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独立法人
㈠ 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无独立法人资格有什么区别
1、独立法人资格和无独立法人资格享有的民事权利不同: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不限于经济组织!
2、独立法人资格和无独立法人资格的人身权利不同:
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法人不具备自然人所享有的如人格权等一系列专属于人身的权利。
3、独立法人资格和无独立法人资格承担民事责任不同:
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法人子公司是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的;但如果只是家分公司,则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1)事业单位独立法人扩展阅读:
独立法人的单位可以包括:
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法人依据《[1]》规定的机构设置程序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产生,履行职能时,不需证书类法人凭证;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法人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或备案,完成获取法人资格的法定程序,开展活动时,需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法人身份的合法凭证;
社团法人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完成获取法人资格的法定程序,开展活动时,需有《社会团体法人证书》作为法人身份的合法凭证;
企业法人
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完成获取法人资格的法定程序,开展活动时,需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作为法人身份的合法凭证。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事业单位法人难以等同于国外法人中的哪一种,若从法人举办目的、举办主体、活动范围等方面分析,事业单位法人类似于国外的公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独立法人
㈡ 什么叫独立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㈢ 事业单位是不是独立法人
独立法人与是否事业单位无关,独立法人资格主要看登记情况。事业单位一回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答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目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3)事业单位独立法人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企业绩效工资最主要不同点在于经费来源和保障。企业绩效工资完全取决于企业盈利情况,根据企业的薪酬战略及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而事业单位则不同,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不同类别,其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和保障有所不同,义务教育中小学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㈣ 什么叫独立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复般是国家设置的制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㈤ 事业单位旗下独立法人企业属什么性质
事业单位可以作为出资人,注册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或其他机构),但该公司不可以作为该事业单位的“下属”。
因为,下属的法律含义更接近于分支机构,那就不是独立法人了。
㈥ 独立法人和事业单位法人有啥区别
1、法人是相对公民而言,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它是社会组织,而非个人。 2、法人版都是依法设立,也就是权说只有符合法人条件的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登记认可后才取得法人资格。独立法人是相对“受限法人”而言,比如说一个军事组织可以是法人,但其是受限的,其享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都要其上级批准。 3、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就不是事业单位法人。肯定有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㈦ 独立法人和事业单位法人有啥区别
1、存在的主要条件不同。企业法人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事业单位法人以社会公益回为主要目的,兼顾经答济效益。
2、登记管理的依据和机关不同。企业法人登记的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登记管理机关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独立法人是相对于民法上“自然人”的概念提出的,是法律所创设的主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事业单位法人难以等同于国外法人中的哪一种,若从法人举办目的、举办主体、活动范围等方面分析,事业单位法人类似于国外的公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
(7)事业单位独立法人扩展阅读: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成立的面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
㈧ 独立法人和事业单位法人有啥区别求解答
独立法人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学技术等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如学校、医院、科学院、文艺团体等。 强调独立法人地位,并非否定其事业单位法人,而是强调其具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可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财产的货币体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包括举办单位或者出资人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支配的财产和事业单位法人的自有财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不包括下列资产:
(一)代为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资源性资产;
(二)关系国家秘密、公共安全、公共保障,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的资产;
(三)借贷款、合同预收款、合同应付款;
(四)职工福利费、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用基金;
(五)规定了使用方向,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他人资助的资产;
(六)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其他资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应当以人民币表示。
强调独立法人地位,这就说明医药的资产医院有独立的使用权、管理权和处置权,同时这些资产作为医院享受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财产保障。概括地说强调独立法人地位就是强调了其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