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概括道德特点

概括道德特点

发布时间: 2025-08-12 16:11:03

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的含义概括

1、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2、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② 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四个特点如下:

一是职业性。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四是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的特点,概括起来有职业性、从属性和强制性、稳定性和继承性、实践性和适用性、多样性和具体性。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③ 道德败坏的男人特点

道德败坏的男人包括很多种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败姿方面去概括。

第一个方面是从对自己的父母,即所谓的孝。如果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一点感恩之心,甚至是虐待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男人就是道德败坏。

第二方面是从对自己的妻儿,即所谓的忠。如果对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顾,甚至为了自己的消枯唤私欲,去伤害妻儿,也是道德败坏。

第三个方面是对周边人,如同事或者陌生人,即所谓的义。如果为了自己的私欲,去伤害陌拿凯生人或者危害社会,这样的男人也是道德败坏。

④ 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中国思想道德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道德,既有阳刚之气,也有阴柔之美。阳刚之气的集中表现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阴柔之美的表现是愈挫愈奋、永不言败的韧劲。中华民族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坚持下去。正是由于有这种坚韧的精神,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之一。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前行的历史是血与火共舞的历程,是断头台与文明的较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和精神在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是奋发向上的思想,一是博大宽容的思想。

2.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

“仁”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而“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正确地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友要信,为臣要忠,为君要善,要有爱心等等。“克己复礼为仁”的详细含义还包括对人们所有言行举止的规范。在这方面,“礼”既表现为规范化的文明仪态,也表现为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定型的许多具体仪式。“不学礼,无以立。”(杨庆存《新华文摘》2002.7.)

“仁”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礼智义信勇,也包括温良恭俭让等等。

饶宗颐认为,“仁、义”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最高点。

儒家的“仁义”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和情操的一大贡献。

各种文明,其道德规范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仁爱的思想。可以说,如果没有爱,人类就没法延续,文明就没法传承。西方文明始终强调“爱”的力量。美国哲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作出一定的努力。换言之,爱并非是每个人都能轻易体会的情感,只有那些具备了能够洞悉人之奥秘的知识、形成了完善人格的人,才能够爱。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最普遍的道德要求。1993年美国芝加哥签署《世界伦理宣言》,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作重大原则,用以处理国家、民族、宗教、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成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和谐之道。

3.符合规律的道德要求。

“道”是什么?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遵循“道”,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就有“得”,就符合“德”,相反,就是不道德的。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指出人应遵循自然规律和顺应自然环境。老子提倡要返朴归真,保持婴儿赤子那种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摆脱功名利禄的俗世烦恼;主张治国要符合规律,不能瞎折腾,执政就要顺任天道,合乎民情,不妄为,又无所不为;认为健康是精神的基础。老子问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摆错位置,要重视健康,珍惜生命,倡导回归自然。这个思想后来被庄子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看来只有回归了大自然,人们才能达到与他们为一的大同至乐的人生境界,实现宇宙间最高的和谐。老子以上的思想就是一种符合规律的道德主张。

4.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168页)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之中,它是强大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很多古人都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孔子主张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独立。屈原的诗句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千古绝唱。陆游说,“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面对旦夕之间的宠辱骤变,从容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也曾在《爱国的理由》中写道:“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爱国,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的支柱,也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三、现代化与中国的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对中华文明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主要是与农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上层建筑。那么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还行不行呢?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起着什么作用呢?是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呢?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看法不一致。

一种是肯定的观点,认为,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同样可以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亚洲四小龙的现代化发展就是例子,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历史上属于儒家文化地区,它们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华文摘》2002.6.)

另一种是否定的观点,认为,儒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保守、落后,是过时的东西,在今天已没有任何价值。“关于亚洲‘四小龙’是因为吸收儒家文化才发展那样快的说法缺乏根据。这些国家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借助了现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而不是借助于什么儒家思想。”中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依靠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取得成功。

笔者的观点是: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完全否定,而是要经过一种改造扬弃创新的过程。理由有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是土壤。

一个民族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传统,这是理解世界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积累就是传统。传统支配人们的习惯,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它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体现在一个民族观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早已渗透到了华夏民族百姓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动中。

然而,思想史上的任何一个学派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也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继承与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新思想的产生是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蔡德贵《新华文摘》2000.10.)

2.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有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忽视自然科学。我们至今都没有像西方科学那样发现关于自然科学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因此我国在科学发展上落后了。此外,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公民”的概念,也缺乏现代的法制精神。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既要发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德治的长处,又要学习西方重视法制的优点,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继承批判传统文化道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青春,中华民族再次辉煌。

3.文化的实质是变。

按照《周易》的思想,世界上一切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东西,惟一不变的是“变”。因此,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变”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是惟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善于以变应变的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例,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一贯不变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孟、荀之儒;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宋明两朝,产生了程朱理学之儒和陆王心学之儒。对于“四小龙”经济起飞时代的儒学,学者称之为外儒内欧式的儒学。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就是不断变化的文化。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时代,要有与这个时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而不是把传统文化搬来就行了,要不断地变,不断地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总结历史的经验,我们得出结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能够在实现现代化的事业中发挥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但是,这要有个条件,就是要有变的观念,有创新的思想,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才能创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热点内容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研究综述 发布:2025-08-13 05:20:56 浏览:679
有乡法院吗 发布:2025-08-13 05:09:53 浏览:841
刑事案件律师费用 发布:2025-08-13 04:52:49 浏览:697
2011年拆迁条例 发布:2025-08-13 04:30:02 浏览:854
cpa经济法下载 发布:2025-08-13 04:30:00 浏览:851
现在人们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发布:2025-08-13 04:24:30 浏览:978
老年人法律服务队 发布:2025-08-13 04:24:21 浏览:706
商法的历史条件 发布:2025-08-13 04:10:04 浏览:577
律师所收费标准 发布:2025-08-13 04:02:54 浏览:307
推动民法典实施的意见 发布:2025-08-13 03:50:37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