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分成

道德分成

发布时间: 2025-08-11 03:39:32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理论叫“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个理论就认为人的道德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阶段会一级一级的提升。在我们身边存在两种人,一种是道德领先者,就是年纪轻轻的,他的道德发展阶段就已经很高了;还有一种叫道德滞后者,这样的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他缺乏跟年龄相匹配的道德发展阶段。

比如说当一个小孩子不排队或者闯红灯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比较宽容,说这孩子真不懂事。但是当一个有一定年纪的长者不排队或闯红灯的时候,我们就很排斥,甚至会很质疑他。都这么大岁数了,不懂得守规矩吗?

从总体上说,我们这一生的道德发展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是感受阶段,主要在乎自己的心理感受。做事情主要是为了自己觉得舒服,自己觉得开心。那么我们把这个阶段又可以称为孩提阶段,就是小孩一般都是这样的。做事情只要我开心就可以了,我高兴就可以,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是规则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做事情会考虑规范,会讲究秩序。而且规则分成外部的规则和自己的规则。一方面为人处事不违反社会规则,不违反法律道德;另一方面自己也给自己定一些规则,这个规则也不可以违反。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成人阶段。一个成熟的人格完整的成年人,应该是做到这样的规则阶段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是信念阶段,在这个阶段会从更高的层次来考虑眼前的每件事情,会从公平、正义、理想、信念的角度来处理生活,来看待人和事。这个阶段的人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就会追求天下大同、解放全人类、普度众生的境界。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高人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面,人就已经有了圣贤的倾向。

——《平讲平说》

❷ 简述个人道德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2)道德分成扩展阅读:

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儿童的品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儿童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中逐渐理解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经常给儿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引起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向更高的道德阶段不断前进的愿望和动机。

❸ 简述道德发展阶段如何影响个人伦理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
层次1前惯例期(Pre-Conventional)
并没有道德观念,凡事只会着重个人利益和只为满足自己而行事。
阶段1避罚服从取向(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orientation)
只单纯地为免被惩罚而服于规范,不会考虑其他事情。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Self-interest orientation)
视会被人赞赏的行为作规范,为得到因赞赏而取得的利益而遵守规范。
层次2惯例期(Conventional)
道德观念是以他人的标准作判断,以此作为发展自我道德观念的方向,因为这个层次的儿童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阶段3 寻求认可取向(Interpersonal accord and conformity)
为了取得成人的好感,而遵从成人定立的“好孩子”标准的规范( The good boy/good girl attitude)。同时亦认为满足大众期望的行为便是好的行为,因此会有较强的从众表现。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Authority and social-order maintaining orientation)
认为法律至高无尚的权威,并服从大众所定下的各种规律作为道德规范。
层次3后惯例期(Post-Conventional)
道德观念已超越一般人及社会规范,对自我有所要求。
阶段5社会法制取向(Social contract orientation)
相信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大众的共同最大利益而制定的,一切会以大众的利益,但仍有不足之处,所以有些时候应为了大众的利益而作出违法。
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凭自我心行事。
尽管法律有所限制,不过若因此而无法实践自己的道德观念,纵使犯法也在所不惜,因为那些法律是有违其建立的原意。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会认为他所做的全为了全世界人类的福祉着想。

热点内容
法院府院联动机制 发布:2025-08-11 22:25:41 浏览:492
司法整风 发布:2025-08-11 22:24:07 浏览:337
签字经办人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8-11 22:22:59 浏览:183
不参加公司体检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11 22:18:08 浏览:576
澳门关于药品管理法规 发布:2025-08-11 22:09:22 浏览:654
海珠区法院地址 发布:2025-08-11 22:06:43 浏览:211
北京田法官 发布:2025-08-11 22:01:18 浏览:194
承兑汇票变造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1 21:53:14 浏览:698
劳动法关于企业员工加班的规定的 发布:2025-08-11 21:47:15 浏览:993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11 21:38:04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