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宋新法学

宋新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8-07 11:49:10

Ⅰ 安溪出过什么大官

罗豪才
全国政协副主席。
男,汉族,1934年3月生,福建安溪人,致公党成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学历,教授。
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当局监禁。1952年至1956年广东省广州知用中学、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学习。1956年至1960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60年至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85年至1986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2年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92年至1993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侨联主席。1993年至1995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至1996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96年至1997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97年至1998年致公党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98年至199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99年至200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0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榕村,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登进士第五名,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壮宦48年,操守清廉,鄞政恤民,育材举贤,黜墨击贫
说实话是真的不少其实很稀的女娃拖行说很多女。有的你可能也都不知道,不过你多了解了解也行,这些人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但是安溪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好山水育好人,

Ⅱ 河南大学法学院的学校简介

法学院拥有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5人,教授8人,占教师的14.5%,副教授18人(不包括校聘),占32.7%,博士学位者30人,占54.5%。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学院先后有11名博士受国家留学基金或海外基金组织的资助,在国外留学或做访问学者。本科教育方面:1985年招收法律专科,1986年开设法学专业本科教育。1996年后曾设法学与经济法两个本科专业,1999年并为法学专业。在生源上,法学专业文理兼收,并于2011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硕连读生。在课程设置上,学院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逻辑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总论、知识产权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司法文书、国际法、国际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共19门基础的法律学科,选修课主要包括中国司法制度、刑事侦查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在本科教学中,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充分利用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社区法律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锻炼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了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等二级学科各专业,同时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300人,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近200人。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32人,其中学院专职导师22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兼职导师6人,另外还从司法实务部门遴选了一批职业导师。学校和学院日益重视研究生培养,在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养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法学院教学科研条件良好,管理机制健全。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种类齐全并且不断更新的中外文法学图书资料,藏有专业类书籍达20000余册,订阅法学研究类、法规类、实践类专业期刊110种,国家级、省级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重点大学人文社科学报38种,报纸20余种。同时,由法学院本科、研究生主办的《法政季刊》、《正义之光》期刊以及本科生编辑的《河大法律人》报受到校内外的好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院的学生还建有“河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信息网”、“正义之光”、“河南大学法律服务中心”等博客、网站作为学术与实践活动的交流平台。
法学院学术氛围浓郁,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学院师生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法学权威级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78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社科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8项。法律史学和诉讼法学等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吴祖谋先生主编的《法学概论》,不仅是建国以后公开发行的第一本法学概论教材,而且是高校法学统编教材发行量最大的一本,并获得国家教委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材奖及河南省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至今已发行超过600万册,在全国法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陈景良教授所进行的宋代司法传统研究已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唐宋社会变动与法律变化研究》及国家社科项目《宋代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具有创新价值,亦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王明锁教授是较早研究和主张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的专家,主编出版的《知识产权法》和独著的《票据法学》,均在国内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商立法研究中,所提出的民商真正合一、中国民商法典六分制体系以及他物权新体系等重要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重大创新性。法学院多年来始终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建院以来,每年都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资深学者与法律实务界名流来院授课讲学,如陈光中、江平、江伟、高铭暄、赵秉志、梁慧星、孙宪忠、漆多俊、贺卫方、齐文远、刘仁文等都曾被邀来讲学,或作兼职教授。台湾大学林端教授为我院研究生讲授《法律社会学》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张少瑜教授讲授《法律史文献学》、《兵家法的思想研究》等课程,对我院研究生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不仅聘请实务界名流来院讲学交流,还与实务部门专家合作,共同解决河南省重大司法实务难题,进一步突出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河南大学法学院始终以社会的繁荣发展,民主法治的进步为己任,秉承“法天立极,会通中西”的院训,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法律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智力文化成果,取得了可喜业绩。今日的辉煌来自多年来积累,来自法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发展征途中,法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将会更加团结、奋斗,取得更多更大的业绩。法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Ⅲ 中国人大民商法考研需要看哪些参考书目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初试科目:宪法(分)、法理(40分)、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诉(25分)、刑诉(25分)、行政法(30分)、三国法(40分)分为综合一(宪法(40分)、法理(40分)、行政法(30分)、三国法(40分))和综合二(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诉(25分)、刑诉(25分))。教材如下:
《法理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份舒国滢主编
《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编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编
《国际私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赵相林主编
《国际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编
《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张树义主编
《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马怀德主编
《民法学》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来源茂名律师网页链接

《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5月底出新版)
《刑法学》 (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编

Ⅳ 谁能提供一个司法考试各科辅导老师的排行榜

民法:
李仁玉:北京民商法学会副会长,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被学员誉为:“民法辅导第一人”。
钟秀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司法考试民法资深辅导教师,多年的辅导经验,对司考命题规律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讲理论与案例的结合。
席志国:中国政法大学民法学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条理清晰,教学风格严谨,善于总结、把握司法考试的脉搏。
民诉:
常英:中国政法大学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法英杰校长,著名教育家,学者。被学员誉为:“民诉辅导第一人”。
卜开明: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博士。
司考辅导经验丰富,高级辅导员,具有很强的应试辅导经验,师从著名导师及命题专家宋老师,深受学员欢迎。
刑法:
杨艳霞: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副教授。授课经验丰富,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幽默风趣。
李金明: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司考辅导专家,09年押中刑法卷四原题。
刑诉:
李奋飞: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副教授,八年司考辅导经验,讲课生动,课堂十分活跃,逻辑思维严密,命题准确。
袁家德:中国政法大学,具有丰富司法考试辅导经验,多次参与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编纂,授课中重点突出,富有激情。
史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学博士,着名司考辅导专家,权威名师,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新生代名师,讲课风格贴近考生,应试性强,深受学员好评。
行政法:
吴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博士,教授。司考辅导权威专家,多次参加辅导书的主编和司考的组题及阅卷,串讲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有很高的命中率,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王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副教授。司法考试资深辅导专家,授课深入浅出,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国:
杨帆(女):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法学硕士、兼职律师。授课特点:条理清楚,准确把握商法、经济法司法考试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经复习、记忆及临场答题技巧,深受考生欢迎
李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副教授,有多年的司法考试辅导经验,讲课严谨、命题准确。
黄建军:司法考试著名辅导专家,授课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知识体系性强,考试辅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主讲:三国法
商经:
司艳丽: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多次参加司法考试教材及辅导资料的编写,擅长讲授商经法,串讲重点法条、讲评典型案例,其讲课信息量大、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张海峡: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司法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知识产权、商经法。著名商经辅导专家。
法理:
杨帆:中国政法大学博士,任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中心。司法考试法制史辅导课的开拓者、授课风格深入浅出、逻辑缜密,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
法制史:
叶晓川: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誉满京城的著名辅导专家,睿智、幽默的讲课风格很受学员喜爱。讲课重点突出、辅导方法得当、命题预测准确,主讲法理、宪法、法制史。
张龙:法学博士,著名的司法考试培训专家。授课经验丰富,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逻辑缜密。

Ⅳ 简述宋代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赵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主要法典《宋刑法》是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刑事法典。差误较小。本书主要研究《宋刑法》的刑法制度和刑法思想,兼论宋代的其他刑事法规,同时还介绍了与宋同时期的辽、金和西夏的刑法制度,以便读者对宋代空上特定历史阶段的刑法制度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一、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 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社会正统法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宋初统治集团对此也十分重视,并在实际操作时更加注重“刑辅”这一手,而且,比较强调对一般犯罪的宽恕与轻刑,对谋叛、谋反及贼盗等危害到统治阶级之根本利益的犯罪的严惩不贷。宋朝经过宋太祖、宋太宗两代的治理,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取得了诸多成就。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宋朝从太宗时就开始采取“守内虚外”的国策,[1]以及对地主豪强兼并农民土地采取放任的政策,所以,到宋真宗去世、刘太后主政以及宋仁宗亲政时期,北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也开始逐渐暴露,表现为外有辽、西夏等强敌压迫,内有京东王伦、京西张海等的暴乱。同时,国家机构的“三冗”(即冗官、冗吏和冗兵),以及因富者无限占田而出现的百姓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统治阶级更为重视立法改革,试图进一步加强法律治理国家的力度。与此同时,自宋代开始,“理学”成为统治阶级思想的主流,它将法律视为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辅助儒学教化的手段,但有时,为了镇压“犯上作乱”的民众,还必须施以重刑。为了使法律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理学主张振纲纪、厉风俗,使天下人都能各循其“理”。由于理学将维护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理”,而法又是由“理”产生,为“理”服务的工具,因此,理学同时主张在据罪论刑时,必须以三纲五常为断狱听讼的原则。此外,由于理学严格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颐语),作为“理”的派生物的“法”,就是一种“灭人欲”的工具,法中的权利因素被彻底抽空,只剩下了义务性、强制性和镇压性的功能,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进一步受到破坏,其社会地位也进一步降低。 二、宋代重惩贼盗的国策 两宋的刑事法律规范主要是《宋刑统》,其后所附的敕文则加重了对“盗贼”的处罚。同时,制定特别法,继续加重对“盗贼”的处罚,其中包括《窝藏重法》《盗贼重法》和《妻孥编管法》。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于开封府诸县,后稍及诸州。”{1}可见仁宗时即制定了关于划分“重法地”,惩治“盗贼”及其窝藏之家的特别法《窝藏重地》。神宗时制定《盗贼重法》: 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遇赦若灾伤减等者,配远恶地。罪当徒、流者,配岭表;流罪会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赀之半为赏,妻子递降等有差。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凡囊橐之家,劫盗死罪,情重者斩,余皆配远恶地,籍其家赀之半为赏。盗罪当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赀三之一为赏。窃盗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邻州。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其知县、捕盗官皆用举者,或武臣为尉。盗发十人以上,限内捕半不获,劾罪取旨。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栰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论。{1} 《盗贼重法》的特点是:对罪犯家属的刑事处罚及赏告人的规定,与英宗时的《重法》相比,变化不大;但对窝藏之人的处罚则加重,可判至死刑,且非重法地,亦依重法地论;对“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栰之中”的“重法之人”,虽非重法地,亦从重处罚,这便使重法的适用范围更加扩大。 哲宗时制定,对盗贼家属的处罚作了进一步规定。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于开封府诸县,后稍及诸州。以开封府东明、考城、长垣县,京西滑州,淮南宿州,河北澶州,京东应天府、濮、齐、徐、济、单、兖、郓、沂州、淮阳军,亦立重法,著为令。至元丰时,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路皆用重法,郡县浸益广矣。元丰敕,重法地分,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以重法。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1} 仁宗时,“重法地”仅限于开封府及附近州县,神宗时扩大到京东、京西、淮南、河北、福建等路和一些州军,但神宗时须“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以重法”,而哲宗“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又继续加重。 实行“保甲法”,严防“盗贼”。“建炎三年四月,苗傅等疾阉宦恣横,及闻王渊为枢密,愈不平,乃与王世修谋逆。诏御史捕世脩鞫之,斩于市。七月,韩世忠执苗傅等,磔之建康。”{2}不仅一概处死,而且均使用酷刑。 宋代除了重典惩罚贼盗外,还加重了对其他严重危害统治秩序犯罪的处罚。比如造祅书祅言罪。“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凡传习妖教,夜聚晓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皆著于法,诃察甚严。故奸轨不逞之民,无以动摇愚俗。间有为之,随辄报败,其事不足纪也。”{1}也就是说对妖言罪“至宋尤重其禁”,即加重“造祅书祅言罪”的处罚。 三、宋代的刑罚体系 (一)折杖法 宋朝的刑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唐代的五刑,以笞、杖、徒、流、死为基本刑制,但《宋刑统》又有所改动,创制了折杖法,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四刑。宋初,为改五代之苛,太祖时即定折杖之制。 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1} 对于“折杖之制”,后人大多以为是将刑罚折轻了,是宋初减缓刑法的措施之一。如清人沈家本就认为,折杖之制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但笔者认为,折杖之制比起五代的酷刑滥杀,或许是一种减轻,若同唐代刑罚相比,则仍是加重。因为折杖是折成重杖,特别是折成脊杖,对人体的损害很大。唐代就曾禁止行笞杖刑时击打罪犯的背部。如“(唐)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曰:‘夫捶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罪人无得鞭背”。{3}之所以要改行折杖法,是宋太祖认为五代时期刑罚过于苛重,而折杖法具有“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的好处,体现了省刑从轻的精神。但是折杖法不适用于死刑及反逆、强盗等犯罪。宋初采行折杖法,对于纠正刑罚越来越严酷的趋势、缓和社会阶级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其中的刑种和刑等设置并不科学合理,轻重悬殊,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4}194(二)刺配刑 为了弥补折杖法轻重悬殊的缺陷,宋开始使用刺配刑。刺配,是将杖刑、刺面、配役三刑同时施加于一人,即处脊杖、刺面后发配到远恶州、军终身傅军籍,服苦役的刑罚。“凡应配役者傅军籍,用重曲者黥其面。会赦,则有司上其罪状,情轻者纵之,重者终身不释。”{5}比唐代的加役流更为严酷。始创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原为宽恕死罪之刑。至宋初逐渐突破宽贷死罪的使用的范围,后逐步用于重罪犯人和累犯之人,有关法律条文也日益增多。“诸配隶,《祥符编敕》止四十六条,庆历中,增至百七十余条。至于淳熙,又增至五百七十条,则四倍于庆历矣。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5}刺配遂成为宋代用之最多的刑种。配隶之刑特别是刺配刑的广泛适用,使宋代刑罚趋于残酷。 刺面因情节轻重而有大小、部位之不同。神宗时规定:“凡犯盗,刺环于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于面。径不过五分。”{5}刺字的部位、形状,因犯罪之性质和情节之轻重而不同。南宋时臣僚载论及刺配刑时,也提到:“如入情重,则仿旧刺面,用不移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则止刺额角,用配及十年之格。”{5} 配隶者根据犯罪情节之轻重决定远近和地点,情节严重者刺配远恶州军,无复地里之限。对性质、情节严重的犯罪及累犯,则刺配远恶州军或登州沙门岛。宋初,只将死罪减轻处罚者刺配远恶州军或沙门岛,即“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太平兴国五年,始令分隶盐亭役之,而沙门如故”。{5}仁宗时规定:“配隶重者沙门岛砦,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断讫,不以寒暑,即时上道。”{5}配隶的地里增至3000里以上。女犯则配役于妻窑务或军营致远务。宋初,妇人有罪至流,亦执针配役。太平兴国五年,诏罢免之。“妇人应配,则以妻窑务或军营致远务卒之无家者,著为法。”{5} 对配隶者,罪轻者会赦可释放;次轻者会赦可迁移近(家)州军;罪重者不放不移。南宋时期,有不少大臣认为刺配之刑过重过滥,建议进行改革。如,孝宗淳熙十一年: 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检照《元丰刑部格》,诸编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条限;《政和编配格》又有情重、稍重、情轻、稍轻四等。若依仿旧格,稍加参订,如入情重,则仿旧刺面,用不移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则止刺额角,用配及十年之格;其次稍轻,则与免黥刺,用不刺面、役满放还之格;其次最轻,则降为居役,别立年限纵免之格。傥有从坐编管,则置之本城,减其放限。如此,则于见行条法并无牴牾,且使刺面之法,专处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于罪,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顾藉,可以自新。省黥徒,销奸党,诚天下之切务。”即诏有司裁定,其后迄如旧制。{5} 可惜最终还是未改成,仍沿用旧制。 宁宗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之人,盖有两等。其乡民一时斗殴杀伤,及胥吏犯赃贷命流配等,设使逃逸,未必能为大过,止欲从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满给据,复为良民。至于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非村民、胥吏之比,欲并配屯驻军,立为年限,限满改刺从正军。’从之。”{5}对一般犯罪,限满后可予释放;对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虽改刺从正军,但仍须服苦役。 对刺配之刑,后人多有评价。这些评价,均指出了刺配刑的残酷性,但对刺配的残酷性又都言之未尽。“刺配集肉刑、劳役多种刑罚于一身,刑罚苛重,而且使用过滥,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果。”{4}194-195笔者认为:刺配沙门岛,实等于死刑。沙门岛上所配隶之人数,神宗以前定为200人,以后增为300人。如熙宁六年,“审刑院言:‘登州沙门砦配隶,以二百人为额,余则移置海外,非禁奸之意。’诏以三百人为额。”{5}“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5}刺配远恶州军,也与死刑无异。如熙宁六年,“广南转运司言:‘春州瘴疠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九,愿停配罪人。’诏:‘应配沙门岛者,许配春州,余勿配。’”只要刺配春州,幸存者不多。此外,刺配刑是“断讫,不以寒暑,即时上道”。虽然臣僚吴充建请:“‘流人冬寒被创,上道多冻死。请自今非情理巨蠹,遇冬月听留役本处,至春月遣之。’诏可”。但被处刺配刑者绝大多数都是“情理巨蠹”,仍须“不以寒暑,即时上道”,故路上冻死者仍很多。{5} (三)死刑 宋代死刑有多种法定执行方法,分斩首、绞杀、凌迟、杖杀、腰斩。《宋史·刑法志》提到了凌迟这种刑罚。“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即以利刃碎割受刑人的肢体和肌肤,使之在痛苦重缓慢死去。凌迟是封建社会后期最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凌迟刑产生于五代,大辽国率先袭用之。如《辽史·刑法志》称:“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宋初未用,真宗景德四年,“御史台尝鞫杀人贼,狱具,知杂王随请脔剐之,帝曰:‘五刑自有常制,何为惨毒也。’入内供奉官杨守珍使陕西,督捕盗贼,因请‘擒获强盗至死者,望以付臣凌迟,用戒凶恶’。诏:‘捕贼送所属,依法论决,毋用凌迟。’”{1}提出使用凌迟刑者,均受到皇帝的斥责,故至迟在真宗时,宋代尚不允许使用凌迟刑。但在仁宗明道以后,凌迟刑已经开始使用。北宋仁宗时荆湖地区出现杀人祭鬼的恶性,仁宗敕令:“有首谋若加功者,处以凌迟刑”,首开凌迟先例。凌迟的广泛适用,是宋代刑罚走向残酷的重要标志。以后,元、明、清三代凌迟之刑沿袭不变。

Ⅵ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现任领导

院 长:张守文(全面主持行政工作)
副 院 长:
潘剑锋(分管本科生教学)王锡锌(分管国际合作、中国法硕士项目)杨晓雷(分管行政、财务、校友、筹资、继续教育、国内合作、图书馆(行政))薛军(分管科研、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图书馆(学术资源))郭雳(分管研究生教学)
院长助理:殷铭(行政) 杨明(研究生教学) 车浩(本科生教学) 侯猛(科研)陈若英(国际合作) 李媛媛(国际合作) 书 记:潘剑锋
副书记:朴文丹路姜男
委 员:王成、朴文丹、杨晓雷、汪建成、沈岿、张骐、张守文、郭雳、潘剑锋 主席:杨晓雷
委员:张守文、潘剑锋、朴文丹、王锡锌、杨晓雷、薛军、郭雳、钱明星、路姜男、殷铭、乔玉君、陈志红、张骐、徐爱国、李红海、凌斌、湛中乐、沈岿、甘培忠、肖江平、白桂梅、宋英、王慧、张智勇、葛云松、许德峰、易继明、楼建波、王新、车浩、汪建成、江溯
秘书:殷铭 主席:钱明星
副 主 席:张双根粘怡佳
组织委员:洪艳蓉
宣传委员:王社坤
福利委员:张 婕
女工委员:黄 晨
文体委员:贾薇薇 主席:陈兴良
副主任:陈瑞华、沈 岿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怀德朱苏力刘凯湘刘 燕张守文张 骐 贺卫方钱明星龚刃韧崔建远梁根林 潘剑锋 主席:潘剑锋 副主席:宋 英 委员:郭 雳、甘培忠、汪建成、王 磊、傅郁林、徐爱国、王 慧、易继明、王 新、楼建波、薛 军

热点内容
深圳劳动法孕妇工资怎么算 发布:2025-08-12 03:50:55 浏览:5
司考刑法的解释 发布:2025-08-12 03:39:25 浏览:801
婚姻法婆婆 发布:2025-08-12 03:38:32 浏览:73
新婚姻法女性流产 发布:2025-08-12 03:38:29 浏览:479
大使馆刑法 发布:2025-08-12 03:24:54 浏览:770
法治政府必须符合 发布:2025-08-12 03:18:48 浏览:591
司法清苑小区 发布:2025-08-12 03:04:37 浏览:836
广州残疾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12 02:53:10 浏览:365
立法决策类型 发布:2025-08-12 02:52:35 浏览:793
下列法律中属于经济法的 发布:2025-08-12 02:46:08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