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地方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质量

发布时间: 2025-10-04 16:55:11

A. 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什么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发挥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
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
要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B. 地方立法如何“立得住、真管用”

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出租车和网约车管理等新的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增多,而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难以满足各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地方立法就要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目前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在原有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的市基础上,又增加了273个。这么多立法主体如何使地方性法规“立得住、真管用”?地方立法机关努力作答。

地方立法不贪大求全,突出特色重在管用

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主体大幅度增加,达到350多个。而这些新增加的立法主体,基本上都是“新手上路”,没有多少立法经验,立法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

地方立法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相互之间搞攀比,而是要立足于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法。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建华介绍,江西省为防止设区的市立法出现“井喷”现象,省人大常委会对各市科学编制立法计划提出了遵循原则、留有空间和从严把关三个明确要求。

龚建华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立法注重把好“三关”:一是不抵触关,对是否超越立法权限进行把关;二是有特色关,要体现地方立法特色和针对性,对有无大量照抄照搬上位法的内容进行把关;三是可操作关,对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把关。

对于刚刚获得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而言,加强立法能力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广东惠州市目前制定地方性法规3部、在审2部,数量虽少,但都经过精心打磨。

“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质量,不追求数量,追求‘小而精’,不搞‘大而全’,有几条就立几条,不贪大求全,重在管用、重在实施。”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贵说。

C. 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

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主要包括加强立法调研、推进立法公开、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加强立法后评估。

首先,加强立法调研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基础。立法调研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确保立法更加贴近民生、符合实际。例如,在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时,通过实地走访污染严重地区、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症结,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

其次,推进立法公开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立法公开可以增加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立法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立法中的腐败现象。比如,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立法听证会等方式,可以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立法更加民主、科学。

再者,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提高立法质量至关重要。人大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应该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人大还应该加强对立法草案的审议和修改,确保法律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人大可以建立专门的立法工作机构,负责对立法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和完善,从而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

最后,加强立法后评估也是提高立法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立法后评估可以对法律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比如,定期对已颁布的法律进行实施情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法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可以保障法律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立法调研、推进立法公开、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加强立法后评估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立法质量,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 提高立法质量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科学安排立法项目
立什么法、确定哪些立法项目,都要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实践经验,把握立法规律的基础上,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确定立法项目时,需要明确:法必须要能解决问题,但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必须是反复出现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必须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的。对需要立法的事项,也有一个立法时机的把握问题,要根据立法需求的轻重缓急、立法条件是否成熟等因素,“当时而立法”;要处理好立法及时“跟进”社会实践和适当“超前”立法的关系,将立新法同修改现行法一并考虑。
立法必须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牢固树立“五个统筹”的协调发展观,在加强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立法的同时,高度重视有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力争使政府立法进程同我省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自觉服从并服务于全省的工作大局。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地方立法与经济特区立法、实施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的有机统一,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育我省产业、体制、环境三大特色做好政府规章的立、改、废工作,为我省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要抓住入世机遇,推动改革,完善体制,扩大开放。要加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和运作规则、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支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信用建设、吸引人才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使市场规则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上与国际惯例衔接。
二是要促进我省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要以立法扩大产业开放、鼓励利用省内外、境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加大投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热带农业、现代化工业、旅游业、海洋产业、信息产业等优势产业和生态省建设。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E. 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有

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有:民主立法是科学立法的基础和前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这一重要论述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含义

“依法治国,实质上是依良法治国。而良法的制定,就离不开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志广认为,科学立法的根本要求是要立足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尊重和全面体现客观规律,使制定出来的法公平合理、切实可行。

地方立法必须依据省情民意确定立法项目、设定法规内容、建立立法制度机制、深化立法后评估和法规清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民主立法是科学立法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F. 推进()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

1、首先是立法草案征求意见时提交意见。

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让公民参与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立法,人大常委会把法律草案全文在报刊等媒体上加以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有关工作机构加以整理并据此对法律草案加以修改,然后再提交立法机关审议通过;

2、参加立法听证。在我国,各地都陆续开展了立法听证,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3、将相关建议反映给对应地区的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行监督建议职能。

热点内容
关于美国合同法有几本书 发布:2025-10-04 20:08:10 浏览:227
法律服务所不是律师不应承担责任 发布:2025-10-04 20:08:08 浏览:28
湛河区人民法院领导 发布:2025-10-04 20:02:06 浏览:396
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4 20:01:14 浏览:896
婚姻法释义第四十条 发布:2025-10-04 19:42:12 浏览:467
破产法是经济法 发布:2025-10-04 19:35:35 浏览:866
办公室人员需要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5-10-04 19:27:53 浏览:810
民法典正式实施的时间 发布:2025-10-04 19:07:10 浏览:765
济南东城律师 发布:2025-10-04 18:51:43 浏览:503
时法院 发布:2025-10-04 18:50:58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