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学考博
1. 请问研究生期间没发表过论文可以考博么我是法学硕士,想考侦查学博士,给建议,谢谢
发表论文虽说不是什么明文规定,但是确实老师考察你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专,不过也要属看你具体想考取的是哪个学校,你们法学专业,在这方面要求应该不太高的,应该更注重的是专业素质,比如司法考试,四六级考试这些~
2. 清华大学民商法学博士考试
一:如果是考清华民商的博士的话,可以看看下边的民法书,仅供参考
崔建远,《物权 规范与学说》(上下册)(精读)
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精读)
崔建远等《民法总论》(精读)
崔建远 韩世远 余敏《债法》
龙卫球《民法总论》(精读)
杨立新《侵权行为法》
王泽鉴《民法总则》
王泽鉴《债法原理》(一、二、三)
二:商法方面的参考书
1、 商法总论,王保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商法学,施天涛,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 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范健、王建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多看王保树老师的书(三-四遍),并且做读书笔记,这样考试的时候可以有重点的看。基本上题目都出在他的书上,其他都是参考。对于一些热点和重要的问题,可以网上找些论文来看,自己适当做点摘抄,考试前看看,很有帮助。
三:商法分论:
1、 公司法:施天涛:《公司法论》(重点看);赵旭东:《公司法》(参考)。
2、 证券法:彭冰:《证券法》;
3、 票据法:谢怀拭:《票据法》;梁宇贤:《票据法新论》(两本重点看);
4、 保险法:梁宇贤:《保险法新论》;江朝国:《保险法基本原理》。(两本重点看)并且找一本最新出的我国的保险法教科书。因为保险法修改了。
5、 破产法:王欣新:《破产法》,这本书有时间稍微看看,万一出题。
五:基本上是1-4部法内出题。基本上,每门法一道题。公司法的分值最高。重点关注。对于热点问题,还是下点文章看看,把重点内容摘抄出来。这样考试复习的时候稍微方便一点。对于热点问题,吃深吃透;并且全面复习,不遗漏,但不是热点重点的话,知道大概即可。
六:英语:
1、人大出版社有一本词汇,专门针对考博。每个词汇,如果有相应的考博试题,它都会列出来,挺有帮助。《考博英语词汇分级考点详注》。
2、找一本清华英语历年试题做做,
3. 博士的待遇真的有那么好吗
1、就业单位
毕业后博士的就业单位不同,所得的薪资待遇也不同:
在高校,基本工资比较低,月薪在5—6K左右,但是福利待遇非常好,。博士入职高校除了正常工资外,大多都会有安家费、科研启动金以及各种补贴,安家费在5万—25万,科研启动金在1万—5万左右,每月会有一些补贴,一年10w+。视就业学校的水平和地区而定。
高校依然分教授,讲师,师资博后,行政人员等等级别,依照级别的不同,待遇也有所差别;并且现在的高校基本上会有职称晋升和发文数量的要求,科研任务达不到就解聘。
在研究所,博士一年收入10-20w,有编制,有福利房,工作稳定,但是研究所的生活比较枯燥,一般都是对科研事业十分热爱的博士毕业生选择。
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工资基本上还是按照国家标准,博士工资相对于硕士只高1-2K,但是福利待遇不一样,博士有单独的公寓,晋升空间也大一些。比如医学本科和硕士只能进县市级医院,但是博士可以直接进省级医院。
2、就业地区
博士毕业生的待遇在东西部是有差别的,但整体算下来也是差不多的。
总体上东部地区消费比较高,学校给的基本待遇也会比较高,但是安家费有趋于减少乃至取消的趋势;而中西部高校为了引进人才,给安家费的比例还很大。安家费有的会一次性付清,有的分多少年给,有的直接折换成购房优惠,有的还直接分配商品房。
3、毕业专业
在专业的差别上,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的差别上。科研经费在理工类专业上,可以给到几十万上百万的级别,但是文史类专业,即便是一流的高校,科研经费也只有寥寥几万,很难申请。
在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博士毕业优势不大,但是博士学历是高级岗位的敲门砖;而在高精尖的专业,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待遇则与本科硕士远远拉开差距,如IT博士平均年薪70w+。
4. 请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法学博士报考难度怎样与北大、人大、武大和清华相比难度怎样Thank you!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考研难度其实与武大和人大一个水平,都是比较严格的。清华注重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面试相当重要;北大注重考生的知识面,所以一定要广泛浏览相关书目;人大和中科院要求英语能力比较高
5. 法学博士就业状况如何,收入怎么样
按照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理想中的就业方向应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但目前很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高了学历要求,基本只招收名牌大学的法学博士,这致使不少法学硕士不能直接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大部分法学硕士与法律专业学位硕士一样,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谋求就业途径,或者进入企业从事法律相关的实务工作。
尽管法学硕士和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的就业去向趋同,但随着法律专业学位硕士进入职场的时间增长,不少用人单位在逐渐认识到法律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功底薄弱等不足后,开始更为青睐法学硕士,并对法律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求职提出限制条件。如不少用人单位在公开招录时,对应征者明确规定了具体的专业要求,如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等;或在招录条件中要求应征者本科所学专业也是法学。采取这种做法的单位需要更具备深厚理论功底的法律专业人才。相比之下,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理论功底较之法学硕士略浅一些,且没有明确专业划分,法律知识专门化程度不够。
其实,法学硕士、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如果合理评估自身优势,明确求职范围和岗位,针对性地进行求职,那么都会获得不错的工作岗位。
法学硕士前景是每一个考生非常关心一个现实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学硕士,实际上所有的研究生都关注这个问题,但法学硕士近几年属于十大专业中很热门的专业。但是这个问题要通盘辩证看待,我的总的看法是法学硕士就业不成问题,学校名气越大,地理位置越好,个人素质越高,就业越好。但乐观不是盲目的,研究生的扩张,学生自身实力的有限,以及社会法律政策因素不确定性,已经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包括法学硕士学生的就业。法学硕士具体就业情况与两个因素有直接关系,第一学校名气,第二个人能力,当然能开设法学硕士专业的学校,相对来说都不错。
也许你会问法学硕士为什么一定要争取进入名牌院校呢?我认为有三点原因,我身边有很多人,包括我的同学,当然不是大学本科同学,是高中同学,包括我的学生,还有认识很多人,到名校学校有这样几个优点:第一,能够学到法律的精髓,比如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是很好的,有王立民这些老师。像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非常精深的,像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都是相当不错,就业前景发展非常好。再有一点就业渠道,名校来讲就业渠道广而顺畅,可以这样说,以北京为例,假如说你是北大毕业的,你是清华毕业,你是人大毕业、你是政法毕业的,你会发现在目前整个北京司法系统当中,基本上大多数来源于这几个学校,对你的就业来讲无论你个人资源,还是你学位资源都是非常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