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学习内容
① 什么是七五普法
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回2016-2020年),通知指出答,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确保“七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② “七五普法”是什么
“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是关于“七五普法”的详细解释:
一、普法背景与意义
- “七五普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
- 它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法律素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普法内容与目标
- “七五普法”强调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旨在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 规划要求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
- 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三、普法实施方式
-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宣传、法治讲座、法治文化活动等,广泛普及法律知识。
-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广场等,为公民提供便捷的法治学习平台。
- 注重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和地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普法方案。
综上所述,“七五普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③ “七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有哪些
规划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版少年。
坚持把领导干部权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各地区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
④ 七五普法规划,法律八进指的什么
七五普法规划,指的是2016到2020年的普法工作。
法律八进:是指司法机关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监所的活动。
“法律八进”是提供一个依法治国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大工作举措。
(4)七五普法学习内容扩展阅读:
一、实现“法律八进”的生活化、常态化、大众化
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的要求:
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八进”活动,寓“法律八进”于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中、群众日常生活中、文化娱乐活动中,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激发群众参与“法律八进”的热情,不断增强“法律八进”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增强“法律八进”工作的灵活性
紧紧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普法形式,突出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断提高普法的针对性。
要把集中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利用各种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三.八”妇女节、国防教育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同时,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三、实现“法律八进”工作的创新
要适应现代社会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传媒、信息网络等新兴宣传领域和阵地,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使“法律八进”工作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效果更加深入人心。
四、提高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服务水平
注重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将“法律八进”融入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