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思维谋发展

法治思维谋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28 22:26:37

㈠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框架 知识点 1~6课

第20课 法律护我成长
1 为什么(法律)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2 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其中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3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哪两部?
(第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21课 护佑生命安康
1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3 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①首先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②其次要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再次,要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 ④最后,当遭遇危险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第22课 筑起“防火墙”
1未成年人怎样才能健康成长?
①除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进行特殊保护外,②更需要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③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2 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未成年人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不良社会影响,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②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的教育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4 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①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佳方法, ②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③要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5面对不法侵害哪两种极端行为是不可取的? 忍让与报复
6 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是什么? 打官司
7 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①直接找侵权者交涉; ②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诉; ③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8 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利和弊?
利:正确上网可以拓宽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培养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弊:容易迷恋网络游戏;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23课 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
1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说明了什么?——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
2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人们的自觉维护。
3 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等。
4 公共秩序有什么作用?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5 如何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要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6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社会生活秩序方面: 到学校滋事闹事,打110报假警,打120、119电话玩。
公共场所秩序方面: 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队。
交通秩序方面: 闯红灯,乱穿马路、开车超速,超载运输。
7 如何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如何让人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①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②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秩序的行为。 ③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
2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978年开始)近三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时期,人民收入增长最多时期。
4什么时候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2000年
5 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富民之路。
6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7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8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10 对外开放有什么意义?
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既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又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11 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25课 伟大的旗帜
1党的指导思想:1921年党诞生时:马列主义;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2002年党的十六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始终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说说现实生活中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例。 党和政府
①引进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地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地方经济;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发展社区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
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要求)是什么?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①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1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
2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必须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②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③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④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⑤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4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①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东部城区的开发建设; ②引进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④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5 为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①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 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祖国的自立自强、兴旺发达。 ③只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力拼搏,才能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 中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怎样从实际生活做起?
从日常学习生活小事做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学习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攻克难题。 生活上:勤俭节约、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7 我们青少年现在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
①认真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本地经济文化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8 我们将来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
①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服务群众; ②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现实的意义,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三个事关”“三个全面”“四个更好”深刻地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决定》提出的“三个事关”“三个全面”“四个更好”的深刻含义,重点要把握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从掌握全国政权的那一天起,就为掌好权,执好政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出现了严重失误。总结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执政的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着力解决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问题,推进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依法执政促进和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谈不上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甚至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当前,我们党所处的执政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水平,巩固党执政的法治基础。具体来讲,就是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水平,巩固党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制度是重要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障。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制度健全与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它的法治体系是否健全。法治体系既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度合法性、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古人讲:“法者,国家所以公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健全,国家就有信誉,政府就有威信,社会就有秩序,人民就有信心。人民对现实安心,对未来有信心,才能集中精力谋发展、促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法治兴衰同国家治乱息息相关,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厉行法治而强盛的。我国历来有“有家有国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和患不安”的思想,就是要告诫治国者必须重视建章立制,通过制度来确保社会公正和人民安居乐业。应该说,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 确立并不断完善,但从历史发展、实践发展的视角来看,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很紧迫。我们要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打牢制度基础,增强指导供给,强化制度保障。党中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就是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制度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能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化解来自各方的风险和挑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运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更加注重运用法治的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热点内容
劳动法更夫的案例 发布:2025-08-29 01:46:00 浏览:5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统计 发布:2025-08-29 01:44:17 浏览:662
婚姻法若干 发布:2025-08-29 01:19:57 浏览:360
劳动法环卫工露天作业时间 发布:2025-08-29 00:56:11 浏览:311
合同中约束行政拘留开除是否符合劳动法 发布:2025-08-29 00:55:26 浏览:160
穆斯林法规 发布:2025-08-29 00:55:26 浏览:926
财经法规口诀 发布:2025-08-29 00:55:23 浏览:433
武汉大学广州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29 00:54:42 浏览:921
法治报地址 发布:2025-08-29 00:43:30 浏览:792
成都法治办 发布:2025-08-29 00:42:44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