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农村道德讲堂

农村道德讲堂

发布时间: 2021-01-21 19:14:53

❶ 如何做一名合格基层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们的“三农”面临新“三化”问题:即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巢化”、农民“涣散化”的问题。同时,我们的基层干部存在服务农业“简单化”,服务农村“形式化”,服务农民“被动化”现象。这种新常态下,后发赶超,冲出“三农”洼地,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关键一招在于“用好干部”,作为基层干部根本在于:当好六种“人”,做到六个“知”。

一是当好“明白人”,知底。

面对新常态,必须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反对什么。在发展中,有过哪些失败教训,成功经验,多掌握百姓的感受,弄清家底。同时,熟悉当前三农相关政策、法规,因地制宜,不乱许愿,不乱表态,引导农民也成为“明白人”。

二是当好“规划人”,知路。

干部明白了自己的镇情、村情,就必须引领群众“规划”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围绕“农业产业化、就地城镇化、农特产品工业化、农民工人化”来规划。干部引领群众抓信息,挖掘民俗民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民本思想,突出“一村一品”,让群众成为规划蓝图的主力军。干部要及时归纳,提炼路子,邀请专家评估,走依法治村路子。整个发展规划充分体现守底线、控红线、走好群众路线的总目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生态、人文等资源。打造“房屋依山傍水,村庄显山露水,街巷畅洁亮美,田土粮丰果茂,百姓富足安康”的新农村。

三是当好“组织人”,知性。

干部要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农民讲师团”的作用,让普通群众的故事进课堂,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让回乡创业人士谈体会,用发展成果来感召百姓。黔西县通过“山村酒席何时休”及“望远镜下的村支书”等微电影引导百姓自觉移风易俗,拒绝“滥办酒席”,乡村干部扎根农村,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产业发展也由大户带头,走向“驻村工作队+支部+基地+农户”等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共同发展上来。科技干部因势力导,及时参与科技支农;金融干部服务上门,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培植主导产业;农经干部推动土地流转确权,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快农民就地工人化。通过各级干部的组织引领,农民既“富脑瓜子”又“鼓钱袋子”,组织纪律性也增强。干部适时引导优秀农民入党,吸收新鲜血液,建好农村后备干部库,干部服务会更精准,从而解决农民“涣散化”的问题。

四是当好“贴心人”,知里。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的老人孩子成为“空巢化”主体。干部再靠春节时“一桶油,一袋米,两行泪”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甘棠镇通过近两年的春晖行动,在中小学设立春晖班,秉承“三扶三感”的爱心理念(三扶:扶贫困、扶志向、扶智慧;三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近1000多人次的孩子感受春晖温暖。通过“亲情、乡情、友情”作纽带,感召一批批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减少“空巢”量。

五是当好“经纪人”,知市。

干部牢牢坚持绿色先行,把农村建成花园、森林公园、果园。山上戴帽子,山腰缠带子,山前铺毯子,用好田坝子;一年有花,四季有果,鱼米飘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见缝插绿,择机兴业”,走好绿色之路。农业科技干部、村干部、改非干部、复退军人、农村党员带头兴办“农”字号项目,带头做示范,闯路子,闯市场,发扬“文朝荣”精神,念好“市场经”,引进专业化企业投资兴业,让“产业归路”。让生态之“气”变为资源,做成“罐头”走向市场,走好创业之路。

六是当好“清白人”,知法

干部要尊重宪法,敬畏宪法,遵守宪法。严守党纪,按规矩办事,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谋私利。用好各种惠民政策,长期坚持“反四风”不动摇。干部要襟怀坦白,做人坦荡,才会处事坦然。目前,“三农”问题成为农村小康的制约瓶颈。试想:如果没有清白的干部,怎么会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那么,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不就显得苍白无力吗?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好官德带好民风,促进:百姓守法懂规矩,邻里和睦相处,乡村美丽和谐。

总之,有了好干部,才会适应新常态,发挥新作为。只要干部敢于吃苦头,百姓尝甜头,农村才会有盼头。实现干部服务农业“专业化”,服务农村“精准化”,服务农民“亲情化”。

❷ 乡镇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内容有哪些内容

文化墙涉及精神文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坏境保护、村规民约、勤政廉政、为人处事、诚信孝义、文明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起到了既美化环境,又增强群众道德意识的双重效果。

文化墙是宣传政策、优化环境、树立新风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传递能量的重要载体。固城乡将文化墙建设与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四德榜、五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墙的意义和作用,自觉的学习文化、弘扬道德、提升素质。各村都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建立了道德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每季度从勤、俭、孝、和四个方面对群众进行评议推荐,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上红榜公示,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在道德讲堂进行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向先进学习;对评选出的后进典型上黑帮,年终降星或取消星级资格,督促后进治病去垢,埋头赶上。通过与各项活动的对接,群众对文化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成为了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明课堂。

热点内容
民法典通过的重大意义 发布:2025-09-06 22:09:56 浏览:993
普法依法治理专题会议 发布:2025-09-06 22:09:45 浏览:946
法院工作存在问题 发布:2025-09-06 21:34:56 浏览:686
预算法实施条例修正 发布:2025-09-06 21:26:31 浏览:573
黑洞黑法官 发布:2025-09-06 21:25:52 浏览:150
司法考试三大本教材 发布:2025-09-06 21:13:00 浏览:667
商品房合同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06 21:03:51 浏览:27
劳动法是不是基本法律 发布:2025-09-06 20:59:30 浏览:73
双学位法学算法本吗 发布:2025-09-06 20:50:26 浏览:302
法官逐律师 发布:2025-09-06 20:37:54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