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来批判
① 如何看待站在道德的层面,随意评判别人的对错的人呢
如何看待站在道德的层面上,随意的评价别人的对与错,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 就是道德绑架吧应该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和每个人遇到事情,处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想往好的方向去发展,有的人用的也许办法会比较低下,让别人看了不能理解,也许他这是对低无奈。但是有些道德性比较强的人,就会运用道德绑架来去评判别人,其实没有必要的 你如果说喜欢这种方式,你就喜欢,如果说不喜欢你非要说一句话 就简单的说一句话也没什么,但是不要说的过分 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处理事情和遇到的人也不一样,有些事情你不想那么做 你就办不成。
② 为什么如今出现了很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和审判别人的人呢
因为有些人需要在网上寻求存在感,认同感,但是他们评价别人遇到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把自己站在上帝的角度,宽于待己,严于律人,就容易去批判别人。
一、寻找优越感
有些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过得并不快乐,亦或者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就需要在网上寻找到一些优越感。当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糟糕的事情的时候,既不能够以同理心或者同情心理解他人的处境,只会以上帝视角看向他人,然后开始批评他人的选择中不正确的地方,完全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却忽略了自己是旁观者清,但是人家是当局者迷。在批判别人的过程中寻求优越感。
③ 不要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批判别人是什么意思
1、也即是说不要用道德绑架人的思想;
2、就拿捐款这事来说,人家想捐就捐,不要用道德来绑架人家。
④ 《道德经批判》一书值得读吗
《道德经》该怎样去读才能还原它的本意?
首先我觉得读一本书,真正用心去读,你需要关注书的本质,特别是经典。就那道德经来讲,它的时代是什么?然后是作者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讲这个?
道德经这个东西,世面上流传的,都不是真正的,而是被人修改过得。这点可以搜到,现在流传的大部分是王弼修订的,并且配上了自己的理解。
……
王弼把道德经分成了81章,有道经有德经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应该明白了,那王弼肯定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对于现在世面上的来讲几乎都觉得自己理解的很到位,根据王弼修改的都当做真传去解释,我觉得就是扯淡,因为当一个人真的把道德经读熟了会发现,王弼其实很尊重老子,很多东西都是保留老子那句话的本意做了解释,然后编段落。
而现在的人,我这么理解,大多是为了喧宾夺宠,自以为自己理解的就是最真的,去对着一个字无边的猜测,导致失去这段话本身要表达的含义。
具体我不去拿谁谁的翻译做比较,显得说人不是一样,我在这里不是说人不是,而是说这个理。比如“道冲用之不盈”,这几个字,它的本意是什么?我理解老子就是给人解释了,“道就跟泉水从地下往上冲一样,用不完。”去解释这个“道”的源源,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它是解释道的妙里,把一个“冲”无限去理解,古意中冲就是表示水从下往上,不管你再怎么去无限理解,也无法扭曲它表示的真正意思,一旦你坚持按照自己的来了,那好,就越又做弯了。这是一点儿
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现在人太浮躁,太名利,不愿意实事求是,或许觉得,诶呀,我这点和他一样不行。我得突出我得牛逼,我得厉害,和他不一样,最显而易见的记得是某位,把道德经洋洋洒洒用现代物理解释的淋漓尽致。那我认为,他解释的不是道德经,而是自己的物理道德。
所以以上说了当前世面上翻译不一样的,其实还有牛逼的直接添加原文的。
我记得有一次看一个,感觉怎么这文笔不对劲,一看多加了,或许这个加的人觉得自己加的很美很妙,却没有发现就跟比赛化蛇他画个蜥蜴一样
所以我觉得,读道德经,要尊重作者,去读一段话,然后配合单个字的理解去一句话,你可以自己尝试怎么读觉得顺,感觉是那个理。其实你会发现,王弼已经做的很好了,不过在分经分段,他做的有限,这个需要多读才会体会。
然后当你读完后会发现,自己的思路思维,和没有读之前完全两码事。而且我们中国的字很有意思“文以载道”,比较厉害的文字组合都是带着韵的,然后就有一次升华了。作者:辰微子 供参考。
⑤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别人
首先,它让人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
批判者可能自己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过过嘴瘾,但过完瘾后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做过了那件事,自己也好像真的成了道德楷模。
正如一个故事所讲的:
一位记者采访某农民:如果你有一百亩田,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不愿意,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如同上面的农民,只需要通过虚假的承诺,便显得自己多么高尚,而实际上怎么样,你懂的。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其次,它是某些人经历了一些不公之后进行宣泄的出口。
比如,某人去医院被乱收费,便认为医生都是一丘之貉,从此逢人就控诉医生。
等他去其他机构办事,又内心阴暗地去揣测各种内幕,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喜欢以偏概全的人,说白了就是认为全世界都欠他的,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舒坦一点。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有种感觉,似乎为了让自己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不能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论和定性。
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尽管这句话也是一种定性。
比如,随地吐痰,不栓绳遛狗,高铁霸座,不能批判么?
又比如,明星出轨,官员跋扈,鉴于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不能批判么?
对于道德,如果不能讨论,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
什么样的批判才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信口开河,而是正当批评?
1.当事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或公共利益。
比如刚才说的那些,都属此类。
而诸如让座、捐款等等属自愿性质的事,即使做了可能会更好,但并不直接影响他人利益,也就不能妄加批评。
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为什么让一些人如此热衷?
2.就事论事,不引申,不扩散。
有些人因为别人行为上的一点小瑕疵,进而武断地批评甚至诋毁他的整个人品。
王先生工作认真,但沉默寡言,不太合群,于是单位总有人议论他。
“他态度太傲慢了,大家一起共事,怎么能这样呢?”
“哪只是态度问题啊,我看他是有自己的小算盘,自私自利。”
“这样的人估计生活作风也不好,你有见他带他老婆出来逛过吗?”
体会过人言可畏,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好事者,他们煽风点火的能力永远超出你的想象。
3.要求自己并做到。
一个不遵守道德准则的人,可以批评别人不遵守道德准则吗?
看上去,这并不矛盾,实际上,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别人做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大。
中国古话有云,“德不配位”。
类似的道理,在生活中,一个人有没有资格说一些话,是跟他的品格、言行和能力有关的。
况且,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的,常常是属于自愿性质而不应归入道德范畴的事。
⑥ 讽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名言
讽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名言如下:
1、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
2、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别人的行为,而是需要反思自己;也不要把自己变成真善美的化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不要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批判别人是什么意思。
4、少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批判他人,你又不是圣人。
10、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
11、以道德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是愚蠢的行为。
12、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