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民法学王利明笔记

民法学王利明笔记

发布时间: 2025-08-24 20:03:02

民法学哪个教材好一点

法学教材推荐:

一、《民法》王利明版

二、《民法总论》魏振瀛版

三、《民法原理与实务》梁慧星版

解释:

一、上述推荐的教材都是在民法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之作。这些教材均由中国法学界的知名学者撰写,内容权威、准确。

二、《民法》王利明版,王利明教授在民法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其教材深入浅出,案例丰富,适合初学者入门。

三、《民法总论》魏振瀛版,魏振瀛教授对民法总论有独到的见解,其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强,适合系统学习民法理论。

四、《民法原理与实务》梁慧星版,梁慧星教授在民法学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以上教材均涵盖了民法的基本原理、法律制度及实践应用等内容,是学习民法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不同的教材有其独特的优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㈡ 大一法学新生怎么学习民法课程

作为大一法学新生,学习民法课程需要建立体系化思维、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并逐步培养法律实务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帮助你高效学习民法:

一、建立民法知识框架

1. 掌握民法体系结构

从《民法典》的七编(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入手,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的财产/人身关系)。

重点学习 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这是分析任何案例的基础工具。

2. 厘清基础概念

区分关键术语:法律行为 vs 事实行为、债权行为 vs 物权行为、请求权 vs 形成权等。

推荐工具书:《民法总论》(梁慧星)、《民法原论》(王利明),适合初学阶段厘清概念。

二、学习方法与技巧

1.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典型案例(如"电梯劝烟案""冷冻胚胎案")理解抽象规则,尝试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即《德国民法》中的Anspruchsgrundlage)拆解案例。

推荐资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基层法院的简单民事案例)、"北大法宝"案例库。

2. 法条精读+关联学习

每天精读1-2条《民法典》核心法条(如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注意:

法条中的"但书"(如"但是...另有规定的除外")

司法解释的细化规则(如《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

用思维导图梳理法条间的逻辑(如合同成立→生效→履行→违约的链条)。

3. 对比学习法

比较相近制度:如"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

制作对比表格,标注区别要点和典型案例。

三、高效利用资源

1. 教材与扩展阅读

主教材:优先使用授课老师指定教材(如王利明《民法学》)。

补充阅读:

入门级:《民法思维》(王泽鉴)培养请求权思维

实务向:《天同码》系列了解司法实践

2. 学习工具推荐

法条APP:看法(带关联案例)、无讼

知识管理:XMind做法律关系图、MarginNote3做法条批注

3. 关注学术动态

订阅"中国民商法律网""法学学术前沿"公众号,了解民法典新司法解释。

四、避坑指南

1. 避免死记硬背

民法注重逻辑推演,比如学习"善意取得"时,先理解"无权处分+善意+合理对价+公示"的构成要件,再记忆法条。

2. 警惕"想当然"

法律概念与生活用语不同(如民法中的"善意"指"不知情",与道德无关)。

3. 不要忽视程序法

学习实体法(民法)时,同步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程序,避免知识割裂。

五、长期能力培养

1. 参加模拟法庭/Moot Court

通过角色扮演(原告/被告代理人)深化对证据规则和辩论技巧的理解。

2. 写作训练

每周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按照"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结论"的结构练习。

3. 向老师/学长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如"物权行为无因性")时,及时讨论避免积压。

学习进度参考表

| 阶段 | 重点内容 | 实践建议 |

||||

| 1-4周 | 民法总则(民事主体、法律行为、代理) | 分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合同的效力 |

| 5-8周 | 物权编(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 绘制"动产抵押权设立流程图" |

| 9-12周 | 合同编(成立、效力、履行、违约责任) | 模拟起草一份买卖合同 |

民法是"万法之母",初期学习可能会感到概念繁杂,但随着知识体系的搭建,你会逐渐发现其精妙逻辑。坚持"概念→规则→案例→反思"的学习闭环,慢慢就能形成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遇到困难时,记住罗翔老师常说的那句话:"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但逻辑是起点。"

㈢ 如何评价王利明教授在上政学报上对梁慧星教授的回复

针对“如何评价王利明教授在上政学报上对梁慧星教授的回复”这一问题,从法学生角度,可以提供以下几点见解。

首先,梁慧星教授与王利明教授之间的争议始于2015年,当时梁教授在一次内部讨论会议上,对持人格权法独立成编观点的王教授提出了批评。这一事件导致了杨立新教授表示对梁教授的民法世界不再有认同。梁教授在次年发布的演讲中,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提出了严厉批评,其中涉及了对乌克兰颜色革命、肢解侵权责任法、以及某些教授想要留名青史的观点。

在2015年11月的民法学研究会年会上,王利明教授作为民法学会会长,在会上明确表示,人格权编是否独立是一个学术问题,民法学界赞同者和反对者都可以讨论,但不应该在学术争论上使用过激手段。他的态度表明了对于独立成编的看法并非非此即彼。

然而,梁教授的文章一出,导致了在后来公布的民法典各分编安排中,没有人格权编。但随着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人大法工委迅速出台了人格权编草案,最终人格权成为我国民法典中的独立一编。

梁教授在争议中一直积极反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而王利明教授在回应中,集中回答了争议焦点,如乌克兰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与我国的比较、双重适用问题以及“自卫权”的问题,其回应显得有理有据。

至于王利明教授打电话消除处分的事,尽管有人认为不妥,但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王教授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法学者的学术生命,值得称赞。梁教授当时的处境,与若干年前某民法大佬因为政治风波险些失去博士学位的情况相似,当时也是得到了梁慧星教授等人的帮助。

关于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的问题,认为独立与否对保护人格权的实际影响不大。大陆法系国家中,其他国家的人格权保护通常比我国更为完善。将学术争议上升到政治层面的言论,过于偏激且不妥。

总体来看,王利明教授的回复在学术层面回应了争议焦点,表现出了理性与客观的态度。在处理学术争议时,应更多限定于学术领域,避免政治化。《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法治的一大进步,尽管存在不足,但未来法治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为新中国民法事业作出贡献的各位教授将被历史铭记。

㈣ 梁慧星与王利明之争谁赢了

王利明赢了。
很多年前的中国民法学界,“民法四老”(佟柔、江平、王家福、魏振瀛)之外,中年一辈中,有两个人声名最隆,一时瑜亮,时谓“梁王”。
“梁王”自然不是哪位殿下,而是在民法学界齐名的梁慧星和王利明。
那时节,他们为设想中的中国民法典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立法模式(几编制)而争得不亦乐乎,更在诸多具体规则的立法技术问题上掰手腕。
后来,“长袖善舞”的王利明教授军容日渐壮盛,弟子门人遍及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各个领域,成为民法学界的话语权最重的“带头大哥”。
与之相比,梁慧星的江湖地位显得有些边缘化,甚至成为一些人口中的“还有学者认为”。

㈤ 学习民法要看那些资料书

对于民法学初学者而言,首先,选一本好的民法教材,重要的吃是透教材的基本知识,然后对民事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与适用民法条文结合,努力锻炼学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各类事务的实务能力。
一、必读教材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 
郑玉波著:《民法总则》 
王利明著:《民法总论研究》 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 
龙卫球著:《民法总论》
郭明瑞等:《民商法原理》(第一卷)
李永军:《民法总论》 
江平主编:《民法学》 
余延满马俊驹:《民法原论》 
魏振瀛主编:《民法学》 
彭万林主编:《民法学》
王利明 主编 :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 篇)修订本 
二、扩读的民事法典及民事立法草案
1、法国民法典
2、德国民法典
3、瑞士民法典
4、日本民法典

热点内容
有关超出门店经营法规 发布:2025-08-25 00:11:27 浏览:12
道德经反观 发布:2025-08-25 00:03:55 浏览:750
劳动法多项选择题 发布:2025-08-24 23:46:56 浏览:540
英国司法部 发布:2025-08-24 23:42:40 浏览:77
劳动法年假怎么规定的 发布:2025-08-24 23:33:48 浏览:624
以下法律责任属于行政处罚 发布:2025-08-24 23:27:33 浏览:898
全国法院工作 发布:2025-08-24 23:27:28 浏览:365
有关劳动法的详细案例 发布:2025-08-24 23:18:31 浏览:406
创新组团法律服务 发布:2025-08-24 22:55:54 浏览:598
法院立案庭述职报告 发布:2025-08-24 22:27:54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