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市场立法
『壹』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1.立法完善
首先,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其实,近几年很多专家都在呼吁修订这个已经颁布了十几年的法律。这部法律是建立在“保护是为了利用”的观念上,关注的仅仅是“有用的”或已处于濒危、灭绝境地的动物,而对众多尚未被发现利用价值或“不起眼儿的”动物未能予以保护。这一观念是不符合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精神的。在这部法律中也没有禁猎禁食野生动物的相关规定。该法在对野生动物刑法保护方面还存在罪状限制过多、犯罪情节标准模糊等缺陷。可见,这部法律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亟待完善。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其立法基本的理念应当建立在对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扩大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增加规定禁食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者进行处罚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的制度主要有:资源产权制度、生境保护制度、分层次分级别管理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些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更加突现出来。资源产权形式过于单一致使有些制度互相矛盾;行政补偿制度过于原则使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存在不少问题,受害者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有待于健全。这些制度的缺陷还需要在修订本法时得到完善。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该法应当丰富其基
本制度,引入新的法律制度,如生态安全制度、全过程控制制度等。
其次,尽快完善有关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不仅仅只指刑法这部法律的保护,还有一些其他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但这里主要探讨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其不足。新刑法第341条明确规定了非法狞猎罪以及违反该规定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专门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刑法所规定的非法狩猎罪还有待完善,如规定的禁猎范围、禁猎期间的限制,容易误导公民认为在此期间和区域以外进行狩猎为法律、法规所允许,这与生态规律相冲突又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目的相违背。 因此,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刑法对非法狩猎罪的规定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范围。非法狩猎罪与刑法所规定的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笔者认为,刑法没必要将两个罪名分开规定,可以将非法猎捕和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作为非法狩猎罪的结果加重犯。
再次,我国应该制定颁布《狩猎法》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关于狩猎方面的法律,实际上,制定一部统一的狩猎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制定这部法律时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但同时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已有多年管理狩猎场的经验,狩猎许可证制度也已实施多年,制定狩猎法是完全可行的。前苏联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法》规定该法所保护的对象“包括陆生、水域、大气和土壤中栖息在天然自由状态下的野生动物(哺乳类、鸟
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贝介类、昆虫类)。”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际上只相当于濒危动物保护法。所以,我国应该专门制定《濒危动物保护法》。制定濒危动物保护法的意义在于,对于珍稀濒危或易危的野生动物,采取与保护处在正常种群的野生动物相区别的政策和方法。总之,这更有利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
最后,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的问题,在立法上,通过制定一部统一的《自然保护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已建立了很多的自然保护区。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立法规定已有《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等,但还没有制定一部统一的《自然保护区法》。我国在管理自然保护区方面经验应该是相当丰富的,已有4O多年的历史,可见制定这样的一部法律是可行的。
2.执法完善
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必须有健全的执法体系。光有立法不抓执法,法律法规产生不了实际效果。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严格执法,才能体现法律法规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的强大威力。首先,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队伍的建设,加大投人,提高执法者素质。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中,往往由于一些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带头吃野生动物,才使酒楼、饭店肆能执法人员的教育甚为重要。应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和长期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同时对于保护野生动物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执法部门应当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执法者的专业素质。
其次,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做到程序合法,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作用。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各相关执法部门都应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各级政府领导要大力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带头学法、用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并注意研究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使法制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无忌惮,无所顾忌。可见,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职
最后,要重点打击野生动物的捕猎者,封杀“供应商”源头。对“野味”经营者和“野味”食客,有关部门没有什么特别的惩治措施。目前应当制定出较为严厉的惩治措施对这些经营者和食客进行处罚。
3.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守法意识。
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如善待动物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应当以文明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朋友。但我们有时对于这一朋友往往过于残忍,这不符合人类文明的主题,更不符合先进生态伦理的要求。另外,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加强环保立法,广泛地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群众乐意接受的形式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同时强化环保国策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资源保护的受益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构成特点,制定不同的对策展开宣传教育,扭转有些人潜意识里非科学的观念,从而更有效地约束公众破坏资源的行为。
4.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5.禁止人类近距离接触一切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以免爆发瘟疫,造成大量的人生损失和财产损失,以至扑杀大量野生动物。
6.医务部门要做好防御瘟疫病毒的措施,以免爆发瘟疫时扑杀太多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