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包括
㈠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一、“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二、“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
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三、“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爱,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四、“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五、“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1)道德修养包括扩展阅读: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坚持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是目标,继承传统美德是途径。继承传统美德,根本上是服务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目标的。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的复古主义都是不科学的。
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科学的态度对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诠释,将传统美德中积极有益的东西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使其成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二、确立科学的方法,尊重公民道德建设与传统美德继承的规律。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立足新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现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继往又开来。
“继往”意味着我们必须维护传统美德中的精华要素;“开来”则要求我们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三、探索科学的途径,将弘扬传统美德与法治建设、社会管理相结合。
公民道德建设要注重从传统美德中吸取养分,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依靠理论创新,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而且深度依赖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法律政策的支持。
因此,应探索将传统美德、公民道德与法律政策的深度融合,寓公民道德建设于法治建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之中,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㈡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
ACDE
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第二点自然不是了
㈢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专、意义和态度的属基本看法,它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
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的指标有,爱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尊老爱幼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模范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生观的社会类型,传统文化习惯的社会经济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自杀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等。
(3)道德修养包括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包含的一个方面,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路线、纲领,从意识形态方面,从理论指导上讲,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
在意识形态领域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修养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㈣ 道德修养包括哪几个方面
德才兼备,在这个社会上,人们已经开始把德放在了首位,道德已经成为了文内明的另一种形态.文凭诚可贵容,道德价更高.你说的没错,如果一个人没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没有自己的风格,做人不低调,那么即使他的学问有多么渊博,他的学历有多高,那还是白搭。现在大学里就有一门课叫思想道德与修养,可见,社会对道德的重视!!!!
㈤ 旅游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旅游职业来道德的基本源要求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心尽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三、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游览、参观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讯,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
㈥ 伦理学中道德修养的三个环节包括
解释: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而道德则是社会与自然一切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中,善与恶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反映的;伦理学则是通过善与恶、权利与义务、理想与使命,即人们的行为准则等一切范畴和体系来反映的。
主要理论:
1、必然论
2、功利论
3、德行论
4、道义论
5、契约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在伦理学领域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1、 与以往的一切旧的伦理学不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建立在上帝、理性和抽象的人性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克服了以往一切伦理思想的局限,强调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有阶级性。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特别强调人类生活的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㈦ 道德修养都包括什么
内容:个人抄道德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这就是道德评价、道德选择和道德修养。如果说道德评价是以言说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道德选择是以行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那么,道德修养则是一种既包括言说即道德评价,又包括行动即道德选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这是由于在道德修养中,个人是需要经常运用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来推进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不仅如此,从实质性上说,道德修养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以完善人自身为目的的道德实践活动,而不是以外在善为目的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道德修养属于伦理学的重大论题。
(7)道德修养包括扩展阅读
道德修养不仅对个人十分必要,而且对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一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乃是所有个人道德水平的平均值。若每个人的道德水准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就低;若每个人的道德水准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自然也会高。
二是因为任何社会目标的实现,都要靠大量人才的参与和推动,而可以称得上是“人才”的人,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㈧ 大学生道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道德修养一般,包括大学生的素质和大学生的品质。在大学里都会提倡建设有高素质,高品质的现代化大学生,所以思想道德修养是每一个学生学习了。
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使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使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凸显的一些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门课程。
(9)道德修养包括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
1、要求教师在进行该门课教学时应该针对如上特点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形式。
2、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