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行政的基本原理

法治行政的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7-29 04:18:43

❶ 依法行政的核心内涵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
依法行政又称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法治)的核心要素,其基本涵义在于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依法行政同依法治国一样,也可从办事原则、法制模式、法律精神和社会秩序等多种意义上来解。
二、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指依法行政在政治、社会和国家意义上的指导理念和根本准则,是依法行政在方向上、宏观上、全局上以及它和其他活动在相互关系上的普遍性规则。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三、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六项要求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❷ 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的内涵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维权。

1.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

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公开、公约、公共参与五个方面。

其中,公正是指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要依法进行,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公平是指政府要保障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开是指政府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公约是指政府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公共参与是指政府在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5.法治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法治政府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是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政府要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基础上,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并承担应尽的监管职责,确保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有效执行。

❸ 试述行政法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作为法治原则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盖了对行政法关系所有主体的要求。由于 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谈及行政法治原则时,经常更突出地强调其对行政主体的要 求。事实上, “ 公民必须守法 ” , “ 依法监督行政行为 ” 等也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 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

法律分析:
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或称合法性原则,是各国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或者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其要求为:职权法定(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法律优先(又称为消极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动均不得与民意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相抵触,即法律优先于行政);法律保留(又称积极的依法行政,具体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法律无明文授权即无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其要求为:比例原则(适当性--对行政行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为的作出要适合于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不得与目的相悖离、必要性---为达成目的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手段,须尽可能采取对人民利益影响最轻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称狭义比例原则或平衡原则,指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对待(行政主体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国家应平等对待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正当原则(系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与生活价值观。或者说,应当符合人们公认的“情理”标准。)
三.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决定,尤其是不利决定时,必须遵循正当、公开的程序。具体要求为:行政公开(行政过程公开透明也是预防行政主体恣意、滥权和腐败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济程序领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对待时应当给予其陈述和辩护的机会);公众参与(信息公开透明、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机会、给予当事人陈述与申辩的机会)
四.诚信原则:诚实信用,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和信赖保护两个方面。具体为:1、诚实守信:行政主体不得为了自身的利益、欺骗行政相对人,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决定和作出承诺前,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复杂的情形,听取多方意见,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法治要求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行政活动应具有真实性与确定性。行政主体作出行政活动,应出于真实的目的和意图,意思表示真实、准确,真实性不只适用于行政法律行为,也应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如咨询、信息提供等。虚假、错误的行政行为造成公民合法权益损害的,行政主体负有赔偿义务。
2、信赖保护信赖保护原则指人民基于对国家公权力行使结果的合理信赖而有所规划或举措,由此而产生的信赖利益应受保护。信赖前提:须有信赖基础、信赖表现以及信赖值得保护具体要求: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应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具体要求:1、高效原则,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则:是指民众能够方便获得行政主体提供的公共服务。
六.监督与救济原则
1、所谓监督原则,即监督行政的原则,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活动有权进行监督与问责。基于“权责一致”和“有权力必有监督”的要求,监督原则主要包括监督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监督主要表现为:
(1)自觉接受“他律”监督。
(2)加强行政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行政机关有责任依法行使职权。
(2)对违法、不当行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组织权益损害的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3)问责。
2、救济原则处于行政相对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救济权利,主要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要求赔偿权或补偿权以及救济过程中的相应权利等。这些救济权的行使及实现,在我国主要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与补偿等制度来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未经申请人同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评审等的人员不得披露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机关依法公开申请人前述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任何人。
第六条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❺ 行政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其制定与执行的核心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法治原则:这是行政法的基石,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事,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适度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当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不能过度干预或滥用权力,确保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互动性原则:强调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行政目标的和谐达成。

  4. 程序正当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平和合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基本原则不仅是行政法制定与执行的核心准则,还承担着规范与改善现实,使之逐步接近行政法理想状态的职责。它们不仅是高度抽象的规范,体现了行政法的核心价值观念,还是普遍适用的规范,用于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同时,这些基本原则不仅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还指导和调整行政立法行为,并在特定情况下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解决。

❻ 琛屾斂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鏈夊摢浜涳紵

銆愬弬鑰冪瓟妗堛
琛屾斂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鍖呮嫭琛屾斂娉曟不鍘熷垯銆佽屾斂鍏姝e師鍒欍佽屾斂鍏寮鍘熷垯銆佽屾斂鏁堢巼鍘熷垯銆
琛屾斂娉曟不鍘熷垯鍏蜂綋鍖呮嫭濡備笅瑕佹眰锛(1)渚濇硶琛屾斂锛屽嵆鍏鍏辫屾斂缁勭粐蹇呴』渚濈収娉曞畾鏉冮檺銆佹硶瀹氭柟寮忋佹硶瀹氱▼搴忔潵瀹炴柦琛屾斂绠$悊琛屼负锛(2)鎺у埗婊ョ敤鑷鐢辫侀噺鏉冿紱(3)璐d换鏀垮簻銆
琛屾斂鍏姝e師鍒欑殑鍩烘湰绮剧炴槸鍏骞炽佸悎鐞嗗湴瀵瑰緟琛屾斂鐩稿逛汉鍜屽勭悊琛屾斂绠$悊浜嬮」锛屽叕姝e師鍒欏彲浠ュ垎涓哄疄浣撳叕姝e拰绋嬪簭鍏姝c
琛屾斂鍏寮鍘熷垯鐨勫叿浣撹佹眰鏄锛(1)琛屾斂鍐冲畾鍏寮锛岄毠浣曟秹鍙婂栭儴鍏鍏辩$悊浜嬮」鐨勮屾斂鍐冲畾鍐呭归兘搴斿綋浠ラ傚綋鐨勫舰寮忓叕寮锛(2)琛屾斂杩囩▼鍏寮銆
琛屾斂鏁堢巼鍘熷垯鏄鎸囪屾斂鏈哄叧鍦ㄨ屼娇鑱屾潈鏃讹紝搴斿綋灏藉彲鑳界敤鏈蹇鐨勬椂闂淬佹渶灏戠殑浜哄憳銆佹渶浣庣殑娑堣楀姙鏈澶氱殑浜嬶紝鍙栧緱鏈澶х殑绀句細鍜岀粡娴庢晥鐩娿

热点内容
群管不好谁应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9 12:27:02 浏览:26
劳动法有关内容 发布:2025-07-29 12:20:41 浏览:390
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征收增值税吗 发布:2025-07-29 12:19:53 浏览:329
刑法古语 发布:2025-07-29 12:16:40 浏览:424
法院上诉要诉讼费吗 发布:2025-07-29 12:14:21 浏览:17
劳动法有规定旷工几天算自动离职 发布:2025-07-29 12:07:58 浏览:1000
劳动法夫妻辞退赔偿 发布:2025-07-29 12:04:20 浏览:367
协议怎么有法律效力法院 发布:2025-07-29 12:02:49 浏览:167
孟繁旭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7-29 11:54:52 浏览:466
延辉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9 11:47:31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