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多少字
『壹』 老子道德经共有多少字
老子的名著《道德经》是由81个章节组成的经典,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包括37章,下篇则有44章。整部作品的总字数达到了惊人的5284字,上篇的文字量为2902字,而下篇则有2382字。平均而言,每章的字数大约为65.3字。在这些章节中,最长的一章是第39章,共有134字,而最短的章节则是第40章,仅有21字。这样一部深邃而精炼的哲学著作,以其独特的篇幅结构,为我们揭示了老子的智慧与哲理。
『贰』 老子《道德经》共有多少字
5600字。我数过
『叁』 《老子》与《道德经》有哪些不同
《老子》对比《道德经》有哪些不同?
一、字数不同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帛书《老子》,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
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
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楚简《老子》为2046字(不含太一生水篇)仅为今本五分之二。
二、章节不同
马王堆帛书甲本,分上下两篇;乙本始有“德、道”篇名。
河上公本或河上丈人撰,原注不分章。
刘向校定,整理。始分八十一章。
王弼注本,有四卷不分章,也有八十一章版本。
楚简按其竹简的长度及编连情况,又分为甲、乙、丙三篇。
甲:存39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9、66、46、30、15、64、37、63、2、32、25、5、16、64、56、57、55、44、40、9章。
乙存18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59、48、20、13、41、52、45、54章。
丙:存14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7、18、35、31、64章。
三、内容不同
1、系统缺少五个部分:
无“玄之又玄”、“玄德”、”玄牝“、“无极”这些令人费解的概念。(玄论)
无“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愚民之论。(愚民论)
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阴谋之论。(阴谋论)
无“欲先民、欲上民”、“以无私成其私”、“天下,神奇不可为”的帝王之术。(帝王术)
无“礼者,忠义之薄而乱之首也”、“绝仁弃义”等与儒家针锋相对的言论。(非儒论)
2、根本意思转变:
十四章
帛乙: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王弼: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九章
简甲: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孝慈。
帛甲: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二十一章:
帛甲: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王弼: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今本《道德经》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是后人不断整理加而来。
2、楚简本并非善本,而是楚王子老师教学使用的抄本,而且抄写者并非同一人。
3、流传中,文字变迁问题用今文代替古文,误把注释当原文誊抄,分章断句符号模糊重新断句,增字减字改造成朗朗上口的骈文。因文害意的情况是在太多了。帛书整理小组说有三百多处。
由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除非作者复活,否则我们无从知晓《老子》本意究竟是什么。
『肆』 《道德经》与《老子》这两本书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本书。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4)老子道德经多少字扩展阅读: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
『伍』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老子写《道德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恳请老子著书。老子著述5000字,西出函谷关而去,经尹喜整理而成《道德经》。另一种是老子想要通过这本书,宣传他的思想文化。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