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和利益统一

道德和利益统一

发布时间: 2025-08-21 16:11:32

1. 佛教的财富观之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转自:济群法师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对于佛教徒来说,如何将学佛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或许很多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扰。在多年弘法过程中,常常有信众就类似问题前来请教。我觉得,作为学佛的人,首先要澄清两个观念:一是追求财富和道德是否对立?二是追求财富和修行是否对立?

1.追求财富与道德是否对立

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很少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都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应当看到,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但落实到生活中,仍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为利益是如此地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则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都依赖一普遍而又单纯的原则: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别人一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也愿意幸福;让我们寻求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碍别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说的善,也就是道德内涵,同样是结合利益来说明的。《成唯识论》卷五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能使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和道德相冲突,从究竟意义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对立的。佛教有这样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生活中,非法行为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眼前利益,或许有些无知者会感到羡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不会为之动心。因为通过非法行为得到的利益只是暂时的,这种风光决不会长久。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2.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对立

很多人学佛后觉得世俗生活毫无意义,而从事世俗劳作更是在浪费生命。这也使得社会对佛教形成了诸多误解,以为学佛是消极厌世的表现,是对人生责任的逃避。学佛和追求财富真的不可兼得吗?

佛教将正当的谋生手段称为正命,反之即为邪命。假如我们放纵自己的欲望,非法求财,损人利己,这样的行为和修行自然是对立的。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学佛的同时还在继续造作恶业,以为只要拿出部分钱财布施或供养三宝,就可以抵消自己的罪孽,可以从中获得心理平衡。其实那只是他们的自我安慰而已。我们要知道,布施和供养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福报,但并不能因此抵消恶业,更无法改变生命中累积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之时,必须符合法律与戒律的双重规范,用正当的手段谋取财富,这和修行并不是对立的。

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一样可以修行。《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法华经》也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都说明了工作与修行的统一。在我们的观念中,往往将修行理解为念佛、拜佛和打坐、诵经。事实上,那仅是狭义的、形式上的修行,“修行”二字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所谓修行,即对行为的修正。我们的行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意业,即思想的行为;一是身业,即身体的行为;一是语业,即语言的行为。凡夫无始以来被无明所蔽,身口意不断造作不善之业。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来改造自己,从思想上摆脱贪嗔痴烦恼,从行为上不再造作杀盗淫妄诸业,进而能以无常见、无我见、无自性空性见,了知一切有为事相皆如梦幻泡影。所以说,时时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所谓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待续)

2. 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处于对立状态,资产阶级道德成为维护本阶级利益的精神武器,既约束无产者,又论证资本主义剥削的合理性。无产阶级道德与此相对立,既是劳动人民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无产阶级道德以共产主义道德为评价标准,抨击剥削制度的罪恶,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协调阶级内部关系。在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中,无产阶级道德成为团结本阶级、反对剥削者的武器。


共产主义道德萌发于无产阶级自发斗争中的朴素道德观念,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下逐渐形成。无产阶级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解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将解放全人类作为历史使命。他们的道德观念从个人经济利益扩展到消灭剥削制度,从解放自己转向阶级与人类的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成为无产阶级道德的核心要求和评价标准。


共产主义道德最初是少数先进无产者的思想,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产者接受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共产主义道德开始从阶级道德向整个社会道德转化。


(2)道德和利益统一扩展阅读

人类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现阶段无产阶级特有的社会意识。共产主义道德是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道德体系,是从无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引伸出来,又完全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

3. 道德与金钱能不能统一

反方:道德与金钱不能统一。
第一,道德只是内心的一种修养,并不能换取等价的金钱。
第二,社会是物质社会,生活是物质生活,所以金钱容易让人类偏重于金钱,只要不触犯法律。
第三,人类内心本能的自私欲望,总有人为了利益金钱而舍弃道德。
第四,如果道德和金钱能统一的话,世界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诈骗案件,也不会有国与国之间的金融之战。
第五,如果道德能统一的话,世界就是无人世界,只要有人的世界金钱和道德就无法统一。

4. 人情世故 道德伦理 在利益面前 究竟是什么更重要

道德伦理。如果失去了最基本的东西,人就会动摇根本,与动物无异。

热点内容
法学小法师 发布:2025-08-21 18:23:40 浏览:675
商法范健第四版ppt 发布:2025-08-21 18:19:21 浏览:407
司考诉讼法用薄讲义 发布:2025-08-21 18:19:19 浏览:5
转发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18:17:56 浏览:402
电信条例修改 发布:2025-08-21 17:43:25 浏览:479
律师说法栏目 发布:2025-08-21 17:40:33 浏览:466
违反公司法的会计法律风险 发布:2025-08-21 17:30:59 浏览:448
劳动法强化实践作业 发布:2025-08-21 17:30:21 浏览:314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 发布:2025-08-21 17:21:11 浏览:804
阳曲司法局 发布:2025-08-21 17:20:55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