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A.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1.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应当在不超出社会可接受范围的框架内。一旦行为越界,触及到社会道德底线,就会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
2. 道德和法律均具有指导和规范人类行为的社会功能,但二者有所区别。道德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范畴,它是由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塑造而成。而法律通常是统治阶级制定出来的,旨在为统治阶级服务,并具有国家的意志属性。
3. 法律的制定应当融入道德的标准和底线,法律的作用应当在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得以体现。当法律的应用与道德标准产生冲突时,通常应当遵守法律。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法律权威的稳定性,也是为了保护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法律制定的过程是基于理性和公正的,而公众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变化且易受情绪影响,这可能不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
(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扩展阅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指导和规范人们的共同生活和行为。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拥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受到后天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是相对的,与之相对的观点被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经常与良心联系在一起讨论,良心是指人们自觉遵守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状态。由于道德与人们的实际行为和活动紧密相关,它的目标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B. 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1.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法律与道德并非一体。通常,国人倾向于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此容易将道德与法律视为一个整体,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形成如太极八卦般的循环。这也是中国古代敬敏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2.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配亏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也就是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3.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4. 人的活动亮卖枝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一反的主张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5.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C.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A、B、D
本题考查法理学。
A项正确,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都是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B项正确,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而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项错误,法律与道德均各有自己的规定范围,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如防卫过当,符合道德,但是属于违法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如公交车霸座等尚未被纳入法律范畴的行为。
D项正确,法律与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能够推动法律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律也是传播道德的重要手段。法律赋予道德一定的效力,让道德在调整各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