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
Ⅰ 法工委是干什么的
1、受委员长会议委托,拟订有关刑事、民事、国家机构以及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草案。
2、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服务。对提请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有关法律草案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提供有关资料,提出修改建议。
3、对省级人大常委会及中央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询问,进行研究答复。
4、研究处理并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法制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的有关提案。
5、进行法学理论、法制史和比较法学的研究,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6、负责汇编、译审法律文献等。
(1)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扩展阅读
法律委和法工委的区别
1、两者机构性质不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在大会期间受大会领导,在大会闭会期间,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也就是说,法律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而法工委是人大常委会的一个内设办事机构。
2、法律地位不同。在大会期间,法律委员会与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相当,同是为大会服务的工作机构。因此,法律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要高于法工委。
3、承担的职责不同。法律委员会的职责是在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等;而法工委不是提议案的主体,也不具享有对议案审议的职权,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常委会做好有关方面具体工作。
4、组织形式和组成人员不同。法律委员会采用委员制,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法律委员会的成员由同级人大代表组成,其中有相当的委员还是同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法工委的组成形式不是委员制,而是按相应的行政级别由人大常委会任命产生的。
其组成人员有的是同级人大代表,多数不是同级人大代表,但是他们都是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专职的而不是兼职的。
Ⅱ 法律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 属于立法解释吗
立法解释的主来体按宪自法规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理上立法者也有资格解释自己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在中国立法解释合格主体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属的法工委没有立法解释的主体资格。
性质属于无权解释、学理解释,就跟大学教授写一本《合同法释义》一个性质。
Ⅲ 请问,没有通过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人大法工委对某个问题的解释算不算立法解释
不能算做法律解释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故而。法工委的批复不是法律解释。
另外,立法法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可见,法工委的批复只能算做就某个问题的答复。
补充:
法工委的答复是就具体问题的答复,可以做为法院判决时的参照。
Ⅳ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历史沿革
1979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成立,彭真同志任法制委员会的主任。1983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名称改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1983年9月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决定
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任命
王汉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
宋汝棼、项淳一、裘劭恒、顾昂然、高西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顾昂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
岳祥、杨景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
任命
岳祥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王著谦(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免去
顾昂然兼任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职务
岳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务
1985年3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任命
杨景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免去
杨景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务
1985年9月6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任命
张昕若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6年1月20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任命
邬福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9月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任命
高西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顾问
免去
高西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1988年9月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免去
宋汝棼、项淳一、裘劭恒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免去
杨景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任命
卞耀武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2月2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任命
乔晓阳、胡康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免去
王汉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任命
顾昂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3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免去
邬福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免去
岳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职务
王著谦(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务
1997年7月3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任命
张春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3月1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员会第一次会议
免去
顾昂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卞耀武、乔晓阳、张春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任命
胡康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飞、王胜明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任命
安建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任命
信春鹰(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任命
沈春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Ⅳ 全国人大法工委所作出的法律解释是立法解释吗
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应用解释包括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1954、1978、1982年宪法和2000年立法法均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根据立法法第四十二条,最高立法机关关于法律问题的解释是完整的、当然的立法解释。
除此之外,还并存由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组成的“具体应用解释”;虽然立法法没有明确肯定这种制度,但也没有明令废止支撑这种制度的有关法律文件,如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具体应用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其中,由“两高”对于在审判、检察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行使司法解释职能。因此,立法与司法乃至与之相适应的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区别,无论在字面还是法理依据上均是很明显的。不时出现的高级传媒的失误,从另一个方面实证了普法工作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行政解释 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含义、适用、具体执行等所作的说明。它包括行政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称为执行解释;还包括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的含义和适用所作的解释,称为制定解释。
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是否有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没有立法权
Ⅶ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有什么区别
两者都是全国人大的下属机构,但全国人大法工委是立法部门,全称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法制工作机构;而内务司法委员会是内务行政部门,主要是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并协助进行司法监督。从名称上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在”中国人大网“官网上,有这两个机构的栏目,其中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委员会组成人员、职责、工作动态、下属机构、历史、研究报告等。由这些细节内容,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具体区别:
一、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是于1988年3月根据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的,现任主任委员是马馼(女)。委员会具体职责是(以下引自官网):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具体职责有:
1、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
2、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
3、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
4、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5、对属于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对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进行监督。
二、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1979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成立,1983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名称改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现任主任是李适时。
法工委主要职责为:
1、受委员长会议委托,拟订有关刑事、民事、国家机构以及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草案。
2、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服务。对提请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有关法律草案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提供有关资料,提出修改建议。
3、对省级人大常委会及中央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询问,进行研究答复。
4、研究处理并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法制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的有关提案。
5、进行法学理论、法制史和比较法学的研究,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6、负责汇编、译审法律文献等。
Ⅷ 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什么是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负责立法工作而不是行政法室呢
说明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刑法的范畴,而不属于行政法范畴。
Ⅸ 法律委员会与全国人大法工委一样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复会法律委员会,是全国制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向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法律案;其他专门委员会就有关的法律案进行审议, 向法律委员会提出意见,并印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法工委”,也可简称人大法工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委员会之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机构。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不是同一机构。
Ⅹ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介绍
全国人抄大法工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简称,也可简称人大法工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委员会之一。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不是同一机构。法工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没有单独设立办事机构,法工委的办事机构,同时也是法律委员会的办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