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印
Ⅰ 渚濇硶琛屾斂,鍏卞悓鎺ㄨ繘,鍧氭寔浠涔堜竴浣撳缓璁
渚濇硶琛屾斂锛屽叡鍚屾帹杩涳紝鍧氭寔鈥滄硶娌诲浗瀹躲佹硶娌绘斂搴溿佹硶娌荤ぞ浼氣濅竴浣撳缓璁俱
鎴戝浗鏈14浜夸汉鍙o紝绱犳湁鈥滀互鍜屼负璐碘濈殑鏂囧寲浼犵粺锛屽浗鎯呭喅瀹氫簡鎴戜滑涓嶈兘鎴愪负鈥滆瘔璁煎ぇ鍥解濄傛硶娌讳腑鍥藉缓璁捐勫垝銆佹硶娌荤ぞ浼氬缓璁惧疄鏂界翰瑕佸凡缁忓埗瀹氬嵃鍙戯紝鎺ㄥ姩鍚勫湴鍖哄悇閮ㄩ棬鍒跺畾钀藉疄鏂规堝苟鎺ㄨ繘瀹炴柦锛屾姄绱х爺绌跺埗瀹氭柊涓杞娉曟不鏀垮簻寤鸿惧疄鏂界翰瑕侊紝鎶婁緷娉曟不鍥姐佷緷娉曟墽鏀裤佷緷娉曡屾斂鍏卞悓鎺ㄨ繘锛屾硶娌诲浗瀹躲佹硶娌绘斂搴溿佹硶娌荤ぞ浼氫竴浣撳缓璁炬彁楂樺埌鏂版按骞炽
瑕佹帹鍔ㄦ洿澶氭硶娌诲姏閲忓悜寮曞煎拰鐤忓肩鐢ㄥ姏锛屽畬鍠勯勯槻鎬ф硶寰嬪埗搴︼紝鍧氭寔鍜屽彂灞曟柊鏃朵唬鈥滄灚妗ョ粡楠屸濓紝鍋ュ叏绀句細鐭涚浘绾犵悍澶氬厓棰勯槻璋冨勫寲瑙g患鍚堟満鍒讹紝鎺ㄨ繘甯傚煙绀句細娌荤悊鐜颁唬鍖栵紝娑堟湭璧蜂箣鎮c佹不鏈鐥呬箣鐤撅紝淇冭繘绀句細鍜岃皭绋冲畾锛屽舰鎴愮﹀悎鍥芥儏銆佷綋鐜版椂浠g壒寰併佷汉姘戠兢浼楁弧鎰忕殑娉曟不绀句細寤鸿剧敓鍔ㄥ眬闈銆
渚濇硶娌诲浗鐨勯噸瑕佹
瑕佸己鍖栦緷娉曟不鐞嗭紝鍩硅偛鍏ㄧぞ浼氬姙浜嬩緷娉曘侀亣浜嬫壘娉曘佽В鍐抽棶棰樼敤娉曘佸寲瑙g煕鐩鹃潬娉曠殑娉曟不鐜澧冦傚缓璁炬硶娌荤ぞ浼氭棦鏄鍏ㄩ潰渚濇硶娌诲浗鐨勫熀纭锛屼篃鏄涓椤归暱鏈熷伐绋嬶紝涓嶈兘姣曞叾鍔熶簬涓褰癸紝蹇呴』缁电坏鐢ㄥ姏銆佷箙涔呬负鍔熴
鎺ㄥ姩鍏ㄦ皯瀹堟硶鏄寤鸿炬硶娌荤ぞ浼氱殑閲嶈佹柟闈锛屽傛灉涓涓绀句細澶у氭暟浜哄规硶娌绘病鏈夋剰璇嗐佸瑰畧娉曟病鏈変俊蹇冿紝灏变笉鍙鑳藉缓鎴愭硶娌荤ぞ浼氥30澶氬勾鏉ワ紝鎴戜滑宸茬粡瀹炴柦浜7涓浜斿勾鍏ㄦ皯鏅娉曡勫垝锛屼互涓惧浗涔嬪姏鑷涓婅屼笅銆侀┌鑰屼笉鎭鍦版妸娉曞緥浜ょ粰浜夸竾浜烘皯锛屽叏绀句細娉曟不鎰忚瘑鏄庢樉鎻愬崌銆傛柊鏃朵唬锛屼笉璁烘槸浜烘皯缇や紬瀵规硶娌荤殑鏂版湡寰咃紝杩樻槸鐜颁唬浼犳挱鎶鏈鐨勬柊鍙戝睍锛岄兘瀵规櫘娉曞伐浣滄彁鍑轰簡鏂扮殑鏇撮珮瑕佹眰銆
Ⅱ 普法宣传横幅标语
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识的简称,普法的对象是国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识是居民必须要理解的法律。这种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简便的一种。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普法宣传横幅标语,欢迎大家阅读。
普法宣传横幅标语1
1、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2、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3、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4、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5、学法铭于心,守法践于行。
6、实践科学发展观,法制社区天地宽。
7、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8、法制社区重在行,和谐家园我先行。
9、法制意识心中有,和谐生活更长久。
10、法制与你我同在,社区与和谐同行。
11、法律和人生相伴,平安与和谐同在。
12、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1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15、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1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7、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力推进“法治社区”
18、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想法强观念,处处守法树文明,事事用法维权益。
19、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20、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1、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2、学法守法天地宽,与法同行心自安!
23、人人都是普法先锋,处处都是和谐风景。
24、法·治张家港,律·动正能量。
25、学法让人生更完美,守法让港城更和谐。
26、美丽港城让你心动,学法守法邀你行动。
27、守法一生,平安百年,幸福万家。
28、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守法生活美,处处用法不吃亏。
29、港城与法同行,我与港城共进。
30、“七五”普法人人参与,社会和谐家家受益!
31、踏“七五”普法新征程,做港城守法好市民。
32、诚信书写美妙人生,法治创造和谐社会。
33、普法一起来,港城更精彩!
34、“七五”普法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35、学法、知法、懂法,法律常驻心中。用法、守法、护法,幸福相伴一生。
36、普法学法齐行动,共筑幸福港城梦。
3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法治新会建设。
38、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社区建设进程
39、以宪为尊,以法为本,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40、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4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
43、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44、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治环境。
45、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诚心护法。
46、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47、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48、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9、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50、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普法宣传横幅标语2
1、热烈祝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启动
2、弘扬法治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3、弘扬法治精神 打造平安垦利
4、弘扬宪法精神 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5、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自觉学法用法 严格依法办事
7、普及法律知识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8、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10、依法治校 法育未来
11、学法、守法、知法、护法 为你为我为大家
12、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3、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14、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15、学习法律知识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6、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7、坚持依法行政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8、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依法治理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普法宣传横幅标语3
1、多一点法律知识,少一点人生迷失。
2、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4、求真求是求美,成人成材成功。
5、大手牵小手,学法一起走。
6、与法同行,成长有保障。
7、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8、祖国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长。
9、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1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1、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1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1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4、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15、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16、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7、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18、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19、坚持不懈地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0、青少年学生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21、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22、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3、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抓紧抓好!
2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25、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家庭责无旁贷。
26、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27、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28、学法用法,争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
Ⅲ 诚信的名言
关于诚信的名言30金句。
具体如下:
1.一点一滴培育诚信,一生一世成就事业。
2.法治与安定同在,诚信与文明共存。
3.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
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5.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6.人格无价诚可贵,事业有成信当先。
7.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8.要我们买他的诚实,一点点语录网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9.信为人际交往的绿灯,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10.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培根
11.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12.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3.Thetruthmaybesad,butisbetterthanalie。
14.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5.-discipline,。
1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17.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8.诚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桨,控制着人生的去向。
19.诚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准则。
20.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21.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22.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23.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24.“诚”通全国,“信”达世界。
25.诚信经营,高效创新;务实负责,服务教育;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求同存异,共谋多赢健康和谐,服务社会;
26.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27.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决定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28.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29.“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0.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Ⅳ 关于中国古代捉鬼捉妖等人物的称呼有哪些
1、道士
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
2、巫婆
通常实际身份是女巫、仙女或女神,经常在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中出现。通常她们的性格要么是仁慈,要么是恶意,描述经常变得模棱两可。随着现代科学对大自然、医学的研究,巫婆从业者所声称其具有的能力受到严重怀疑,巫婆被视为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从业者。
3、术士
术士在古代是巫师是用来驱除魔鬼的 在现在也有着种职业一般是农村居多,而且一般都是骗子。 在古代如果有人生病,那病人的家属就会请神汉来跳驱魔舞 来为病人驱除魔鬼和疾病,神婆也是相近的,而且在古代有战争的时候神汉和神婆也回被领主请来跳祝福舞 。 这职业在古代是很崇高。
(4)法治之印扩展阅读
钟馗
是中国神话中能打鬼驱邪的神明。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也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之一;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
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生的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Ⅳ 颁布印发是什么意思
颁布印发是汉语词汇中的术语,通常用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学术机构发布文件或通知时使用。其含义是指将新制定的法规、政策、规定、制度、办法等文件,经过正式审批后,由相关机构书写成文并盖上印章,加盖签字,然后公开发布并向相关方面通知,以确保实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颁布印发除了是一种正式的公布文件的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惯。在古代中国,官方的文书文件都需要盖上印章,以证明合法性和权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签名翻拍概念逐渐替代了印章,但是仍然有些正式场合仍在沿用印章。
颁布印发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规范性作用。它是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保证法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颁布印发需要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影响到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甚至可能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抵制。因此,各级政府和单位应该认真对待颁布印发的相关手续和规范,切实维护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让颁布印发发扬其应有的作用。
Ⅵ 什么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 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
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 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 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 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权威, 不是靠掌权者的威严甚至特权, 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实际就是法治的另一种表述,二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要全面认识法治的内涵,必须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与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与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民主促进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强调用法律治理国家,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超然于政治体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法治通过规范政治行为、协调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参与性以及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运行。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法治,对于限制政府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法治中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国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权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护航员
(三)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四)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五)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6)法治之印扩展阅读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
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
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利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
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Ⅶ 名词解释法治
名词解释法治?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中文名
法治
外文名
rule of law
拼音
fǎ zhì
基本解释
依法治国
对称
人治
快速
导航
重要论述历史演变必要性其它相关
词语概念
基本含义
(1 [rule of law]∶依法治国[1]
(2)[rulaw]∶法治 rulaws法治学 法治学的是独立的学科,是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社会价值体系。
引证解释
法治,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 桓公 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二:“在此种惨酷压迫之情况下,法治无存,是非不论。”亦指依法处治。《史记·蒙恬列传》:“ 高 有大罪, 秦王 令 蒙毅 法治之。”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
但有时并非作为一个词组,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法治”与儒家的“德治”相对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利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而所谓的为“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在我国立法的权力属于人大,而不属于所谓的“上”、“外”、“官”,因此这样说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在“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的过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不会因为违法者身份而纵容其违法。行政机关并没有立法权,但是行政权力确实在影响司法,通过各种行政权力对司法权的影响,来扩大其职能和实现其效用。在近一段时间内,舆论以第四权的身份出现,掌握舆论资源的人通过各种舆论压力,对于司法权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使得舆论资源所有者与行政权力所有者一道成为影响司法权的人。这种片面的、出于“官本位”或“舆论第四权”思想的“依法治理”严重悖离了法治精神和原则。而广大民众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既在客观上不能有效得知正确信息、行动上介入国家法治实践,又在主观上无法正确判断,更不用提参与和对之加以评价。其深层原因在于人治思想与权力本位思想还在相当的领域中存在。尤其是在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口号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先后提出的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甚至提出依法治校、依法治村等口号。这种形式主义做法使得依法治国的法治内涵与精神逐步丧失,结果最后演变为依法治民的政治治理观。在他们眼里,仍然认为依法治国就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且存在固有偏见,认为法律只是专管老百姓的,从而形成了法治的表层现象,其真正内涵没有深刻理解并内化为坚实的信念和外化为行动。因此,“依法治国”成为仅仅理解为依据大量出自有据的规章、政策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人民,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法治观是法治非理性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专制主义、人治主义和宗法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典型特征。[2][3]
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重要论述
显而易见,我国公民越来越信奉法律、崇尚法治了。而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曾只追求“人治”的完善,将治国理想寄托在“圣人”“明君”身上,但历史的车轮却一次次无情地碾碎了这一幻想……
中国土壤里并非没有过法治的种子,我们有过“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宣言,有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则,但同时也有“刑不上大夫”的法治缺憾。当西方已经大致勾勒出法治框架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法治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能发挥如此积极有效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国政法大学生讨论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