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人民网

依法治国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5-08-13 13:41:06

⑴ 党领导国家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治国理政的制度体制、方略方式等的创造史、选择史和实践史。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从国情和实际出发,选择并实施自己的治国基本方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治国理政的新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治国理政开始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建立健全法制,依法办事。

但后来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逐渐对法制不那么重视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刻教训,提出必须加强法治,从而把治国理政纳入法治轨道。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赋予了依法治国在党治国理政事业中的根本性、主导性和制度性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发挥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专门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

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1)依法治国人民网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核心功能

对于党和国家事业而言,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构建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用好法治这个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对于公权力而言,依法治国就是要管住“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权力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和权力异化,是对法治的最大破坏、对人权的最大侵害、对执政党权威的最大损害,因此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权,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依法治国要依法治权,更要依法治官、从严治吏,领导干部自身及其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法律约束,自觉依法办事、守法用法。

对于全体人民而言,依法治国就是要切实尊重保障人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民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的宪法化法律化表现形式,是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人民尊严的具体化和法治化。对每个公民来说,幸福的根本体现,就是每项人权和基本自由都得到切实尊重和有效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⑵ 依法治国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月中共十五大提出。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变,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意味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用法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修订环境保护法、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用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制度文明的发展,更体现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治理智慧。

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2)依法治国人民网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部署,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法治赋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能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⑶ 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来文明进步自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⑷ 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专照个人意志、主张治属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资料拓展:

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2、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3、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由法律调整的都要实现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这一方针应成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参考资料----人民网)

⑸ “依法治国”是在什么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

“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错误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牢固树立法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5)依法治国人民网扩展阅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新中国在成立后至1957年夏反右斗争扩大化之前的7年时间里,是比较注意法制建设的。

这期间,不仅制定了1954年《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命令,而且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遵守革命法制,实行宪法,依法办事。这可以从当时一些领导人在讲话中看得很清楚。1949年初,谢觉哉同志就说过,我们不要资产阶级的法治,但我们确要我们的法治。

1954年9月17日,彭真同志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宪法草案时,专门就“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了发言,指出“人人遵守法律,人人在法律上平等,应当是,也必须是全体人民、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实际行动的指针”。

在改革开放以前,各种条件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不可能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当然更不可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在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没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提出来。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不是一下子就轻而易举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际上,这一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发展

⑹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三者有什么关系(区别与联系)

区别: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版工作人员按照宪法和权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依法执政是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也就是说,行使主体不同)
联系:三者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都体现了法律的尊重,崇尚法律权威;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合同法发文机构 发布:2025-08-30 05:36:16 浏览:259
人民的名义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30 05:20:34 浏览:36
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2014 发布:2025-08-30 05:08:49 浏览:48
企业法律顾问过关 发布:2025-08-30 05:08:11 浏览:905
婚姻法2017年3月 发布:2025-08-30 05:08:07 浏览:76
海商法第257 发布:2025-08-30 05:03:48 浏览:789
法院拍卖的发票 发布:2025-08-30 04:19:53 浏览:327
最高人民法院辞职庭长 发布:2025-08-30 04:17:33 浏览:556
2001年的婚姻法有多少条 发布:2025-08-30 03:45:19 浏览:587
行政诉讼法的所有版本 发布:2025-08-30 03:44:21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