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社会基础

法治的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 2025-08-17 15:49:01

『壹』 什么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基础

构筑法治社会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行为模式: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引领者,其法治观念和行为模式对法治社会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他们应自觉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2. 全社会的法治自觉:法治社会的构建需要法治自觉的推动。这要求社会各界不仅要了解法律知识,更要具备法治思维,将法治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时,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 领导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领导干部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他们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通过实际行动,领导干部可以引领全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4. 公众的广泛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领导干部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公众的广泛参与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贰』 构筑法治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构筑法治社会的基础是现代市民社会的存在与独立。

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办法:

建立以领导干部普法为核心的全民守法工程。

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区分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设计差异化的学法清单,切实解决法律规范的庞大复杂与领导干部学法时间和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学法要求逐渐增多与学法效果实际有限之间的反差,增强领导干部普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守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完善政府诚信的法律责任机制。

政府诚信是一种法律行为,不仅关乎法治政府建设,还关乎法治社会建设。政府的不诚信行为将会严重破坏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影响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根基,也给全民守法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政府诚信的法律责任机制,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硬性约束,从源头上杜绝各级机关的不诚信行为数纤。

构建行政争议解决的多元体系,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要引导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正确看待信访功能,坚持诉访分离,淡化和剥离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使其回归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功能。要构建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元解决机制,通过裁判主体体制完善、繁简分流等工作机制创新,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热点内容
2017两会刑法 发布:2025-10-12 11:19:59 浏览:803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发布:2025-10-12 11:18:10 浏览:551
两高司法解释邪教 发布:2025-10-12 11:18:06 浏览:917
会计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12 11:03:39 浏览:289
合同法包括哪三大部分 发布:2025-10-12 10:59:31 浏览:496
澳门法官 发布:2025-10-12 10:44:29 浏览:289
国家刑法规定承担国家安全 发布:2025-10-12 10:41:40 浏览:603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发布:2025-10-12 10:38:26 浏览:156
法规在众 发布:2025-10-12 10:27:08 浏览:719
法规章条例 发布:2025-10-12 10:21:53 浏览: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