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西方法治故事

西方法治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16 04:06:14

A. 求5个法治小故事(50字内)

1: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版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权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 补习费 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

B. “法律”的十个小故事都有哪些

  1. 法律与良心
    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希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2. 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钱贿选要处罚 湖南岳阳市某镇召开人大会拟补选一名副镇长。现年34岁的本镇畜牧水产站站长邹鲁得知后,便通知邹游、柴荣共同商议如何竞选副镇长。邹鲁武决定拿出3000元,由邹游、柴荣对各自熟悉的人大代表行贿,共贿赂27名人大代表。邹鲁武还利用自己是镇人大会第四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跟镇人大代表打招呼,结果在选举会上顺利当选。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把破坏选举的行为依法定为破坏选举罪。该罪是指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当地县人民法院近日对邹鲁武贿选案作出判决,以“破坏选举罪”判处剥夺政治权利1年。在今年6月,邹鲁武因贿选被镇人大会罢免了副镇长职务。参与策划贿选的邹游、柴荣免予刑事处罚。

  3. 咨询收费一个肉店老板在路上碰见了他想去找的律师。他问道:“如果一只狗偷吃了别人的东西,那么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赔钱?”律师回答:“那是当然的了。”肉店老板:“你讲话算数吗?”“当然!我是专门从事诉讼的律师,我讲话是有法律依据的。”“那么,请你付给我十块钱吧,因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块肉。”律师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师,凡是向我咨询每次收费二十块钱,所以你必须先付给我二十块钱,扣除我赔偿你的十块钱之后,你还应付给我十块钱。”

  4. 右手犯罪这是一起盗窃案。辩护律师说:“被告只是把右手伸进窗户偷了几件东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于他整个人,怎么能因为一只右手犯了罪而惩罚整个人呢?”法官最后判决:“辩护意见有理,予以采纳。判决被告的右手一年徒刑。被告是否随右手一起入狱,由他自己决定。”律师飞快地帮被告把装在右臂上的木制假手卸下来交给法官,然后拉着只有一只手的被告扬长而去。

  5. 证物年轻的律师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个厨房,常要与楼内其他人员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飞。有一次,他订了一只烧鸡,这只烧鸡本应该下星期一才送来的,结果在星期五便送来了。他为防万一,放烧鸡进冰箱时附带了一张条子。星期一打开冰箱时,烧鸡果然还在。那条子上写的是:“请勿触摸!谋杀案证物。”

  6. 文物保护遇挑战 目光短浅拆古桥 2003的某一天,在浙江某村村民为了出行的方便,擅自拆掉了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古石桥,该桥已在2001年被确认为市文物保护点,为什么村民非拆掉它不可呢,原来该桥已经严重影响村民的车辆通行,在旁边另修一座水泥桥则费用很大,而该村经济基础薄弱,于是大家决定把古桥石以12万元的代价卖给桐乡乌镇某单位,用这笔资金在原址上造一座可通汽车的水泥桥,后来当地镇政府向区委反映,区委命令镇政府把古桥石追了回来,但石桥已无法恢复,实在太可惜啦。 村民们这样做既不符合自己的长期利益,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根据其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出资帮助修缮的,应当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也规定:“ 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看来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很有必要。

  7. 争执为何事 只为体育课 某市民办初中十分重视教学质量,每次开会校长都会说:“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如果今年初三的中考成绩不佳,那么招生形势就严峻,有的教师就得下岗。所以一些副课要砍掉点,如体育考试是学校自己操作的,少点课也不影响体育成绩……”。任教初二初三体育的吴老师是一位市名教师,对学校砍掉初三体育课的做法表示不同意见。有一次,为争取让初三学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吴老师和校长发生了争执,此事后来反映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领导表扬了吴老师不愧是一位市名教师,而且批评了该校校长,并要求该校初中每周开足三节体育课。 为什么市教育局领导要表扬吴老师呢?因为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的规定:“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显然以前该校的做法是欠妥的。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8.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律师竭尽全力的辩护下,被告人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在法院门口,律师问被告人:‚你已经获得释放,我们即将分手了。现在请你最后向我说实话,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师先生,当我在法庭上听到你为我作精彩的辩护时,我刚刚明白,我原来是清白的。

    短评:个案正义的缺失是法治得以顺利运行的成本,中国律师要解开自己的心结,从职业职责要求出发在规范内寻求自己和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无可厚非。

  9. 证物。年轻的律师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个厨房,常要与楼内其他人员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飞。有一次,他订了一只烧鸡,这只烧鸡本应该下星期一才送来的,结果在星期五便送来了。他为防万一,放烧鸡进冰箱时附带了一张条子。星期一打开冰箱时,烧鸡果然还在。那条子上写的是:‚请勿触摸!谋杀案证物。‛

    短评:用兵之道,以奇制胜。

  10. 从善如流。柯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之前送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会立刻因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德希赢了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您的劝告,还是把鹅寄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道: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同鹅一起寄去了。

    短评:如果这是律师如此设计的,则高!实在是高!既取得了当事人的效果,而又臵身事外,不会有麻烦,可谓从心所欲未逾矩!

C. 法治的现代名人素材事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样,只有在法制社会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所谓法制社会,就是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上的各种行为。

法治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适用主题,法律意识,法制社会,敬畏法律等主题。语出法学家,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

事例:近年来群众因无知而猎杀,贩卖濒临野生动物最终获刑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舆论倾向于同情这些因无知而获罪的犯人。法律却不能有同情之心,正如法学家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犯法之后,人人动辄以不知道,为借口借口开脱。那法律的权威性就荡然无存,社会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2.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雨果《九三年》

适用主题,道德与规则,良心是法治等主题。

事例:有些人认为法律高高在上。实则不然,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正来源于普遍的道德和良心,与社会中的各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因此在道德的底线前止步,使能免于法律的制裁,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就能免于良心上的不安。

关于法治的名人故事

1、陈毅制定“入城守则”

1949年5月24日夜里,上海街头响起半夜激战的枪声。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们小心地打开一点门,从门缝里望出去,只见马路两侧,整齐地躺满了抱着枪,合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市民们感到奇怪,“这些军队怎么和以前不一样的呢?”

不一会,市民们开始走出家门。他们看到战士已经起来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饭,吃的是馒头、咸菜。于是,不少市民拿出热水瓶,给战士们倒开水。战士们笑嘻嘻地摇着头,谢绝了。天大亮了,“解放军露宿街头”,“解放军秋毫无犯”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上海,市民蜂拥上街头,欢迎人民子弟兵,庆祝上海获得新生。

原来上海大战役打响前,陈毅就让秘书长起草了《入城守则》,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不要以为我是总理》

周总理生前从不认为自己是国家总理就可以置身法纪之外,他总是时时处处带头遵纪守法。有一次,他乘车去政协礼堂开会,司机违犯了交通规则,交井批评司机的时间很长,耽误了开会时间。同车的干部想去和民警交涉,总理严厉制止说:“这怎么行?交通规则是政府颁布的,政府总理应带头遵守。总理不遵守,就是带头破坏制度。”一直等到警察放行,总理一行才离开那里。此后,总理常常叮嘱司机,不能违反交通规则,说:“不要以为我是总理,就可以特殊,可以违章。”

D. 古罗马(Ⅱ):在罗马广场杀亲子的“傻瓜”驱国王舅建共和

那天早上,我们从酒店出发,先游玩了古罗马斗兽场,然后再到古罗马广场遗址参观的。这个广场遗址处在帕拉蒂诺山和卡比托利欧山脚下的低洼地,它又被称为罗曼努姆广场,是古罗马早期最重要的公共广场,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活动场所。这里除了有许多著名建筑外,古罗马史上还有许多重要事件,也曾发生在这个广场上,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在罗马广场的四周,除了有各类大会堂外,还有神庙、店铺、凯旋门、演讲台以及古罗马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等。这个广场初建于公元前6世纪,共和时期最兴旺,之后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个广场也逐渐被废弃。如今的这里,只剩下一些建筑物的残墙断臂。如果你对古罗马历史及罗马建筑艺术有兴趣的话,这个广场遗址还是很值得去游赏的。

当我们走入罗马广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洒落在废墟之中,残缺不全的“罗马柱”。其实这种“罗马柱”并非罗马人所创造,在古希腊建筑中,这类柱子就已被广泛使用。早期的多立克柱,最先是在意大利地区的一些寡头制城邦中流行的,后来被希腊人所接受,并应用到了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中。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另外还有一种被称女性柱的爱奥尼柱,这种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先进的共和制城邦里。而真正属于古希腊地区柱式的则是科林斯柱,它是希腊古典时期,产生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区的柱式。但在西方艺术史中,一般都把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科林斯柱统称为希腊柱式。罗马人在建筑物中使用柱式要晚于希腊人,起初采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塔斯干柱。后来则流行一种新的复合柱,就是在科林斯柱头之上,再加一对爱奥尼柱的涡卷,这就是典型的罗马柱。从而使古罗马的柱式从古希腊的三种类型,发展成五种典型样式。

我们在罗马广场遗址上,所看到的那些残存的罗马柱,是当时一些重要建筑的遗迹。据说这个广场初建于塞尔维乌斯执政时期,尤其到了共和时期,广场上的各类建筑物不断增多,这里也就成了共和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是罗马王政时代第六位国王,他是第五位国王老塔克文的养子和女婿。当老塔克文被暗杀身亡后,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塞尔维乌斯。并在王后的精心策划下,粉碎了暗杀者们的阴谋,使塞尔维乌斯顺利登上了王位。这位国王继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完成先王已开启的事业,完成保卫全罗马的城墙建设项目。这是项庞大的建设工程,城墙要把罗马七个山丘和中间的平地全部合拢起来,起到防御和保卫罗马城的目的。如今,在罗马市内所能见到的一些断壁残垣的城墙,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雨洗礼,可依然被称为“塞尔维乌斯城墙”

塞尔维乌斯在修建城墙以保障罗马安全的同时,还对低洼的湿地进行了改造,并在开垦出来的平地上修建广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马尔斯广场”,意思是战神马尔斯的广场,冠以战神之名,意味着这个平地是为集结军队所用。而罗马广场,应该也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其初衷也是为集结军队所用,后来又当作了公民大会的投票场所,随之也成了市场和集会之地。罗马广场从此由一个泥泞的沼泽,转化为一个庞大的公共广场,也成了古罗马政府机构和城市的核心。由于塞尔维乌斯和他的养父老塔克文国王,以及王政时代最后一位国王小塔克文都是伊特鲁里亚人,有学者就认为,那时的罗马城建设,已受伊特鲁里亚文化影响较大,但罗马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塞尔维乌斯当政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对罗马的军队编制、公民选举、财务税收等重要制度进行了改革。简而言之,就是将原先的氏族政治改革成金钱政治。

在古罗马时代,所有的贵族和自由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参与征战和国家管理,他们基本上是不参与具体生产劳动的。而他们的财富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由他们的奴隶在他们的土地上劳作,为他们创造财富。这些奴隶只有干活的份,不能参与任何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活动,也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和人权。西方人的这种政治与军事方面的规则,一直保持到美国的南北战争。林肯针对这种规则,创造性的把北方奴隶解放出来,并参与到军事活动中,从使北方军队实力大增,最终战胜南方贵族军队,取得南北战争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宣告了这种规则的终结;另一方面,贵族和自由人也是靠战争与抢劫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了掠夺土地和财富。而如今世界,通过金融手段已能实现这个目标,战争则成了补充手段,因为毕竟打仗双方都会死人的。

塞尔维乌斯的改革,将罗马人分成了五个等级,其等级的高低不再看氏族和血统,而是看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家族的等级。这样使有钱人不仅能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也让他们给国家和社会承担更多的义务,并使这些富人能上交更多的税,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我们在古罗马广场上,就看到了罗马国库的遗址,它在农神庙的下面,这个神庙是广场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这说明当时的古罗马不但有国家经济部门,还有专门存放国家财富的地方。然而塞尔维乌斯这种改革也触犯了旧贵族们的政治利益,这才有了他的女婿、养父的儿子小塔克文,在元老院里公开挑战他的国王权威。对这所发生的一切,元老院里的那些世家贵族的长老们则袖手旁观。最后身体强健的小塔克文,将塞尔维乌斯拦腰抱起,把他从元老院的台阶上投掷到罗马广场。然后转身进了元老院,坐上了国王的位置,并得到了元老院贵族议员的承认。而在此期间,塞尔维乌斯的随员和护卫,早就逃之夭夭,他只能独自从地上爬起来,在回宫路上,被小塔克文的人杀害。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们可能对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元老院在古罗马时期,属于最高权力机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其作用、地位和职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古罗马国家最高元首,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称谓,王政时代称国王,共和时期则为执政官或独裁官,而到了帝国时期,最高元首才被称为皇帝。在古罗马不论是国王、独裁官还是皇帝,其地位和身份都必须得到元老院的确认,才能坐上国家元首的位置。另外在古罗马还有公民大会机制,它是古罗马政治体制中普通民众行使权力的机构,后来在这个机构中又增加了一个保民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国王(皇帝、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这三足鼎立的政治形态是确保古罗马长期发展和称霸的政治基础。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这三足的权重会发一些变化,但这种基本的政治结构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这种原始的三权分立形式到了启蒙运动时,就发展成了立法、司法和行政相分立的理论,使分权机制由形式升华为内容。

小塔克文是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位国王,然而他却被一个坑爹的儿子,把他从国王的位置上推了下来,全家也因此被赶出了罗马城。而这个事件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却是他外甥布鲁特斯。这个事的起因是:小塔克文那个好色的儿子塞克图斯,看上自己堂兄的妻子卢克丽娅,并找机会强奸了她。卢克丽娅受害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自己的父亲和丈夫,并让他们各带一个可信之人速回。当时布鲁特斯与卢克丽娅的丈夫科拉提努斯正好在一起,而且他们又都是亲戚,也就跟着去了他们的家。当他们四人走进房间,坐在床边的卢克丽娅泪流满面的告诉了他们,塞克图斯王子是如何威逼她就犯并奸污了她。她说:“我的身体虽然被污染,但我的心则是无辜的。死亡将为我见证。”说完她就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迅速刺进了自己的心脏。身边的这几个男人想去阻止,可已来不及了。在她生命弥留之际,卢克丽娅让这四个男人发誓,一定要为她报仇。

这个事情的突发,让国王的外甥布鲁特斯,顿时产生了不寻常的变化。“布鲁特斯”其实并不是他的原姓,而是他的外号,意思是“傻瓜”。其实布鲁特斯的身份非常显赫,家族也有着巨大的财富,她的母亲与国王小塔克文的妻子又都是亲姐妹,因此他离王权非常近。而专横跋扈的小塔克文国王及他的那些王子,一直对他有猜忌,于是他只能靠装疯卖傻,来隐藏自己的真实人格。可当他将匕首从卢克丽娅身上拔出的瞬间,便收起了自己的伪装“面具”。他用充满智慧的道理和富有情感的言语,表达对这事的看法和意见。他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非常吃惊。他们按照布鲁特斯的建议,将卢克丽娅的遗体抬到了罗马广场的演讲台上。这时,广场上很快就聚集起许多罗马市民,布鲁特斯面对挤满广场的人们,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攻击国王的独裁行为和犯下的各种罪行,把罗马人对小塔克文的强烈不满情绪表达了出来。在他的号召下,罗马市民一致同意将国王及其家人赶出罗马城。

随着国王小塔克文被驱逐,不久,元老院就开会决定,将终止一人当权的王政,改为从贵族中选举两人为执政官,任期一年。在公民大会上,大家一致选举在推翻小塔克文暴政上有功的布鲁图斯和卢克丽娅丈夫科拉提努斯并例为首任执政官。从罗慕路斯建国当政开始,到第七任国王小塔克文被赶出罗马城,这标志着罗马王政时代的终结。罗马也从此摇身一变,进入了共和政体时代。意大利史学家李维在《罗马史》中是这样描述共和政体的:“罗马在一年一度选出的官员的治理下,成为了以法律取代个人治理的国家。”共和时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元老院,并由它来决定谁能出任国王、执政官、独裁官和皇帝等。这种国家管理模式据说是罗慕路斯创立的,并一直保留到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的这种基本政治体制,也决定了国王和帝国的皇帝,不一定需要世袭,在这一点上,与我国封建社会皇位的传承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共和制建立之初,在罗马贵族的年轻人中,就产生了一股对共和不满情绪。他们觉得,元老院议员必须有一家之长来担任的规定,使他们失去了从政施展才华的机会。当小塔克文的使节回罗马处理他的财产时,觉察到了这些年轻的想法,于是就用金钱买通了“傻瓜”布鲁特斯的两个儿子和已故卢克丽娅的丈夫、现任执政官科拉提努斯的侄子等,以腐蚀国家核心成员的子女。鼓励他们行动起来,企图与他里应外合,以达到推翻共和政体的目的。于是,这些贵族青年聚集到其中一人的家中,商讨如何迎小塔克文回来做国王,并用鲜血在誓约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签名。谁知在商量时,被门外的一个奴隶偷听到了,并向执政官悄悄地告了密。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这些年轻贵族不仅全部被逮捕,而且还缴获他们阴谋推翻共和制的誓约书。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家都觉得两位执政官,肯定很难处理这事,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的召开了公民大会。按照当时共和国法律,妄图推翻共和政体的都属于叛国罪。这时,大多数人都觉得很为难,因为这些年轻人毕竟都两个执政官的孩子或亲戚。有人想给新执政官布鲁特斯卖个人情,建议把他们的死罪改成流放。而“傻瓜”布鲁特斯一点都领情,他在罗马广场上,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叫到跟前问:“你们为什么不愿针对你们的指控来进行辩护?”他连续问了三次,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回应。布鲁特斯沉默了片刻,转向让仪杖官按家法来处理,这两个孩子当场被剥去衣服,用仪杖来责罚了他们。布鲁特斯则用定的目光始终盯着这一行刑过程,直到自己的儿子人头落地。

共和政体的创立者和推行者布鲁特斯,以处死亲生儿子为代价,来维护共和政体和法律。如果说,我们用“虎毒不食子”的观念来衡量,他的这个做法不仅不近人情,而且还十分的“傻”。如今,有些父母为了儿女什么事都愿意干,何况布鲁特斯当时有能力保住自己儿子的生命,可他却没有这么做。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应该说,他是个标准的“傻子”。但从另个角度看,布鲁特斯又是个不计私利,讲原则的政治家,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便是自己亲儿子犯罪,也要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英国历史作家安东尼·艾福瑞特在《罗马的崛起》一书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评价的:“这种对法治的信仰,加上几乎没有人性的严厉,是典型的罗马特质。”也许,这就是西方人与东方人,在法治观念的差异。

E. 关于关法治的小故事

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反思】: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我们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遇事动脑不上当受骗,不要让坏人得逞。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遇事可请老师、家长帮忙。我们在外面是随时可能遇到坏人,在家时也不能放松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因为坏人是无孔不入的。

F. 西方经典法律故事:夏威夷的椰树为何不结果

夏威夷群岛,这块绿色的翡翠,是孤悬海外的美国第50个州。这里地处太平洋中部,属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鲜花盛开。其首府所在地瓦胡岛,即中国人称的檀香山,更是海岸蜿蜒,沙滩辽阔,水清沙白,椰林婆娑,年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游客。

在这个被誉为度假天堂的海滩上,有著名的“两多”。其一是美女多。此地是举世闻名的与美国迈阿密、澳洲墨尔本、巴西里约热内卢齐名的“世界四大海滩”之一,海滩上,日日是美女如云。其二便是椰树多。层层叠叠,青翠碧绿的椰林,与白浪沙滩依依相伴,连绵数十里,异国风光无限,令各国游人,流连忘返。

夏威夷的椰树们,本来也与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椰树们一样,是果实累累的。清甜的椰子汁、硕果繁花的椰子树,也曾是这旅游胜地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优点。但自上个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起,一宗偶然的“椰子夺命案”发生后,从此,却使夏威夷的椰树们改变了命运。

原来那一天,一名美国游客正心旷神怡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一个熟透了的椰子从20多米高的树上吹落,不偏不倚,直击那游客的天灵盖,居然一命呜呼,魂归天国。

死者的弟弟,是华盛顿州一个精通民事诉讼的大律师。他突然接到哥哥的死讯后,就匆匆飞赴夏威夷办理后事。在事发的海滩上,他到处打听:这椰树的主人是谁?当许多人告诉他,这片椰树是属于州政府的时候,他就作出了一个决定——控告州政府!一纸诉状入禀夏威夷州法院。这宗“椰子夺命案”终于轰动了新闻界。三个月后,法院开庭,据说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挤满了旁听席。

在法庭上,死者的弟弟提出了起诉州政府的理由:夏威夷旅游度假海滩,是公共海滩。海滩上的椰林,也就属公共的物业。对这个公共娱乐场所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沙滩、泳场、道路、沟渠、路灯、厕所、篱笆以及椰子树等一切花草树木,负直接管理责任的,是夏威夷州政府。凡因这些公共设施的失修、失管而导致游客的人身伤亡事故的,夏威夷州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管理失职责任,都要承担对死伤者进行经济赔偿的义务。而生命何价?生命本来是极宝贵的、无价的,况且死者本是个成功的商界人士,生前经营着一项很大的生意,所以,要求州政府向死者家属赔偿一个天文数字——1亿美元。

被告人——夏威夷州政府的代表律师在反驳原告时,据说曾用了一句中国的古语:“天灾人祸,各安天命”。第一,州政府在处处椰林都竖立有警告牌,警告游客要小心椰子,对游客已经仁至义尽。第二,此次事故纯属偶然,某时某地某人,躺在某个熟透了的椰子底下,刚刚好又有某阵海风吹来,种种自然现象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无法预见的“不可抗力”。按惯例,从来没有任何人要为“不可抗力”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因此,州政府一分钱也无须对死者赔偿,要怨,便只有怨天。

原告人即刻反驳:州政府单方面竖立的警告牌,完全是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游客花钱来旅游,这里不准近,那里不准游,这消费者的权益何在?游客的自由何在?至于辩方律师的“不可抗力”说则更荒谬。所谓“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或即使预见了也无法对抗的自然力量,如火山、地震、飓风等等,而椰子由高空坠落的力绝对不属于“不可抗力”。夏威夷遍地是椰林,遍地是游客,日日有海风,日日有椰子坠下,时时刻刻都有搞出人命的危险。州政府竖立警告牌,这就证明他们已经预见到了这种危险,并非什么“无法预见”。问题就在于,州政府虽已预见到了危险,但并没有尽职尽责地积极去清除这个危险,而是采取限制游客自由的消极方式去敷衍塞责。花大量广告费招来了大批游客,而又任由千千万万个“椰子炸弹”悬挂在他们头上,出了伤亡事故,就以“早已警告”4个字而将责任一推六二五。这不是玩忽职守,漠视公民的生命、权利、自由,又是什么?

中国的法律是成文法,美国的法律既有成文法又承袭了英国的判例法。成文法的特点是“按条条判”,而判例法的特点则是“遵循先例”。但这宗“夺命椰子”的案件,却是美国史无前例的案件。既然无任何先例可遵循,那就惟有凭法官的良知去处理、去“自由裁量”。在这里,法官的学识与良知对法律的影响真是举足轻重。他的屁股是坐在“官”一边,还是坐在“民”一边?还是不管官与民,只坐在自由、正义。

热点内容
律师实务音频 发布:2025-08-16 06:24:13 浏览:275
未走纸质流程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16 06:24:11 浏览:558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19年修改了哪里 发布:2025-08-16 06:20:07 浏览:956
民法在途 发布:2025-08-16 06:16:37 浏览:628
华政民商法学 发布:2025-08-16 06:15:51 浏览:491
离婚律师好看么 发布:2025-08-16 06:15:13 浏览:168
法律硕士非法学教程录音有必要买吗 发布:2025-08-16 06:10:51 浏览:777
拥护司法 发布:2025-08-16 05:59:06 浏览:493
婚姻法108条 发布:2025-08-16 05:50:49 浏览:762
湖南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16 05:47:05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