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时间
⑴ 一个人的道德观会随时间变化吗
一个人的道德观是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的。有些事情真的是潜移默化的就产生了变化。
牵涉到道德观这个问题,我就不得不举例来印证道德观在这么些年,确实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这些改变。
最明显的就是扶不扶这个问题了。像以前马路上有老人摔倒,很多人都会去帮助老人,给老人及时的救助,或者送老人去医院。
现在街上看到一个摔跤的老人,心里却没有去扶的底气。为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的道德观变了,而且还因为有部分老人的道德观也发生了改变。
有些老人,明明是自己摔倒的,别人只是好心来帮助他们。他们反而反咬一口,讹上了好心人,因为这种事情太多了,导致大家都不敢随便的帮助别人了。
还有一个道德观变化严重的问题。像以前一旦有人开车撞到了人,第一反应肯定是送这个人去医院就医,或者联系120。
现在呢,很多人选择肇事逃逸,有的可怕一点的,甚至选择把人碾压致死。有的司机情愿一次性付一笔死亡赔偿金,为的就是拜托被撞的人的长久的治疗费用。
这种道德观的人真的是太多了,人心不古。而且还有人碰瓷,司机中有道德观败坏的,没想到碰瓷的人道德观更败坏。
就是因为碰瓷的人太多了,所以司机对这方面都不太在意,甚至是麻木了。想想都觉得可怕,都不把这么珍贵的生命当一回事。
这些道德观低下的情况,都是在最近几年出现的。真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没想到时间能让道德观变化成现在这个样子。弱弱的说一句,道德观不正,太可怕了。
⑵ 《道德经》完成的时间与道教成立的时间
写作《道德经复》的圣人制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
道教产生的时间没有定论,是在老子去世后慢慢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很漫长,到汉朝的张天师,道教才真正成为宗教。这个时候离《道德经》的完成时间近千年了。
⑶ 时间,生命与道德 作文800字句
道德是一束光,为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人照亮远方的路;道德是一粒种子,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亦能开出美丽的花;道德是一阵风,拨开厚重的乌云将阳光洒满人间。德行天下,馥郁满园,让道德成为心中不灭的火,用道德让生命开花。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她,在读完小学四年级便离开了学校,踏上远行的列车。没有知识的武器,14岁的她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然而她的生命之花却开得分外绚丽。她是一名普通的洗脚妹,每月三千元的工资只为自己留下六分之一。她用自己短暂而宝贵的青春装扮了五十多个孩子的生活,她叫刘丽,然而人们更愿意称呼她“姐姐”。“我有遗憾,没有读完书,但我希望这五十个孩子中能出个大学生。”时间留下的沧桑盖不过她坚定的表情,她用大爱诠释了一个“德”字,并用自己的一生来实践她的信仰。道德,让她的生命绽放绚丽的花朵。
也许他没有多么过人的技能,没有多么高的学历,没有那么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他的生活让人觉得有几分傻气,然而他却用无私诠释道德,用奉献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人。他叫郭明义,一名普通的工人,然而一个“德”字却让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在二十多年里累计捐款十多万元,献血六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十倍。他不知回报地为无数人的一生搭建理想的大夏,然而自己却在仅仅温饱的生活里享受快乐。“我觉得把钱给了别人,才睡得踏实。”谁说雷锋已经走出我们的生活,他就在我们身边。郭明义用无私的奉献诠释自己的人生,道德已经在他脚下的土地生根发芽,等待开出的花,将一份馨香洒满人间。
“二十多年,我们绝不欠农民工一分钱。”弟弟含着泪,字字铿锵,让我们听到一种道德的力量。腊月二十八的那个雪日,一场车祸夺去了孙水林一家的生命。弟弟孙东林在痛苦之中依然冒着雪将所有的工钱如数付清。“这是我们的承诺,绝不欠工钱,即使是倾家荡产。”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真切地告诉我们什么叫诚信。即使亲人逝去,面对人间最深的悲痛,他们不忘道义,用道德在心中燃起一把熊熊之火,融化冰雪,用道德让生命迎接春天,让生命馥郁满园。
道德是一首歌,余音绕梁,永不消散;道德是一首诗,没有多么华丽的词句,却足以道出人间最深的情感;道德是一幅画,没有绚丽的色彩,却足以装扮不一样的人生。
让道德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炬,用道德让我们的生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