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谈法治的看法

谈法治的看法

发布时间: 2021-01-19 16:36:21

Ⅰ 为什么要谈依法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内治理能力现代化容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Ⅱ 谈谈你对法治和人治的看法

人治是社会发展地下的标志,在人治的状态下,人民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法治是人治的进级专阶段,是更高的形态。他的达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根据法律强制性的转变,法治阶段我认为还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低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法律中再也没有人为的因素,初步体现出公平、正义的要求,是优秀的。人们在法律的规范下,自觉的进行着自己的社会行为。可以说,这个阶段,法律的强制性仍然是从外部去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个是高级阶段,法律已经融入道德之中,人们在进行社会行为时,自发的、下意识的从内心产生合法的评价。法属律的强制性从外部规范人的行为转变为了人们在实行行为前的带有强制性质的内心评价。
个人粗浅看法,尚未成熟,请指证。

Ⅲ 我国宪法如何规定法治原则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法治原则的看法

明文规定见宪法第五条。具体体现在所有法条之中。 宪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权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Ⅳ 对"谈道德,先要谈法治"的看法

任何一个社会对社会成员的约束主要是由道德及法律构成。古今中版外莫不如此。其中道权德的约束对“犯戒”者的惩罚主要是舆论压力,对“犯戒”者名誉的损害,但这些都不构成强制性的,也就是说,“犯戒”者真的不在乎,社会还真的拿他没辙。法律则不同,会对“犯戒”者造成除名誉外的经济、自由甚至的生命的伤害。所以法律对“犯戒”者的惩处是他无法回避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其次,道德很多不是明文规定的,更多的是存于人们的内心,但人都是自私的,谁也不会是天生的圣贤。要想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习惯,铭刻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必须让曾经的“犯戒”者受过刻骨铭心的处罚。所谓,怕井绳的人一定是被蛇咬过的!所以千万不要开始就寄托于道德的说教,而是先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律威严。总之,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是首要的!

Ⅳ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回志、主张治理答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5)谈法治的看法扩展阅读:

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Ⅵ 谈谈对法治和人治的看法

很多书上已经有的我就不谈了,我来说下我最近听老师讲的和看书的一个内比较新颖的容观点。法律最终都是要被人实施的,所以法的实施离不开人治,因此不能把法治和人治绝对的对立起来。区分法治和人治最主要的是看是由法律起决定性作用还是由人起决定性作用。人治更多出现在古代君主专制时代。

Ⅶ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看法800字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这一方针的确立 ,必将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 ,从而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种理想的治国手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可运用的治国方略。但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三)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外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四)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当前,在违法必究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干部搞特权、有责不究、重犯轻罚。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

Ⅷ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培育法治思维,法治观念的看法

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版,而不是法治之权外,更不是法治之上。
大学生要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逐步培养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①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②法治思 ②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A.法律之上;B.权力制约;C.公平正义;D.权利保障E.正当程序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①法律权威的含义;②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A.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③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3.怎样培养法治思维:①学习法律知识;②掌握法律方法;③参与法律实践;④养成守法习惯;⑤守住法律底线

Ⅸ 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对我国法治现状的看法。

现实就来是,法律目前还是统治阶级源的工具。理想状态是:法律是人民权利和权力的“圣经”。
扯-------立法、执法和法律适用存在一些脱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乱-------法律适用上存在时空差异,法律适用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地方立法和部门立法,包括司法解释都存在有违反上位法的情况。
粗-------立法技术有待提高,宜粗不宜细的方法导致有原则没规则,貌似有规则的地方,没有可操作性。
基本的法治框架已经建立,细化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和法律思想意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Ⅹ 请就如何做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版个方面: 权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热点内容
土地流转通知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02 08:03:40 浏览:15
电商法淘宝代购 发布:2025-09-02 08:00:43 浏览:296
民法通则94条 发布:2025-09-02 08:00:42 浏览:552
2016年吴鹏行政法视频 发布:2025-09-02 07:59:14 浏览:756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07:59:08 浏览:235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02 07:56:15 浏览:529
在广州做律师 发布:2025-09-02 07:44:14 浏览:598
张明楷刑法学视频 发布:2025-09-02 07:39:55 浏览:591
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则是 发布:2025-09-02 07:39:54 浏览:957
2017中级会计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9-02 07:39:53 浏览: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