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7
❶ 老子预言的 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是真的吗
许地山:道教史
http://www.china-pub.com/1482402
技记》又说老子或是老菜子,或是周太史像。太史馆是秦献公时人,后于孔子百余年。他的唯一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所说“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个是周命将终,秦柞当兴的预言,总是出于秦孝公以后的话。司马迁也不能断定,所以说,“或曰请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索隐》与《正义》都不以老子即太史檐为然。其次,老莱子即老子的说法也不可信。司马迁自己对于这层也有疑窦,所以用“或曰”的语气。或者自“或回老莱子亦楚人也”,至“与孔子同时云”一段,只明老莱子也是个道家,不一定就是老子。http://bbs.koeicn.com/viewthread.php?tid=194360
❷ 道德经第17章是下知有之还是不知有之
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有道的君王,处事依其自然合乎天道,下面百姓反而不知道他的存在;较差点的君王,尽量多办善事受人拥戴,百姓就会亲近称誉他;再差点的君王,只会作威作福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百姓就会畏惧疏远他;再差的君王,渔肉百姓祸国殃民,百姓自然就会辱骂进而打倒他。最坏的君王不能得到百姓信任,是因为他的谎言欺骗百姓,百姓自然觉得他毫无可信之处。最好的君王默默行道,很少发号施令。当功成名就政事顺遂之后,百姓都会感到,我们本来就该这样,这很自然嘛。大意:本章阐述的是老子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百姓不知有国君存在,国君很少发号施令。事情自然而成,百姓没有受到骚扰的感觉。 作品简介《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5]
❸ 当道士需要什么条件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3、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4、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5、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6、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8、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
(3)道德经17扩展阅读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乾道,女为坤道,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乾道蓄胡须。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
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
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传戒。授箓、传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❹ 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原指古代道家的政治主张,无所作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现也指不要干涉过多,让人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道德经》享誉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业领袖所崇拜,被奉为旷世奇书,万经之王。
(4)道德经17扩展阅读
无为而治适用的范围:
1、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
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2、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❺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❻ 五大书法家的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专《姨母帖属》、《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唐朝欧阳询(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楷书有《东方朔画像赞》、《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大唐中兴颂》、《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行草《祭侄文稿》、《论座帖》
唐朝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等。
元朝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❼ 什么叫做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是指文章《顺势而为推动创造》,文章内容如下:
博弈之事,高者取势;顺势而为,大事可成。发展经济同样必须取势。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审时度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前夕的全国经济工作指明方向、谋划大局。
今年尽管遭遇诸多不利因素,但我省经济逆势而上,尤其是在GDP增长、规模工业、智能制造、外贸出口、投资等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坚持“房住不炒”等方面也有亮眼表现——放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很亮眼。
可以说,这些成绩是湖南顺势而为的成果,足以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信心之基、动力之源。顺势而为的前提是审时度势。世界经济低迷动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内外挑战滋生多重风险,“中国之制”奠定中国之治。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大势和发展前景的研判,对我们认清形势、增强自信、谋划未来有着极强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领会、积极贯彻,尤其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的各项重要任务做好工作预案。
“小势”生成于“大势”。何谓“大势”?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向党的创新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看齐,坚定不移实施新发展理念,准确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在“两个大局”下行动。
“大势”,还包括开展工作的全局观念。要全面把握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积极进取,紧扣全面小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
顺势而为,必须体现湖南创造。创造的力量哪里来?改革赋能。我省在制造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得益于大胆改革创新。对标高质量发展,当前我省经济领域还有诸多“堵点”“痛点”“瓶颈”,企业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进一步开拓前进、刷新“湖南创造”,就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创造佳绩。顺势而有为,改革出创造;创造汇力量,成就新湖南。
(7)道德经17扩展阅读:
鬼谷子72术:天地无常,顺势而为才是智者应有的智慧!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则,生物的生长会遵循四季的流转,人的行为同样也要按照天道人心的规律去做。这其实跟唯物主义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事要尊重且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犹如朝代的更替,为什么旧的政权总是难逃灭亡的命运,即使想复辟却从未有成功的案例,正是因为在世间大道面前,旧朝代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成了社会进步的一种阻碍,所以它必然会被大势所趋的新势力给替代掉。
日常的工作中也应懂得这个道理,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去判断未来的发展动向,找出其中的规则,一旦顺应大势,那即使现在势单力薄,却也可能借助东风,四两拨千斤。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此消彼长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❽ 道德经第17章是下知有之还是不知有之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有道的君王,处事依其自然合乎天道,下面百姓反而不知道他的存在;较差点的君王,尽量多办善事受人拥戴,百姓就会亲近称誉他;再差点的君王,只会作威作福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百姓就会畏惧疏远他;再差的君王,渔肉百姓祸国殃民,百姓自然就会辱骂进而打倒他。最坏的君王不能得到百姓信任,是因为他的谎言欺骗百姓,百姓自然觉得他毫无可信之处。
最好的君王默默行道,很少发号施令。
当功成名就政事顺遂之后,百姓都会感到,我们本来就该这样,这很自然嘛。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老子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百姓不知有国君存在,国君很少发号施令。事情自然而成,百姓没有受到骚扰的感觉。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