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Ⅱ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Ⅲ 什么是“纵林法则”,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否定“纵林法则”,倡导公平与法治
你好!
丛林法则,简单地说,就是“弱肉强食”或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内”。
单纯依靠公平容与法治,可能并不能解决恃强凌弱的问题。比如公平,如果按照公平原则,劳动者收入的纳税比例应当相同,这里我们假设所说的劳动者收入都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而获得,而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按照累进税率来纳税的,换句话说,收入多的人纳税要更多。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通过“不公平”的方式来应对“丛林法则”。同样的道理,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为特定的人群(老幼病残)设置优先座位,也是通过“不公平”的方式来解决。
并且,人类社会也并不是要否认“丛林法则”,而是倡导有序竞争,文明竞争。
最后,希望你的问题得到解决,并祝幸福!
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法治,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答:中学生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应该:
①自觉弘扬社 会主 义法治精神,树立社 会主 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4分)
②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积极举 报违 法犯 罪行为,善于与违 法犯 罪分子作斗争。(4分)
Ⅳ 历史上,我国哪一个学说倡导依法治国
历史上,我国发家学派的学说倡导依法治国
例如韩非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法,就是统治者公布的政策、法令、制度,前期法家代表商鞅首先提出“法”治的主张。韩非子强调治国要有法治,赏罚都要以“法”为标准。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术”就是国君驾御群臣的权术,由国君秘密掌握,使得大臣们摸不清国君的心理,不敢轻举妄动,背后搞鬼。“术”最先由申不害提出。但韩非子认为,申不害重术不讲法,往往造成新旧法令相互抵触、前后矛盾;商鞅重法不讲术,则难于对官吏察辨“忠”和“奸”,导致国君的大权旁落于大臣之手。所以韩非主张“法”和“术”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同时,韩非子还认为,“势”就是国君占据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也是统治者实行统治的必要手段之一。“势”的理论最终是由慎到提出的。韩非子吸取了这一理论,他认为,要推行法令和使用权术,必须依靠权势;没有权势,既使是尧这样的贤明君主,连三户人家也管理不了。因此,韩非子提出“抱法而处势”的主张,认为只有稳固地掌握了权势,才能有效地推行法和术。
法家主张审时度势,“法后王”,“法今圣”,而不“法先王”。商鞅明确提出:“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前世不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这种进化的历史观,坚信“当时而言法,因事而制礼”,从而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①。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历史进化,提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②,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所以,“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而“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③。那些根本不了解古今治乱变化的人,反而竭力讴歌先王之法,颂扬先王之书,这只会加剧今世的动乱,绝不会带来任何益处。因此,“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而是仔细分析研究当代面临的问题,根据现实来制定各项措施。
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慨括为“三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和谐、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建小康、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光荣使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字,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追求和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是作为价值主体的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抓舆论引导,二要抓学习提高,三要抓实践养成,四要抓文化涵养,五要抓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作为城市文明创建一份子的我们,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会融合,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广大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得带头践行,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以核心价值观规范和要求自己,带好头、领好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影响更多的群众,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第三,加快对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和日常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工作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义务。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学习,人人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Ⅶ 材料五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专于推动经济发展、属政治稳定。(3分) ②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分) ③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3分)
Ⅷ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赢政读了他的著作后 ,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内出的思想家、哲容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伟人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热点内容
罗湖法院曾
发布:2025-05-24 18:34:00
浏览:173
关于道德的散文
发布:2025-05-24 18:20:44
浏览:939
法院送达的内容
发布:2025-05-24 18:09:55
浏览:274
劳动法员工过失
发布:2025-05-24 17:58:40
浏览: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