取向一步跨越到了极端自我道德的取向的边缘,缺少中和的地带。
⑹ 老人地铁怒斥女孩坐爱心专座,这属于道德绑架吗
我觉得这名老人确实是道德绑架,因为爱心专座并不是只有老人可以坐,它的含义是用于礼让的座位,只要是乘客都可以坐。当年轻人坐了爱心座位,然后让给其他需要的人坐,就体现了它的价值,但让座是自愿行为,任何人都不得强制,所以不要把传统美德变成道德绑架。
遇到被要求让座我会不会同意?
我不会给别人让座,因为坐公交车时我会头晕,我不想把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拱手让人。每次坐公交车我都会选择坐在后排,这样可以避免让座,我觉得不让座并不代表没爱心,当老人站在我旁边时,我也不会感到尴尬,如果他强制我让座,我会让他礼貌的再说一遍,否则我绝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