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诵经典
㈠ 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经典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以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为主,三者中又以儒家文化为国学的代表。古人著述不像现代——什么人都可以写个书的。古代经典的形成,首先是著述者本身的学识和修养达到较高层次,其次是所著文章道德符合规范,文采丰富,尤其是具有较强地阅读韵律感。所以,诵读经典不但能够提高品德修养,还能增进智慧开发,提高细致度和审美情趣。
㈡ 道德讲堂 诵经典 案例 怎么编排
可以按照
不同的道德对应相对的案例
来进行编排处理
㈢ “道德经典诵读”班会。1.要《道德经》的音频朗读,选哪一段比较好,不用文件,就推荐一段,五分钟左右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㈣ 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观后感400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回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答
专题片首先是小学生朗诵从《论语》、《大学》、《中庸》中抽取的名言警句、然后是小学生齐诵。每一段名言警句都用1-2位道德模范的故事来诠释。这些道德模范分别是义务指路10年的谢亮、诚实守信的赵书兵、裸捐的陈光标、救死扶伤的周宪梁、孝老爱亲的孙茂芳敬业奉献的王凯等等。
我看着在每一位道德模范身上发生的故事,心里都很感动。比如谢亮爷爷义务指路10年,八十一岁高龄还在北京街头义务指路。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凌冽,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在无私奉献。他说:“群众说的谢谢,就是对自已最好的回报。”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当我看到赵书兵还彩票的时侯,我在想如果我是赵书兵的话,我会把彩票和500多万还给托我买彩票的人吗?
看完这个《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我发现自已和那些道德模范比差得太多了。做为一名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里我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多说文明语,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坐公交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同学有困难要伸出缓助之手......
㈤ 道德经典诵读有哪些目录
一人舞太极剑,一人打太极拳,口诵道德经。
一人演五禽戏,口诵黄帝内经。
一人摇竹签而诵周易。
其他人长身捋下巴而诵《大学》、《中庸》、《论语》,一人半跪而诵》、《弟子规》、《三字经》
皆取名段皆可,
㈥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诗句理解
孔子说:“仁来者,就是要想自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自己享用不了还能留给子孙享用的福德,不积累善行的人家,则会有多到能够自己遭受不了还能留给子孙遭受的祸患。”子贡问道:“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