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法学
A. 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经济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
2、经济法学: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
二、起源不同
1、经济法起源:人类经济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以实践为代表的价值观,均富、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代表的平等观,交相利、义利统一为代表的生产关系观,通功易事为代表的贸易观,农本工商末为代表的产业观等等早期经济思想。
2、经济法学起源:经济法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德国制定了《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煤炭经济法》、《碳酸钾经济法》、《防止滥用经济力法令》等一批经济法规范性文件。
这一新的法律现象引起了德国法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研究。随着经济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一批经济法学著作相继出版,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经济法学理论,逐步产生了经济法学。
三、研究对象不同
1、经济法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2、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经济法学以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B. 经济法学是什么意思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这一法律领域的学科。
详细解释如下:
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之一即为经济法学。它主要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经济法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有效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协调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经济法学关注经济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和实施机制等核心问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为国家的经济立法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经济法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它包括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如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以及社会保障法等。此外,经济法学还关注经济法的实施机制,包括经济法的执行、适用和救济等方面。经济法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领域,还非常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它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法学的研究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经济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提供法律支撑,帮助政府有效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了解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有助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领域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探索经济法的内在规律,为国家的经济立法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