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安乐死不立法问题

安乐死不立法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1-14 08:28:02

㈠ 脑瘫儿给多少家庭带了痛苦,为啥子国家不立法有安乐死这一条

说句实话,安乐死就算立法了,也根本不可能适用脑瘫儿的。因为目前,各国实行的安乐死法是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的,本人必须是神志清楚,也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并且还得经过医院确认本人能活多久,有些国家还规定必须接受心理治疗之后才实施的。你说这么复杂的审核过程,那些无意识的脑瘫儿可能通过吗? 。
别忘了,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无意识的脑瘫儿是做不到的,那就是本人亲自提出申请,不允许代申请,包括父母,而且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所以有些事真的是无解的,只能靠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来缓解,比如说提高医疗水平,尽可能避免出现脑瘫儿,完善社保制度和医保制度,还有就是严格执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分配,有些脑瘫儿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善的,取决于教育资源能不能公平分配,也取决于用人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外,我顺便澄清一下脑瘫的误解,脑瘫并非全是你认识那样的脑瘫儿,有些脑瘫儿的智力是正常的,这一类脑瘫儿在脑瘫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通过教育,他们也可以自食其力的。当然,每个脑瘫儿的程度是天壤之别,不可能都能自食其力,这个时候,就得靠社保制度了。我也是脑瘫的,我个人完全赞同安乐死立法,可是没有哪个国家敢实行无限制的安乐死法,那必然会大乱,正常人也会莫名其妙被安乐死。

㈡ 关于安乐死立法与否的辩论赛(反方》

euthanasia can be used illegally, such as killing a witness to a crimical case...
people suffering from terminal disease actually still have the chance to be cured, so can't use euthanasia;
religions not allow people to end their own life

㈢ 求:我国关于安乐死的规定

我国没有制定具体的相关规定,但是对安乐死是持反对态度的。

法律现状:

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3)安乐死不立法问题扩展阅读:

安乐死的立法之路:

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中国尚未为之立法。

1、在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最早在全国人大提出安乐死议案的是严仁英和胡亚美,两人分别是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斗。

2、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3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立法”议案。

3、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4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4、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关议案,呼吁国家在上海首先进行安乐死立法尝试。

5、在随后于1997年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6、2003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胡亚美教授的委托,向大会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试行“安乐死”并建立相关法规的建议。

7、2003年7月22日媒体报道称,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会办本省政协委员该提案时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

㈣ 安乐死法案的立法进程

1905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创,英语中才有enthanasia这个词用以指代“安乐死”,但是,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却历史悠久。在古斯巴达,人们即认为,不健康的婴儿可予处死,而留下安乐死的纪录。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杀死婴儿、自杀和各种安乐死行为更是广为人们接受。纵观各国安乐死立法的历程,最早出现的是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安乐死法案。30年后,英国于1936年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且于同年向英国国会提出了安乐死法案:要求人们签署一份申请书,申请者必须超出21周岁,患有伴随性严重疼痛的不可治疗的致命疾病。签署时需要有两个证明人在场,递交由卫生部任命的“安乐死审查人”审查。该年美国也发起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但由于有披着“合法杀人”外衣的嫌疑,遭到了民众的纷纷反对。1938年,希特勒借口实施安乐死,建立了安乐死中心,杀死20多万人,这使安乐死笼罩上恐怖的阴影,阻碍了安乐死的蓬勃发展。1939年至1976年美英等国均提出过安乐死法案,但均未获通过。直到1976年9月30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了第一个《自然死亡法》⑶(加利福尼亚州健康安全法),规定“任何成年人可执行一个指令,旨在临终条件下中止维持生命的措施”。这是第一次使“生前遗嘱”这类书面文件具有法律的权威。是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安乐死的讨论会”,会议宣称要尊重人的“尊严的死”的权利。1993年2月9日荷兰参议院通过了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这给一直处于低潮的安乐死运动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极大的推动了安乐死合法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于1995年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但于半年后被废止。2001年荷兰上下两院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安乐死合法化的法案。为了避免滥用安乐死,造成非正常的死亡,法案本身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条件:“首先,病人必须是成人,申请安乐死的病人必须自愿,而且必须是病人深思熟虑之后所作出的坚定不移的决定;其次,病人必须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安乐死;再次,病人所患疾病必须要经过两名医生的诊断,慎重的确定安乐死的方式。”⑷于是荷兰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安乐死运动在一国已彻底取得了胜利。最近,荷兰邻国比利时已开始制定有关允许实施“安乐死”的法律草案,西班牙也正在酝酿就此问题立法。
2015年9月,英国议会下议院11日投票否决了“求死权法案”,即俗称的“安乐死法案”。投票时,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在议会大厦外举行集会示威。在当天的投票表决中,118票支持,330票反对,否决了这项法案。
这项法案由工党议员麦理斯提交。法案建议,因患绝症而只能存活不到6个月的成年人可以获得一剂足以致命的药物处方,前提是他们必须能够自己服下这剂药,而且开这张处方需经两名医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逐案审批。法案不允许非致命残障患者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他人协助下结束生命,并规定医务专业人士有权拒绝求死协助要求。
英国议会下议院就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支持阵营声称“求死权法案”将使绝症患者得以“带着尊严、体面、平静地辞世”,而反对阵营则坚持安乐死“根本不可接受”。 纵观两派关于安乐死的争论,主要围绕在生命神圣、至上观,个人独立价值观,同情论,本人同意论,关于医学新突破,危险先例论和功利观等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否定说片面宣扬安乐死的消极影响,抹煞了它的正面作用,忽视了社会的动态特征。而肯定说则过于强调安乐死的积极效应,看不到安乐死本身所固有的负面影响。对待安乐死应持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态度,实行有保留的承认。

㈤ 请问安乐死立法中国什么时候能通过

在中国,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中国大陆至今尚未为之立法。而且很多观念没改变过来,可能还要比较久的时间。

㈥ 目前为止安乐死在哪些国家合法化

目前已立法容许安乐死的地方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美国的版俄勒冈州、华盛顿权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挪威、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10国,允许“被动”安乐死,只准终止为延续个人生命而治疗的做法。

㈦ 儿子拔掉脑死亡母亲呼吸管,该立法允许安乐死吗

您好!本人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出台允许安乐死的制度。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只能谈一些对于安乐死问题的思考。
一、安乐死问题概述

1992年,在加拿大的一个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传出颤抖却又有力的声音: "各位先生,我想问问你们,若我不能批准自己去死,那我这个躯壳的主人是谁呢?究竟我的生命是谁拥有呢?"的确,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生与死的考问和思索几乎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始终存在的永恒困惑。2001年4月,荷兰通过的安乐死法案再次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上。
安乐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它是个古老的问题,史前时代就有加速死亡的措施。在原始部落迁徒时就常常把一些年老体衰的人留下,任其在自然中淘汰。古希腊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思想家与政治家们,赞成当病痛无法治疗时以自杀作为解脱手段。当时认为,对于老人与衰弱者,经自愿使之安乐死是合理的。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主张人的生死是神赐的,禁止自杀或安乐死。"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人文主义兴起,赋予人以生的尊严,并不提倡安乐死。20世纪30年代,欧美各国都有人积极提倡安乐死,但后来由于纳粹德国在1938~1942年间利用安乐死杀害了数百万计的缺陷儿童、残疾人、慢性患者及精神患者,于是使这种提倡被看作是纳粹主义而声名狼藉,旋即销声匿迹。国际上对安乐死问题的再次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的文明,医学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呼吸机的应用普及,虽然使许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得以起死回生,这就为病患及家属注入了无限的希望。但也使其中的一部分人长期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境况下,过着悲剧般的痛苦生活。一些医生由于满足了患者的这一要求而被指控为"谋杀";另一些未得到这种满足的患者或家属则向法院起诉,提出"人既有生的权利,同样也应当有死的权利"(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生不如死时,有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使法官和医生们处于两难之中。

二、安乐死的合法性纷争

(一) 虽然安乐死赢得了那么多人的赞同,但是各国仍然对安乐死采取消极或至少是谨慎的态度。那么关于安乐死的纷争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伦理方面来看,首先就关系到人们对生命的态度或是对生命价值的批判标准。其中有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基督教教义的生命神圣观,认为生命是上帝赋予的,只有上帝才有权剥夺人的生命。这种文化价值判断在西方有很厚的历史底蕴。其中以康德为代表,"人并不因为痛苦而获得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1]因为生命是一种"神圣的信托"(Holy Trust)。相对立的,在西方自由主义者眼中,一个人有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处理自己的身体,当然也就包括选择死亡。但这种学说因为将权利绝对化而经不起推敲。其次从社会整体效果来看,赞同者认为,安乐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学资源浪费,使社会有限的医学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同时,反对者认为,允许安乐死会阻碍医学的新突破。但最重要的是安乐死与生命权的关系。

(二) 生命权和安乐死
安乐死的问题,之所以不是纯粹是个人问题,在于从宪法上讲国家负有保护公民生命权的义务。一般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的三大自然权利。其中生命权又是三者的核心。生命权是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生命权保护对宪法的存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命权是表明人类生存的自然意义上的权利,具有自然法的属性,是宪法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生命权的宪法确认意味着国家或政府负有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命权的道德、法律义务,使生命权成为社会共同体价值体系的基础;生命权的宪法意义还表现在它为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提高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提供了社会价值基础。生命权宪法价值的普及过程是推动法治发展进程的基本形式。宪政经验告诉我们,生命权价值得不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的国家不可能形成社会共同体的价值体系,进而无法形成实现宪法的"共同的社会意志"。
谢谢阅读!

㈧ 在中国,是否应当对安乐死立法,您支持吗

我支持安乐死。 但并不认为这是个人的权利,这话仅说对了一半,生于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决定生命死亡是个人的权利,那么一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生命的起源吗?生于死要顾及到你周围特定人群的感受,一个人无辜的选择死亡也就剥夺了他人的权利,特别是生身父母对你的养育权、关爱权、以及期望与依靠权。所谓的个人的权利是极端自私的,也是及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支持安乐死,唯一要看我国及国际上医疗机构对疾病的控制水平。如果一个人身患得不到医治的疾病,给他本人造成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家人或社会为他付出再多的支持都无法挽回他的生命(仅能够换取他短暂生命的延续),他家人仅为了所谓的社会舆论压力或无法接受的情感等因素,而打乱了所有生活的节奏、背上沉重的债务、或者危及到他人生存价值的时候,那么他短暂生命的延续已成为社会的遗害,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在其本人或家人的申请下应该予以支持。 我个人认为立法是不存在难的问题,只是要有详尽的操作办法就不怕滥用法律条文,我们国家应该尽早立法支持安乐死。同时也好缓解医患矛盾,杜绝某些医疗机构满天要价、乱斩患者的恶疾。

㈨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不立法安乐死

我也想不通,这么多人,少我一个多我一个不是无所谓吗?能安静的去,给地球减轻的负担,不好吗?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