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解释主体

立法解释主体

发布时间: 2021-01-20 11:45:52

⑴ 我国立法主体有哪些

我国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代表国家行使立法权。

刑法中 立法解释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还是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没有立法解释权.刑法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规定的含义进行阐明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表现形式只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之外,对刑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释.

⑶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效力有什么区别

1、解释主体不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属于立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而“两高”属于最高司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

2、解释效力不同

作为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两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是工作层面的,其解释效力要低于立法解释,不能与立法解释相冲突。

3、解释情况不同

根据立法法第42条第2款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针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解释: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而“两高”只针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释。

4、解释程序不同

根据立法法第43、46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可以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而“两高”的司法解释主要由其内部的业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并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通过。

⑷ 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解释是否有法律效力,法

1、有同等效力。该《释义》也是有权机关作出、经国务院公布的,解释者根据立法目的及自己对正义价值的认识,对内容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和补充。这部分解释满足了法院实现裁判的基本需要,是立法者与法律适用者的有效粘合剂,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解释最具活力的内容,是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这部分解释予以迥避,实质是回避了法律适用的客观要求。2、如未经有权机关公布,该释义就不具主体适格性,也就不具法律效力3、国家目前逐步走向法治化,不经有权机关公布即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在《立法法》中第九条有所体现: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第十条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第十一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即任何据以裁判的条文必经法定授权才得以向外公示,均应当有批准文号或者总理签名

⑸ 法律解释的种类

二、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

1、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对某一法律规范产生、修改或废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条件的研究作出说明,同时将新的法律规范同以往同类法律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义。强调依据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所依据的事实、情势、目的等来探知立法者意思

2、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法律的目的解释对法律所作的说明。根据立法意图,解释法律条款

3、当然解释:当然解释是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某一行为当然应该纳入该规定的适用范围时,对适用该规定的说明

4、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是指以社会效果、社会目的为根据,对法律进行阐释和说明

5、合宪性解释:合宪性解释是指依宪法及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位阶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方法

三、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

1、字面解释: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律条文字面意义作出的解释,既不允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内

2、扩大解释:扩大解释又称扩充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所作的广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以充分实现立法原意,包括对象扩张、行为方式扩张、主体扩张等

3、限制解释: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说明

四、根据解释的自由度不同

1、狭义解释:狭义解释,又称严格解释,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严格地理解与把握整个法律的精神,较少解释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国家,特别是英国,倾向于狭义解释

2、广义解释:广义解释称较自由的解释,强调不拘泥于文字的、比较自由的解释。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愿违背法律条文规定,但在一些特殊社会条件下(如社会矛盾激化、发生危机、对外战争等)会作出改变法律字面含义,甚至改变立法原意的解释。民法法系国家较倾向于广义解释

文理解释:文理解释又称语法解释或文义解释,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这种解释要防止脱离法律的精神实质而断章取义或陷于形式主义。

逻辑解释:逻辑解释是运用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求对法律规范的含义作出确定的解释

系统解释:系统解释是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联系其他规范来说明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⑹ 我国立法主体包括哪些

行政来立法主体,是指依法源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宪法》第90条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据此,国务院各部委享有行政规章立法权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但现行宪法只规定了国务院各部委的立法权而没有相应规定国务院各直属机构的立法权.实际工作中直属机构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相当于规章,但苦于无法律支撑,于是在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第71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这样使国务院直属机构也有行政立法权有了法律依据。

⑺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 都是什么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是: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主体是:

(1)全国人大主席团

(2)全国人大常委会

(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4)国务院

(5)中央军委

(6)最高人民法院

(7)最高人民检察院

(8)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联名

(9)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律规定,有法律提案权的组织和人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未经授权的机关和人员虽然可以用各种形式提出制定、修改或废除法律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立法程序上不具有提出正式法律议案的意义。议案提出后,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方能列入法律制定机关的议事日程,进行审议和讨论。

(7)立法解释主体扩展阅读:

法律案的审议。对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首先由全体会议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然后由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审议,并由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并将修改后的法律案提请大会表决。

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实行至少两审的制度,即在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进行初步审议后,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由法律委员会向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再次经常委会分组会议、联组会议审议后,才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

法律案的表决。在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上,表决法律案,都采取了按电子表决器的方式,须由全体代表或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法律的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⑻ 如何看待和理解立法机关和立法主体,请给出你的理由

立法机关,是指立法倡导部门。他是立法的发起者,如中央人民代表大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立法主体”是指法律的具体来源和法律效应的实施之处,如国家的国民。

⑼ 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有哪些

主体包括:国抄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9)立法解释主体扩展阅读:

需要法律解释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十五条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法律解释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五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⑽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宪法解释是什么关系它们的进行主体是谁

宪法解抄释?怎么感觉和立法解袭释,司法解释不属于同样的划分标准啊....立法解释一般是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我国指全国人大常委)...司法解释就是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大多是在执行上的具体问题,上级的解释对下级有约束力)...宪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三者是补充关系吧...立法可以理解为一般性的说明..司法是具体的实际操作...宪法解释是为了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以及权威性(不适多做修改...解释作为补充)

热点内容
我所理解的法治 发布:2025-09-04 11:21:17 浏览:43
象棋法规则 发布:2025-09-04 11:10:39 浏览:57
瑞安市法院 发布:2025-09-04 10:54:36 浏览:514
律师法律援助为民事迹 发布:2025-09-04 10:50:53 浏览:288
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定开展情况 发布:2025-09-04 10:41:49 浏览:751
十堰人民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4 10:36:39 浏览:47
立法创制性 发布:2025-09-04 09:55:04 浏览:693
高操律师 发布:2025-09-04 09:51:27 浏览:918
民法典法人的住所 发布:2025-09-04 09:45:09 浏览:23
施工员被别人签字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51:21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