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发布时间: 2025-08-31 00:05:31

❶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1)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扩展阅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颁布实施,确立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法治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民法总则》颁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❷ 填空: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前提是 ()

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前提是具备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法治国家被认为是“和内平与法律秩序容的守卫者”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德国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产物,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行使。法治中国建设要求更加重视以法治方式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扩展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这些法律制度为广大公民接受认同并遵循运用。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法定权利义务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统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能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理念支撑。因此,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大力加强包括权利义务、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识教育在内的公民意识教育。

❸ 论述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这一整套的庞大体系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讲,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第一,没有宪法,法治社会得以建立的民主政治就无法得到确认和保障。

民主政治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有了民主,法治社会才得以建立。一旦抽掉民主这块基石,法治的大厦将会不复存在。宪法之所以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法律中的法律”,是因为宪法直接捍卫着人民群众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捍卫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没有宪法,民主的事实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没有宪法,各项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无法得到实现。

第二,检验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国家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拥有完备的法律,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

一个国家拥有了宪法,也不等于它就是法治国家。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宪法能够实实在在发挥作用的国家,就是宪政国家,也就是法治国家。

第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而宪法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依法治国的目的有很多,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权利的正当行使则是其根本的目的。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为了体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革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虽然只是次序的调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国家的前提,国家机构是用来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工具。

第四,“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不可能实现。
“法律至上”的前提条件是“宪法至上”。在一个“宪法至上”的宪政国家里,法律才是国王,法律才真正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论什么人、什么阶层、什么政党,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都服从于法律;如果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五,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只有在一个宪政国家里,“永久和平”才成为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

❹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1、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

3、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热点内容
桐梓县司法所 发布:2025-08-31 08:30:47 浏览:477
兰州商学院交经济法的老师 发布:2025-08-31 07:28:07 浏览:988
违反财经纪律新条例 发布:2025-08-31 07:25:20 浏览:267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11 发布:2025-08-31 07:21:07 浏览:250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 发布:2025-08-31 07:04:48 浏览:125
2018年劳动法中的工作时间 发布:2025-08-31 06:59:45 浏览:749
外交官条例 发布:2025-08-31 06:50:16 浏览:194
司法局管理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31 06:50:09 浏览:75
律师费如何收取 发布:2025-08-31 06:43:17 浏览:560
行政诉讼法旧法25条 发布:2025-08-31 06:27:11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