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党矛盾

法治党矛盾

发布时间: 2025-09-05 17:17:29

❶ 中国当前法治建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

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具体表现在:

1、公权力机关的退位、归位与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发育仍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公权力机关退位和归位,理性再定位的过程。但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社会组织仍不规范,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往往难以担当起合格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导致公权力的进退维谷。

2、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与法律质量整体上仍不理想之间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然而,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立法质量已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层级的法律规范质量不高、类型化不够、科学性不足,将执法和司法带入或难以实施,或实施冲突,或实施背反的多难困境。

3、严厉制裁违法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与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较高之间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当然特征,严厉制裁违法行为是保障法治权威和发挥法治威慑力的必要条件。

但是现实中,在一些方面,由于责任设置过低,特别是查处率不高,导致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客观上造成“逆向选择”、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并导致普遍违法。

(1)法治党矛盾扩展阅读:

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改善:

1、价值建设,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成为社会成员决策和行动的基本指引。

当前人民群众已经有一定的法治意识,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确立。实现人心大治,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着力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还要透过多途径、全方位的理念引领价值观建设,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2、基层调整,使治理畅达“末梢神经”。

体制问题具有决定性。我国传统上从中央到基层的纵向层级化管理体制倚重“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组织”。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在“最后一公里”失灵的问题。建议以确立社区的法律地位为主要方式,重塑我国社会的基层组织形态,确保国家与其成员之间的“传感”途径畅通。

❷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一)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各级党委、政府应始终牢记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强化源头防范。要持续关注并切实解决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向民生领域,并将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构建政府、社会、民众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各级政法部门应依法查处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资关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制度机制,预防减少利益冲突。
二)着力打造法治政府。
政府应遵循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方式,在法治化轨道上行使公共权力,以增强法律的公信力来保障政府的公信力,以提升法律的执行力来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严格执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确保不因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出台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教育,严格依法办事,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依法预防化解矛盾。
法治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最权威、最长效的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在处理矛盾纠纷和解决信访问题时,应当坚持法律思维、坚守法律底线,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依政策解决到位。对于寄希望于“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思想要坚决纠正,绝不能为保一时平安,乱承诺、乱开口子或突破政策、法律底线,确保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对于进入法定渠道的矛盾,司法、执法部门应严格依据事实、法律,不偏不倚、公开公正处理,通过依法化解矛盾的实际效果,让群众信服法律,自觉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纷争。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把法律作为规范自身活动的基本准则,依法、理性地反映自身诉求。政法部门对于为实现个人目的,甚至合法诉求解决以后,仍然无理取闹甚至聚众滋事,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维护法治权威。
四)依法构建体制机制。
要着力构建对群众利益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进一步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吸引更多人通过法定渠道解决利益矛盾。在此基础上,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畅通配清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方面的作用,并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合理诉求。要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机制,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

热点内容
刑法司考谁讲的好 发布:2025-09-05 22:07:38 浏览:987
法治行政法 发布:2025-09-05 22:01:11 浏览:118
温州经济律师 发布:2025-09-05 21:59:45 浏览:101
人民法院的类型 发布:2025-09-05 21:58:43 浏览:275
章丘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5 21:48:26 浏览:505
劳动合同法四十条四十一 发布:2025-09-05 21:47:41 浏览:502
下列哪些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畴 发布:2025-09-05 21:47:36 浏览:567
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 发布:2025-09-05 21:41:38 浏览:672
佛得角移民法 发布:2025-09-05 21:39:20 浏览:772
行政法80表 发布:2025-09-05 21:34:34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