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学的书
⑴ 立法学的图书目录
四、其他参考书目
1、《立法过程》,(日)岩井奉信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2、《公共选择内》,(日容)小林良彰著,同一套书。此套书的《政治参与》、《政治体制》也在参考之列。
1、公共决策》,詹姆斯·E. 安德森著,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议会之母》,蒋劲松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3、《美国政府与政治》,查尔斯·A. 比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李道揆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权力游戏》,海瑞克·史密斯著,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6、《美国州议会立法程序》,刘建兰、张文麒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象的科学,属于理论法学的分支学科。
⑵ 有没有人上过华政许爱东的司法文书鉴定和卞琳的立法学啊教的怎么样给分怎么样
我上过卞琳的行政立法学,是专业限选课。教的还不错吧,不过因为我不是学法的有些内容有点难以理解。。给分的话还可以吧~
⑶ 对《法学概论》这本书的思考或感想
自考365网校名师张龙解析《法学概论》模拟题
2006-4-12 18:11自考36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2006年4月考试在即, 自考365网站联合新浪教育、中国教育在线邀请自考365网校名师 张龙 老师于2006年04月11日16:30-17:30作客自考大讲堂新浪嘉宾聊天室,结合2006年考试的具体情况,就《法学概论》课程4月份考试可能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总结往年考试规律基础上与网友进行交流。
张龙老师将结合往年考试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学科特点,就考试技巧、复习重点等方面为网友做详细指导。
张龙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师,获吉林大学法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和石少侠教授。在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权利问题的研究与论证》中独立完成《权利问题研究与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和《权利的政治基础》两部分课题内容,曾参编世界银行法律援助项目法学系列文库教材《立法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1999年起讲授法理学、宪法学、法学概论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张龙老师干练、旁征博引的授课风格结合雄厚的学术功底,深得考生喜爱。
所授课程:
自学考试辅导《法学概论》
点击查看《法学概论》模拟题
张龙:大家好!
主持人:请张老师先讲一下法学概论的模拟题,网友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张龙:这套模拟题是在结合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对今年考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预测。
先以模拟题中的几个典型题目来分析,摸清出题的思路,也给同学们讲一下答题的技巧。首先是单选题,最近几年的法学概论考试,单选题都是30道题,共30分,这30题基本上对导论和14章的内容都有所涉及,选择题没有绝对的重点,换言之,没有哪个地方是可以直接舍弃的。
首先说一下单选题的第2题:习惯法不存在于下列何种社会之中?四个选项: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关于这道题目,在看书的时候恐怕不可能直接找到答案,它是一道考核大家理解能力的问题,原始社会末期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国家同步诞生。也就是说在这里面有一个知识点: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这个法律是阶级意义上的成文法。同样的,原始社会没有这个成文法也谈不上有习惯法。通过这个分析得知,正确选项是A.其他的三个社会类型中都存在习惯法。
单选第6题:某甲具有刑事能力,但某甲主观上不具有故意和过失,那么:A某甲对其行为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一个涉及到犯罪构成的题,考到这样的题型要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等几个因素来综合分析。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是构成犯罪的基本前提。当明确了这个知识点之后,这个选项就比较容易选择了。正确选项就是A,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C、D两个选项在这个题里的干扰作用不大,但是在其他的类似选项里面,刑法这部分可以和应当从轻减轻这两个是一定要注意区分。
下面来看单选第10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哪个国家,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看书时能够直接找到它的答案。关于宪法这部分讲过两个知识点,在它的历史起源上,世界上宪法的起源国是在英国,但是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制,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1787年的美国宪法。所以知道了这两个知识点之后就可以选出正确的B项。这个题提示大家,教材中明确写明了的类似于第一部、最早的等字眼时,一定要倍加注意,这样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出选择题的。
单选第14题: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何种期限内审结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6个月,这个题是比较简单的,直接考法律的期限时效。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这些地方都非常容易出和时间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在诉讼法里面。这个题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点,比如民事诉讼一审的案件,普通程序6个月内要审结,二审三个月要审结,适用简易程序三个月内一审要审结,同时要知道简易程序也只能在一审案件里适用。这个题的正确选项是B.
单选第20题:某甲破门入室行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听到事主回家的脚步声,于是越窗逃跑。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这题考察关于犯罪时间段限的基本问题。要分析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个阶段。犯罪预备是处于为犯罪创造条件的阶段,还没有进入正式犯罪,很显然某甲已经入室行窃,A选项排除。B选项犯罪中止是犯罪在进行中,犯罪人因自己的主观意志主动中止犯罪行为,与之相关联的犯罪未遂,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无法继续或者犯罪人所期望的犯罪结果没有出现,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都已达到,犯罪的阶段已经进行完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知道某甲入室等到事主脚步声越窗逃跑,他肯定不是自己主观放弃这个行为,他害怕被事主抓到,所以B选项排除。C、D选项再分析,应该是属于犯罪未遂,选择C.
单选第26题:依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协助的内容不包括什么?A协助送达诉讼文书、B协助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C协助调查取证、D协助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这个地方考的是关于国际法、国际司法部分的内容。注意司法协助内容书上明确列出了三项,这三项就是A、B、C三个选项所列内容,D选项仲裁的裁决不是司法协助内容。
再说一下多选题。多选题最近几年的考试基本上是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它的涵盖范围都比较广,一般法理会有一题。来看模拟题多选题的第32题,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之处在什么?这是考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这是属于法理部分的内容,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之处在于,A道德规范没有固定的形式、B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C道德规范的体系是多元的,D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E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A选项分析一下,道德和法律不同之处,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出的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形式,道德规范主要是以道德箴言、道德观念这样的方式存续的,因此道德规范没有特别固定的形式。A选项当选。
B选项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很多同学选择了这个选项,这实际上是凭知觉发生的错误,不可否认与法律规范的国家强制力比较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力是比较弱的,绝不是说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它的约束力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道德自觉,因此可以说这个约束力是软约束,但是B选项的陈述过于绝对,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的判断是错误的。
C选项道德规范的体系是多元的。有同学看到这个想道德规范体系是多元的,法律体系是不是也是多元的呢?实际上,道德规范体系多元指的是由于道德不是特定机关制定出来的行为规范,也是依习惯所形成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的意识以及行为模式,因此道德的体系往往是因时代、因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就像那句话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德的体系是多元的,反之法律的体系是一元的,它是国家机关制定出来的在本国领域通行的强制行为规范,必须保证其统一性、权威性。因此C选项当选。
D选项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同学们看到这个选项会觉得道德规范是存在于社会形态之中,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法律是否也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呢。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的社会历史类型有六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未来理想的一种社会类型。前面讲的五种已经经历过的历史类型里面,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意义上的国家和法律,因此原始社会有道德规范但没有法律规范。所以道德规范是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而法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不存在,在此后经历的其他社会类型是存在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E选项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大家知道道德规范和法律一样都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它必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不可避免的具有阶级性。E选项说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这个判断本身已经错误,更不能构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这个选项不对,因此本题正确选项A、C、D.
多选第34题,属于国际法渊源的有什么?A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B国际法院的司法判例、C权威国际法学着的学说,D国际条约,E国际习惯。这个题,大家看到五个选项首先的反应就是觉得D、E两个选项应该当选,因为书上在这个地方写的是比较明确的。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选项A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A选项在书中写在D、E两个选项后又提到了此外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这个提醒我们注意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留死角,尤其是书上有一些补充和转折。B、C选项不是国际法的政治渊源,他们是属于国际法的非政治渊源,因此这个题的真正选项是A、D、E.
下面我们说第三部分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最近几年考试一般是每次考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名词解释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02年4月份到05年7月份,六次考试中名词解释的问题,本书的导论加14章,其中名词解释考过的次数最多的是第五章行政法,行政法共考了4次考了4个名词。此外商法也考了4次。也就是说行政法和商法这两部分在最近四年的六次考试中共出过四个名词解释题。第六章民法和第八章经济法各出了3个名词解释题。出过两次名词解释题的包括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第四章宪法、第十章刑事诉讼法、十二章行政诉讼法、十三章国际司法,绝大部分章节都是考两个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和第九章各只出过一次,民事诉讼法在最近几年考试中一个题也没有出。如果一定要区分重点、非重点的话,大家可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章里。
我们以模拟题名词解释第37题为例简单说一下。申诉权,实际上是公民对于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裁定、判决及决定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请求的一种权利。
像这样一个名词解释题,大家会发现它的内容比较多,记忆起来也感觉比较困难,我们所能看到的名词解释题,像这种类型的基本上已经算是考到最难了。至于说像条约、合伙、立法等其他的一些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答题字数较少。提醒大家注意名词解释这部分,大家主要应当关注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一、二级标题。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简答题,简答题最近几年每次考试考三个题,每题5分,共15分。我们做了一个总结,简答题部分从02年4月到05年7月的6次考试中各章的简答题出题状况大致如下:出题数目最多的是第十章刑事诉讼法,共出了4次,考了4道题,考过3次的包括民事诉讼法、民法、宪法;此外第七章商法、第五章行政法、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考过两次;第九章刑法、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考过1次,其他的章节没有出过简答题。由此我们会发现简答题这部分其重点,大家应当关注的集中在诉讼法,尤其是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也就是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同时大家要关注第四章宪法、第六章民法。另外,关于第五章行政法、第七章商法、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第九章刑法,大家也应给予必要的注意。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其他最近四年没有出过题的章节完全不需要看,而是现在距离考试仅有10天时间左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有所取舍、重点突出。
简答题我们看一下模拟题的43题。人民法院对于哪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这个题考的是民法部分的题,这个题的答案一共是三点:第一点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第二点是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第三点是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实际上第三类是一个补充性的规定。大家会发现简答题的模拟题是答题点比较清晰,同时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内容。
下面我们说第五部分论述题,论述题最近几年基本是每年考1题,共14分。我们的模拟题第44题论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属于第四章宪法部分的题,总结历年的论述题,大家会发现,近四年六次考试法理题考了三个、宪法题考了三个,04年7月和05年4月的法理题考的是同一个题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问题.因此大家在看论述题的,可以把精力主要就放在法理和宪法部分,其他部分出论述题的可能性很小。
给大家出的这道论述题,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大家会发现它的标准答案比较清晰,共有六点。这六点大家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论述题和简答题不同之处就在于论述题的点一般来讲比简答题的点要多。简答题比较常见的是在三到五点,尤其是四点左右的答案设置考的可能性较大。论述题一般来讲答题点至少在四点以上,从四点到七点、八点不等,同时在答论述题的时候,尽量在答完答题点之后,后面要附带基本解释,这样就能够拿到分数。论述题考核的内容,按照刚才我们给大家讲的要领,大家会发现在法理部分也就是前三章和宪法部分,在里面寻找论述题的时候,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分析,看看哪些地方书上的陈述比较明晰,比较容易出论述题,可以自己做一下统计,基本上考试范围就不会跳出去了。
最后我们说一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每年考2题,每题8分共16分。民法一题、刑法一题。当然在2004年7月份的考试里面只出了一个民法案例,没有出刑法案例,这是特例,绝大部分都是民法、刑法各一个案例题。案例题,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头疼,因为大家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学概论这门课本身就非常困难,法学概论这门课是在528页的征文里面,涵盖了法学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学分论的各部分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法学各论的内容也就是部门法的内容,涉及面极广,考核点非常多,在出案例的时候,往往使同学们感到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进行过统计,最近4年6次考试的案例,刑法部分主要集中在故意犯罪的停顿阶段,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这几部分。还集中在关于犯罪的共犯问题,还包括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此外还考过盗窃罪和其他相关犯罪的问题。而民事案例考的主要集中在合同的成立与效力,继承问题,民事行为能力问题,结婚与离婚问题。大家会发现考核案例主要集中在民法和刑法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和最常见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案例。所以大家在复习案例部分的时候可以就民法和刑法这两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就是说,可以找到往年的真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包括模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家没有必要把案例抠的非常细,对每个具体的民法规定和刑法规定的法条进行很深入的、非常细致的记忆,而是要了解其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原理,尤其联系一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这样就可以应对考试。
我们再看第六部分案例分析题,第46题:某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3岁、小儿子11岁。一天夜间,他带领两个儿子到某乙家盗窃财务。他进入房中行窃,小儿子在门外把风,大儿子进行运送,结果窃得大量财物。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道题考核的关键点在于哪儿。第一是考盗窃罪的问题,第二是考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第三是考共犯的问题。这一个案例涵盖了三个基本的刑法问题,盗窃罪我们凭常识就可以判断,这三个人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客观方面看是符合盗窃罪的特征的。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某甲的两个儿子11岁、13岁都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从犯罪主体方面他们都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此外,关于共犯的问题,大家注意共犯包括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在本案之中,某甲操纵两个儿子进行盗窃,实际上是把两个儿子当成了犯罪工具使用,同时由于某甲两个儿子都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他们不符合共犯的犯罪主体的基本要求,所以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某甲应依其单独的盗窃罪来论处
⑷ 各位谁知道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税务管理师培训的主讲老师涂龙力教授么不知道业内名气咋样,教书能力如何
一位在教育行业从事了几十年的教授,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学院原副院长,内辽宁税务高容等专科学校原副校长,原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理事,原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第六、七届学术委员会研究部召集人等职称(看网络过来的),在业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⑸ 报考长春理工大学法学研究生需要复习哪些科目和用什么参考书,谢谢大家
只有一个专业啊?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行政法理论
02比较行政法
03宪法理论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06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④433法理、民法、刑法
复试笔试科目:民事诉讼法50%商法 50%
宪法学、行政法
《宪法》(第二版) 周叶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姜明安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理、 民法、 刑法
《法理学》(第二版) 张文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法》 (第二版) 魏振瀛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刑法》 马克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科概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部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法范畴。宪法学是以国家根本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通过对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和相关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组织和个人的活动、为其他部门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行政法是以行政法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通过对行政法的概念、原则及其所确定的关系和相关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理论指导。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具有独立从事宪法行政法学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公法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坚实的公法理论基础、全面的宪法行政法学知识和基本的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抽象概括能力,具备独立从事宪法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以及从事有关教学、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工作及相关律师实务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1.行政法理论
本研究方向以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则、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特别是行政法治的目标、价值和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
2.比较行政法
本研究方向以不同国家行政法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两个以上国家行政法制度、行政法规范、行政法思想以及行政法运行的社会过程,通过制度运行探索不同制度与原理之间的规律性,解释行政法发展的合力方向。
3.宪法理论
本方向主要研究宪法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实施等问题;同时研究英、法、美等国的宪法和宪政制度。
学科梯队
长春理工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法学院。该院有30余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博士(含在读博士)12人,聘请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2人作为我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专业主干课
宪法理论、行政法学、外国行政法、法理学、行政诉讼法专题、政治学、立法学等课程。
⑹ 法律司考三大本具体是哪三本书啊
09年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即是传说中的三大本[ 楼主如需要,可按如下地址下载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9684/《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三大本)》.pdf ]
立法学里有一个“三读”制度,即议会立法和审议议案所经过的三个程序,而我建议大家对于“三大本”也要“三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都是“三读”通过,我们借个彩头,“三读”过司考。何谓“三读”?顾名思义就是要读三遍,但是我建议大家这“三读”不要从第一页开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而是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一遍阅读:快速阅读,对“三大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一遍阅读,应该是对全书的所有内容进行浏览,但是不要过多去记忆书上的概念和理论。自己可以定一个计划,每天看多少页,不管在书中何处遇到疑难都不要停下,用笔做出标记,然后按照计划把书看完。第一遍看完后可以对照大纲回忆一下,看看都记住了什么,并把没有记住和记得比较模糊的地方用笔做出标记。“一读”的意义是对“三大本”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一读”的时间我认为最长不要超过20天,如果超过就等于浪费了时间。
第二遍阅读:重点阅读,对“重点、难点”集中进行攻克
经过第一遍阅读后,考生对司法考试要求的基本概念就有了一定的理解了,这部分在第二遍中就不用重点去看了,大体上过一遍有个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给说出来就行了。第二遍的阅读的重点是把第一遍中做出标记的地方弄明白。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读过第一遍,“二读”可以进行联想,把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串成一串儿,并写在笔记本上。如阅读第一卷法理学第一章第二节法的价值的时候,要把这节说的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写在纸上。能做到这个程度,就说明这个问题你已经掌握了,可以进行下一节的复习了。顺便说一句,一定要处理好“三大本”和司法考试培训班录音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先阅读教材后再听音,先看看哪里不懂,有针对性地听课。一次听不懂就听两次,两次听不懂就听三次,直到听懂为止。当然,录音资料可以在学法网免费下载。
在“二读”结束之后,打开笔记本,浏览一下每科的各个章节都有什么重点内容,自己是否还有印象。如果还有模糊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听一听讲座录音中老师是怎么讲的,加深一下印象。“二读”的时间我建议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比较合适。
第三遍阅读:查漏补缺,结合做题强化重点
经过前两遍阅读“三大本”并仔细听过录音资料之后,教材的内容考生应该能够基本掌握。第三次阅读教材的阶段要结合做题了,特别是真题,做题可以去学法网司法考试题库。很多过来人都强调过真题的重要性,在此我不再赘述。将“三大本”读完两遍后,时间基本上就是7月中下旬了,这个时间可以开始做题,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认为把正确答案选出来就算是把这个题掌握了,排除法是在考试的时候才用的,而不是复习的时候。尽管司法考试真题的重复率高,但是并不代表原题重复率高。所以考生研习真题要知道每个选项都考的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请你打开“三大本”进行“再一次阅读”,把这个问题再看一遍,把讲座录音中的这个不懂的问题再听一遍。考生把近五年的真题做完,基本上就把教材的“第三次阅读”进行完毕了,这个时候你再打开笔记本,看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就可以记住80%以上了,这样去应付考试就会很有把握。
最后,笔者要特别说明兵无常法,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复习方法,如何复习、如何看书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过我要说的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的水平怎样,对司法考试的复习都要充分重视,要特别认真,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