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⑴ 十八届四中全会两个建设是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两个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⑵ 法治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1. 法治是指国家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治理,确保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遵循法律规定。
2. 法治的本质在于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保障公正,限制政府权力,并确保人民权利得到尊重。
3. 在法治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法律明确界定,人人必须遵守法律,享受平等的权益。
4. 实现法治对国家至关重要,它为国家发展创造稳定环境,确保政治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5. 法治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鼓励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的基石。
6. 实现法治不仅是国家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人们应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承担社会责任。
7. 法律的遵守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义务,社会才能公平和谐,文明进步,实现法治。
⑶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政治知识点
政治知识点: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
(1)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2)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核心和主体、依据:①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主体是人民。
③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立法)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4)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3)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能否实现。
4、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不健全;(2)行政执法效力有待提高;(3)司法公正有待提高;(4)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国家:①要坚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实施依法治国,要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2)公民:①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
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
③掌握法律武器,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④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政治依法治国相关习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20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听取和审议了受中心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陈述,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跟踪试题】
党的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体现了党的
A.依法执政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法治能保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 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实现
④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政治依法治国相关习题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C 11.C 12.B
1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⑷ 法治建设内容是什么意思
法治建设内容是指国家以法律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机制,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法治社会的构建。具体来说,法治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实施和执行法律法规:
- 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 实施和执行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建立司法体系并推进司法改革:
- 建立健全司法机构,确保司法公正和独立。
- 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公信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完善法律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法律法规:
- 政府部门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决策。
- 加强行政许可和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升政府公信力。
企业和个人依法经营、生产和生活:
- 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经营、依法生产、依法生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范。
- 相互尊重法律和法规,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
强调普法教育和法治文化传播:
-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人民法律意识。
- 积极推进法治文化的传播,让法治成为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
综上所述,法治建设内容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法治社会的构建。
⑸ 法治国家是什么意思
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政权运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标准。法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代表着对人权保护、社会公正、政治稳定的追求。在法治国家中,公民和政府一样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政治行为要遵守法律程序,依靠权力行使的行为也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范。
法治国家的最大优点是平等和公正。国家机器在保障法律的实施和运行的同时,也保证了公民的平等权利,避免权力的滥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法治就没有公平,没有公正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国家使得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得到保障,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感、信心和尊严,人们不必担心政治迫害或者被不公正的权力迫害。
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它需要执政者和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尽管法律属于每个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和遵守法律。执政者要密切观察社会动态,及时调整好立法和执行的节奏,依法行使权力,并且监督法律的贯彻与实行。同时,公民也要树立法律意识、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