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尊严
发布时间: 2025-10-13 14:40:19
㈠ 《道德经》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什么意思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喜欢尽自身的力量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宠本来是低级之物 , 人们骤然得到它 , 为之惊喜 , 一旦失掉 , 为之惊惧 , 这就叫宠和辱都是人的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
人们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由于人们有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如果人们没有了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人们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喜欢尽自身的力量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1)道德经之尊严扩展阅读:
赏析: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
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