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责任
❶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主要重点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主要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强化人们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利于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使我国公民无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都能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作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各方面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
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要推进市域、城乡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法治社会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纠纷,社会治理依法进行。
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需要以法治社会作为依托和支撑,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❷ 如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1、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要严格执法资质、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3、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法治社会意义
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法治社会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纠纷,社会治理依法进行。因此,建设法 治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 会建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法治社会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