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52:50

1. 求一篇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的论文,包括文献综述,二级提纲,摘要等内容

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摘 要: 会计人员是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参与决策等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为内部管理当局所重视,而且为广大的政府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而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事业单位尤为重要。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结构与会计职业道德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能力构成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是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参与决策等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仅为内部管理当局所重视,而且为广大的政府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而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事业单位尤为重要。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结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构成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相对于其他一般职业来说,政治素质对会计人员尤为重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可以激励会计人员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深刻领会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是更好地组织日常财务管理的向导;熟练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一身正气的品格,有利于预防单位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自律要求,又是会计人员保持一生廉洁节操的法宝。
良好的政治素质主要表现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爱国心;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及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作风严谨,严于律己;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等等。
(二)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
会计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对该职业的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能力要求。不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相应的业务能力水平,是无法胜任会计工作的。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主要有:与履行职责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基础,它包括会计理论基础、税收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业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处理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如会计制度的适用性设计能力,组织日常会计核算的能力,奖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的能力,设计并监管内部控制的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珠算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等。
(三)一定的实践经验。
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对会计事项的认定,还是日常经济关系的处理,理财或实施内部控制,许多知识都是无法从书本直接学到的。一般的会计理论和具体单位的业务实践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会计人员在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之后,还应在实践中认真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受过会计专业教育的人员,至少要经过半年的实践,才能胜任某一方面的会计工作,至少要经过二年以上的实践,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会计工作实践能力。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和具体单位的业务实际,设计并实施适用的会计制度的经验;根据各种利益矛盾的特点和法律制度规定,正确处理国家与单位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经验;根据单位的经营目标和财力渠道,合理筹集、运用、分配资金的经验;根据单位实际及管理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经验;根据单位的特定环境和人员构成情况,正确协调和组织会计工作的经验,等等。
(四)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工作政策性很强,规范性很强。任何一项业务处理都有着严格的政策界限或法律、法规、制度要求。若不掌握这些政策界限,不熟悉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就会给会计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成为一个单位的有关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行家里手。
会计人员应掌握和熟悉的国家财经法规、政策主要有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公司法、破产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从不同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了规范,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会计是一种管理工作,而且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会计工作经常面临着两难的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来协调。
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下组织能力:组织协调单位与国家及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组织协调单位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单位与员工利益关系的能力;组织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组织筹集、运用、分配资金的能力。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之外,会计人员还需具备的、在能力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能力结构之一就是会计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现实意义。而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其主要工作在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从目前加状况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仍未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它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许多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部分会计人员甚至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假帐、错帐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法制的发展战略是格格不入的。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贝尔考依在其《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会计职业包括会计信息的产生与鉴别过程,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订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源于他们对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持有的高度道德水平的信赖。因此,会计职业技术教育道德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技术教育威信和高度正直观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列入会计教学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会计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一般地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以下几点:
1.思想品德教育。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虽然重要,并需要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但具体工作却十分平凡、琐碎。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并具有好的思想品德。具体地说,首先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会计工作的艰巨性,热爱会计事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会计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尽职尽责”。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提倡先公后私、重贡献轻索取。最后,会计工作触及许多方面的不同利益,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矛盾,甚至会遭受挫折和打击,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坚韧性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法制教育。法制是道德规范中带有强制性的部分或最基本的部分。法制教育是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法制教育的范围应尽可能广泛。具体地说,在会计教育中,必须尽快开设有关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合同法经济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有关会计课程中,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3.专业及技能教育。会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会计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二是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精通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职业道德得以存在的前提。对会计一知半解的人,根本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至于是否遵循职业道德就意义不大了。因此,对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育,绝对不能放松。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仍然过重注重知识灌输,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学生成为消极的信息接收者。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术的有效期在日益缩短。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中心,从专业知识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会计教育有必要大力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般地说,会计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教育、基础会计教育、专业会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共同学习实例分析等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教学重点转到那些将来即使在某种知识过时以后也能有用的技能与价值观上,如交流技能、理解技能、分析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创造性意识、合作意识、持续学习意识和职业道德观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对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2. 求一法学专业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范文 格式正确就行,主要试看怎么写的。 谢谢各位大哥大姐了。

楼主,俺有啊,因为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法律专业的。
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把我以前的发给你,或者帮你写。
记得给我最佳答案啊,联系方式见我的资料

3. 法律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去中国知网上搜搜就好

4.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首先明确你是写本科还是硕士,最简单就去知网看,有无数论文可参考。文专献综述就是你的论文相关的属文献(有名的)指出它的结论,重要性,然后表明你为什么要写。前面论文没有论述道的点,所以你才要写。大体如此。有问题可以问我们 37WRITERS

5. 听说您有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模板,能否借用一下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热点内容
湖南劳动法岳父岳母丧假 发布:2025-08-29 07:14:22 浏览:755
黑龙江法官张新 发布:2025-08-29 07:08:18 浏览:704
司法所记录 发布:2025-08-29 06:59:41 浏览:909
劳动法第41条内容 发布:2025-08-29 06:59:40 浏览:869
合同法注册资金5倍 发布:2025-08-29 06:31:16 浏览:669
微博转发图片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06:19:03 浏览:847
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的劳动法问题 发布:2025-08-29 06:14:15 浏览:833
涪陵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29 06:03:45 浏览:899
花样直播管理秩序条例 发布:2025-08-29 06:03:41 浏览:258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责任事项 发布:2025-08-29 06:02:11 浏览: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