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解道德经
① 中国的国教是什么
中国的国教是道教。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9000余座,乾道、坤道5万余人。道教院校5所。信仰人数众多,难以统计。
道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宋元时期,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道教革除了宫观封建经济,实行民主管理,古老的道教迈进了新时代。
(1)禅解道德经扩展阅读
中国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1、道教
道教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东汉时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
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2、佛教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3、伊斯兰教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
历史上,由于伊斯兰教传入各民族地区的时间、途径以及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又分为内地伊斯兰教(汉语系)和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突厥语系)两大系。
4、天主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同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天主教亦称“公教”,原意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称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译为“罗马公教”,音译为“加特力教”,意译为“罗马天主教”。
16世纪(明朝)传入中国时,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
5、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
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天主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②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何理解
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总之在面对古代圣贤的典籍时,大家千万不要用有色眼光来读,而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自己对所处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周围环境乃至个人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才不会片面地理解古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丰厚的思想文化宝库。
③ 度一切苦厄在心经中如何解释
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这一句,是标证真,即显菩萨观成利益,自度一切苦厄,但菩萨又复悯念世间众生,所以又复度化利人。
苦厄, 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 苦厄起于生死。 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因之不能返观五蕴的虚假不真。 由于认识有如是的错乱, 难免受到痛苦烦恼。
痛苦烦恼不得清醒的认识, 不免要起惑造业, 结果便陷入了更深的魔道, 因而轮回生死, 现世执有五蕴, 未来招致生死苦厄。
如果能够了达, 连五蕴都是虚假幻化的妄想, 扫除一切魔缘, 自然心中清净, 生出智慧, 也就可以度脱一切苦厄。
(3)禅解道德经扩展阅读
度一切苦厄此乃照见五蕴皆空之效果。既然已照破了五蕴,那么还会有什么苦、什么厄呢“度”即度脱之义。“一切”乃指“所有”也。所谓“苦”者,就是我们身心的感受、身心的不安。苦有很多种苦,细细讲来有十八种苦。通常讲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习气,对身心感受而产生的妄想、妄见。
如果符合自己的习气,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则认为是快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习气,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则被认为是苦。所以,苦与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