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咨询专家发言
㈠ 生前预嘱的专家观点
2013年7月30日,有媒体报道了北京成立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向公众普及和推广使用“生前预嘱”,以及“尊严死”的概念,此消息引发高度关注。针对公众关心的何种情况下可执行患者的生前预嘱、医生是否应当遵守患者的生前预嘱、面对临终者的生前预嘱和极力要求救治的家属,医生该如何做出选择等问题,医学、法律和伦理学专家进行深度剖析。 陈志华:现任北京市律师协会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职。
他认为:医生不应因执行预嘱败诉
根据中国现有法律规定,生前预嘱是合法的。中国《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根据该条规定的意思表示可以反推:如果患者或其近亲属有明确的“意见”,即法律上所说的意思表示,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尊重其意愿。此为立法的立法本意,即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尽管这种对意愿的尊重有时可能会引发与伦理、道德、传统习惯等的冲突。 顾晋:全国人大代表,美国外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他认为:医疗界认可患者“生前预嘱”
放弃治疗的不多,不管是家属还是患者本人多是要求积极抢救的。认可生前预嘱,如果患者确实是临终状态,家属提出放弃治疗的话,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当然如果患者本人在清醒时提出,我们也会尊重。当病情危重治疗无望时,有的人选择使用呼吸机等人工生命支持技术延缓死亡;有的人选择接近自然死亡的方式,追求临终尊严,人们完全可依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但前提是填写“生前预嘱”。 睢素利:北京协和医学院社科系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她认为:“尊严死”说法不是很合适
只能说这是一种尊重本人意愿、尊重自然死亡的方式,但他个人觉得不能用“人道”这个词。有的国家已经立法通过安乐死,安乐死是没有痛苦的死亡,执行条件是苛刻的,患者在死亡时没有任何痛苦。而撤掉呼吸机到死亡的短暂时间,患者无法呼吸,看起来和窒息死亡一样是痛苦的。并且我个人觉得“尊严死”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很合适。感觉有误解,并且容易造成误导,好像选择立生前预嘱是有尊严的死。那如果不选择的呢?
㈡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立法咨询专家工作制度,发挥专家在本省地方立法工作中的智力支持作用,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本省地方立法对专家咨询工作的需求,按照专业门类健全、知识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度的原则,建立健全立法咨询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立法咨询专家(以下简称专家),是指由省人大常委会聘请的、除现职常委会组成人员外的、为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的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专业人士。第四条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在立法咨询工作中应当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第五条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对专家咨询工作的统筹协调。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专家咨询的日常工作。
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向专家提出咨询的,各自承办咨询的具体工作。第二章专家库建设及专家选聘第六条专家库及其专家由下列二个部分组成:
(一)法学界、法律专业专家,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和法理学等专业的专家。
(二)财政经济、城建环保、农村农业、科教文卫、民族宗教、劳动社保、语言文字、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家;第七条专家库专家的结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知识结构,有法学专家和其他领域的专家;
(二)职业结构,有教学科研的专家和务实工作的专家;
(三)年龄结构,有资深的老专家和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中青年专家;
(四)比例结构,法学界、法律专业专家和其他领域专家的人数保持合理比例;
(五)人数规模,不超过六十人。第八条选聘专家应当坚持民主、公开、广泛、择优的原则,坚持本人自愿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第九条入选专家库的专家人选以下列方式推荐:
(一)省直有关单位和部门推荐;
(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推荐;
(三)省各人民团体、省级专业协会推荐。第十条入选专家库的专家人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二)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在其工作领域享有较高声望;
(三)热心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并有相应的时间保证;
(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六十周岁。第十一条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各方面推荐的专家人选进行遴选,提出专家正式人选方案,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第十二条专家正式人选方案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后,由省人大常委会向被聘请的专家颁布发聘书,并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名义致函专家所在单位。第十三条专家以专业咨询组开展活动的,由召集人负责召集。专业咨询组专家推举产生专家活动召集人,由两至三人组成。
专家活动召集人应当按要求做好有关活动的召集工作,反映专家的意见和要求。第十四条专家聘期从颁布聘书之日起开始,至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届满时终止。第十五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辞职或者解聘专家:
(一)本人提出辞职的;
(二)一年之内两次不参加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邀请的咨询活动的;
(三)因其他原因不符合继续担任的。
对专家的解聘,由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建议,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第十六条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收集专家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或者工作领域、联系方式等信息,编印成册,印送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工作委员会等,做好专家库及其专家的信息维护工作。
专家相关信息变更的,应当及时告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第三章咨询事项和咨询程序第十七条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有关专家提出咨询:
(一)本省五年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及法规立项;
(二)本省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审议;
(三)本省地方性法规解释;
(四)本省法规清理、立法后评估;
(五)设区的市法规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六)全国人大常委会征求本省意见的立法规划草案、立法计划草案;
(七)全国人大常委会征求本省意见的法律草案;
(八)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工作,以及办理议案、建议;
(九)其他需要咨询的与省人大常委会职权有关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