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律是道德准绳

法律是道德准绳

发布时间: 2021-01-22 07:42:50

⑴ 以道德为约束 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对吗

这两句话分开都是对的,但是放在一起就不对,在逻辑上是不通的。专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同属的范畴、不重合的范畴。以法律为准绳的意思是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法律是一种标准,其作用不仅仅是约束惩处作用,而且是对于不犯罪、不侵权的宣判被告无罪、胜诉。而以道德为约束仅仅是约束一个方面,与准绳的含义是不对等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逻辑才是对的,两者说的都是依据,是双关语,实际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和准绳,以法律为依据和准绳。而约束和准绳是不能双关的,因为约束和准绳的含义不同,但是又有一定的重合。双关语一定是要么意思相同,要么意思不重合。

⑵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专“
XI总书记在中央政属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把握治国理政规律,深入阐释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⑶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出自哪里

1、“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
2、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⑷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还是“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法律是抄道德的底线.法律与道德是袭交叉与渗透的,有两个重要表现:

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

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⑸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是指什么

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1、法律的具体定义
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2、法律的其他解释
(1)基本的法律: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实际作用与宪法实际上相同。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并权宜之针,在没有实施宪法下达到有法维持宪政秩序之效果。这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法律,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问题。
(2)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67条)。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决议和决定,如果其内容属于规范性规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类的文件,也视为狭义的法律。它一般包括宪法,民事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3)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4)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仅对该行政机关之公务员有拘束力,除法规命令外,原则上行政机关所制订之行政规则对于人民均不发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权利之法律必须由人民所选举之立法机关制定之(即后者,狭义的法律)。

⑹ 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是以道德为准绳 为行为评判的依据的吗

在当今社会,法律是有准绳而道德没有准绳的。你比喻的问题在于劫匪在版法律和道德上都很好界权限,在社会的道德标准上劫匪绝对的坏的,为满足自己的要求和私欲去破坏别人的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这种行为不对是无可置疑的。
如果劫匪在不认罪不伏法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对其进行殴打、严刑逼供,最后使其就范,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抛开法律来讲,这样的行为在道德方面你怎么看?这才是道德标准的症结所在。
我所认为的道德,就是建立在社会大众的是非标准上,去做些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这就是自身道德的束缚。我曾经为了很好的朋友去做过一件在道德上值得争议的事。但最后我不后悔,因为我没那么伟大,我不是圣人,我不求对得起全世界。我只知道我帮助了我身边关系很好的人,,我对得起我的良心和我身边的生活圈子,这就是对的。这是我的道德观。

⑺ 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绳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专一属性而相互属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简单的说法律是人们最低标准的行为准绳。

⑻ 以法律为准绳指的是

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当的处理。

延伸:
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取具体的诉讼措施以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终定案处理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允许把主观想象、推测、怀疑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据。为此,《刑事诉讼法》第 44 条进一步规定: "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应当追究责任。 "

准绳:是古代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引申为标准、准则。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做出最终的结论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当的处理。

准绳是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准绳和规矩的道理一样,规即圆规,矩即尺子,引申为制度、标准。准绳就像木匠用的墨盒。

当然,准绳并不是单纯一根绳子,因此不能理解成铁丝。 绳之以法的“绳”也是标准、准则的意思,它同“以法律为准绳”的意思一样, 指用法律来制裁。

热点内容
济南科创律师 发布:2025-09-08 20:41:49 浏览:256
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 发布:2025-09-08 20:36:09 浏览:764
热水刑法 发布:2025-09-08 20:36:07 浏览:318
tvb讲律师的电视剧 发布:2025-09-08 20:33:23 浏览:459
行政法规英语翻译 发布:2025-09-08 20:24:14 浏览:745
我和民法典视频 发布:2025-09-08 20:19:59 浏览:64
道德让座作文800字 发布:2025-09-08 20:13:57 浏览:621
七师法院汤 发布:2025-09-08 20:13:57 浏览:585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网站 发布:2025-09-08 20:08:50 浏览:887
2016中级经济法课件 发布:2025-09-08 20:06:33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