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没有先进
㈠ 道德哲学之间有没有先进之分
我觉得用先进这个词有点不妥,用完善可能更可取一点
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古人提出的道德哲学观点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不完善的方面,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哲学观再怎么具有开创性,再怎么具有权威性,他们终究是生活在两千年前,而后人一代代地对他们的道德哲学观进行研究,肯定也能发现他们的问题,进而不断得对哲学观进行补充完善。
比如,古希腊哲学认为,奴隶就是会说话的工具,人与人之间天生就是不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但是近代西方哲学家就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相信这样的观点应该没有人会反驳吧!如果谁还主张人和人之间有三六九等之分,那他注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道德哲学研究权威
还有,孔子的“父为子隐”的观点,也就是说,父亲犯了错误,儿子就要将其隐瞒。这在当时的古代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现代,恐怕没有哪个哲学家敢为这种道德观辩护,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为法律所不容(包庇罪),也为道德所不容。
还有诸如人性论的探讨,即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问题,毋庸置疑,现在的哲学家比以前的人理解得更深刻。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现在的哲学更精致了,越来越符合人性了,越来越把人从那种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每个人的个体性得到发挥,让每个人的尊严得到体现。
㈡ 关于道德的先进事迹文章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师篇2008-04-17 09:44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
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
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对同事,殷雪梅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200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殷雪梅的英雄壮举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省教育厅表彰她为英雄教师。人事部、教育部、江苏省委号召向殷雪梅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国华人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欧洲时报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设立“殷雪梅事迹专题”,100多万网民发帖悼念。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五、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六、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韩瑜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㈢ 无知识的道德可怕,无道德的知识更可怕.
道德,是一个社会或国家的人们,为了规范人类自身,长期约定俗成的品质和德行版。权
如果没有知识,只是一味地要求自己或他人遵从道德规范,那么在实施中,道德必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太过机械,没有说服力,甚至成为一纸空文;比如:不努力上进的婚姻的一方,无法要求对方永远遵守感情专一;还比如没有知识,只一味地安分守己,终究不能有大的发展,不能更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国家。
同理,拥有知识,却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就会因为居于知识的高度和地位,成为太多知识不如他的人的一个反面的样板,而人的欲望是无法真正有效科学地控制的,因此对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比如一些知识分子,纵欲无视婚姻的存在,使得他人效仿;还比如国家培养出的一些高等人才,为了自己的物质需要,却到国外发展为别的国家服务。
因此,家庭、单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以法律老保障道德的实施;使先进的知识、稳定社会的道德相互协调起来,成为发展前行的强劲动力。
㈣ 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什么区别
1、评选程序不同。
劳动模范的评选程序是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程序是经群众推荐、审核公示、评委评选和群众投票评选而开展的。
2、模范作用不同。
劳动模范的作用是引领以及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为国为民奉献的精神,为企业、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效益。道德模范的作用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评选单位不同。
如全国道德模范是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评选的。如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是由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
(4)道德没有先进扩展阅读:
劳动模范待遇:
1、全国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50元。1989年年底前荣获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50元。
2、省部级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20元。1989年年底前获得荣誉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30元。
3、1956年至1964年先进生产(工作)者,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00元。
4、市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80元。1990年年底前获得荣誉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20元。
5、1955年至1965年市先进生产(工作)者,每月享受荣誉津贴60元。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的,按其中最高一档标准计发,不重复享受荣誉津贴。
㈤ 道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
道德只是一种所谓的传统习惯,习惯有好有坏,好的被人们代代相传成为了优良道德内,坏的则成为了丑行容.
至于实践中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法律没有将道德作为法的渊源,社会没有将道德提到一个与法律同等的高度,所有人都知道违反法律,要受法律的强制制裁,所以基本都不敢违反,相反道德没有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力的保护,没有后盾,仅靠人的基本素质自我约束,自然很大一部分人也就不那么重视道德了.
当然,道德被人们弘扬与实施的程度,也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所谓“衣食足则知荣辱”就是这个意思了.
㈥ 最先进的道德体系是
作答:选A。
解析: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既包括革命道德的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等方面,也包括理想、思想意识方面的“应当”。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革命者,以自己的行动甚至以鲜血和生命,成为率先践履革命道德的典范。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列宁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无数革命先烈,正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排除万难、坚持斗争、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一切革命人民和先进分子的自觉要求。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提出,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1944年,他在纪念革命战士张思德时,明确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张思德及一切革命者的崇高品质的概括,强调一切革命者都要想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和道德建设,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极大地激发了革命者为集体而献身的斗志,革命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任何道德规范都要面向生活实践。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的重要意义。中国革命道德的传扬,破除了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破除了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旧道德观念,树立了平等意识,保护了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和培育良好家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水准和道德风貌,树立社会新风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员的个人道德修养,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看成是能够影响革命成败的大事,因而践履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就是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中国革命事业为重,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展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
㈦ 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纪实 内容
全国十大道德模范”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从刘霆身上,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孝亲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
刘霆,一位阳光的青年,一位坚强的青年。他的自强精神、自立能力、感恩品质永远是当代青少年学子们应该汲取的。
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水, 同学们被刘霆的先进事迹感动着,纷纷表示要以刘霆同学为榜样,感恩父母,珍爱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学习。
感恩的心
——读刘霆的先进事迹有感
“妈妈,我会带着你上完大学!我向你保证绝对不影响学习。”这是刘霆大哥在接到浙江林学院通知书后对母亲立下地庄重誓言。孝子刘霆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消息感动着中华大地。
刘霆,男,1986年出生,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6年前,刘霆大哥只有13岁,他家突遭厄运,母亲不幸身患尿毒症,此时,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蒙上了无限痛苦的阴影。为了治疗母亲的病,用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父亲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更是雪上加霜,可刘霆大哥没有嫌弃身患绝症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唱响了感人肺腑的感恩之歌。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刘霆大哥凭着坚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自己要上大学了,母亲怎么办?在征得学院同意的情况下,他带着母亲一起上了大学,终于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在大学里,他一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生病的母亲,晚上,要是母亲不舒服,他就爬起来照顾母亲。因为母亲不能吃太咸的东西,也不能吃味精,所以有时就在家里煮点稀饭,炒个青菜,尽一切可能让母亲生活得舒服些。为了省钱,还学会了给母亲打针熬药。另一方面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照顾母亲为由,而请假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更没有迟到过一次晚自习,在班级里还担任多项职务。刘霆大哥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守住了自己的承诺,谱写了一曲充满爱心孝心感恩之心的赞歌,成为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
我和刘霆大哥那时相比,几乎是同龄人,可我每天穿着崭新的衣服,喝着可口的牛奶,花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整天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如遇不称心的事,或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大耍脾气。今天,我读了刘霆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羞愧得无地自容。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从小倍受家长的宠爱,因此,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体会不到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一遇到挫折就退缩,或自暴自弃。对父母,对长辈,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同学们那,请和我一起反思吧!刘霆大哥用坚强的品格化解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用一颗纯洁的爱心孝心温暖着患病母亲那颗冰冷的心。难道我们只能做依附于父母身上的“寄生虫”吗?不,我们不能!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家庭,条件也各不相同,但比起刘霆大哥来要幸福得多,我们也需要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家里,当父母下班时,递上一杯热茶;洗脚时,端上一盆清水;休息时,削一个苹果……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平时,在车上,主动让座;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校园里,拉一把摔倒的**、小妹妹……为社会献一份爱心。“人人都付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为他人着想,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人生将变得精彩而充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咱们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和他一样有自强精神、自立能力的好孩子吧!
㈧ 中国人的道德文明是不是近几十年没什么进步并有倒退
不是复。
人类道德发展的总趋制势是进步、升华和完善;尽管在特定历史时期可能出现滑坡、恶化和败坏。
1、从简单到缜密;
2、从愚昧到科学;
3、从盲从到自觉。
从整体上看,现代人的道德好于古代人的道德,或者说现代人的道德比古代人的道德好。
㈨ 广泛道德要求与先进道德要求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广泛道德,什么叫先进道德?
道德或伦理是人类长期生存实践过程中,彼此依存而主专观产生的一属种习惯,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相互行为和思想的约束。学术一点,道德也可以称作意识形态或者价值取向。
一个社会,可以由道德产生律法,律法是对人们行为的更为严格和精确的规定。
道德可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比如,妇女权益方面。在古代中国,妇女遵从三纲五常等道德习惯。而民国以后随着世界潮流的女权解放,这些道德习惯也随之消亡。从现代社会观点来讲,什么贞操、节烈,都是对妇女权益的一种践踏。
再如,帝王统治时期,皇权至上,尊重皇权也是一种道德理念,反对皇权就是大逆不道。而现代社会,自由民主是世界主流,践踏民权就是对抗世界。
因此,道德是社会共同约定的习惯,它可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
所谓的广泛道德、先进道德,我认为都是一种概念的炒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㈩ 如果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世界会是什么样的道德进步前提下,是否伴随着本性的善良
如果每一个人都拥有道德,试问,何为不道德?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将如何定义?好比在一个没有贫富差距的世界,人们该如何断定自己是贫穷还是富有呢。道德能够约束人的行为,改善社会关系,但是根本而途径是法律。法律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中心,法治先进的社会才有先进可言,道德固然重要,却远没有法律那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法律从外在规范人的行为,对公民的意识具有改变作用。一个合理的法治体系可以促进公民的道德水平提升,但是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具有足够的道德约束力去避免做出妨碍社会进步的行为,自然不能阻止所有的犯罪活动和恐怖活动。人的本性在法家学说中,充满了恶,只有教育和法律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这也是千年来我国的政治蓝本。不同于儒家思想主张的人性本善,在善意的社会中人们以等级关系严格约束活动,但显然只有在公认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差距过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想和主张,大同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消除所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为了利益和自由,人们之间的矛盾会不断演变,产生的冲突也是可视的。但唯独在战火存在,局部动荡的世界上,人们才知道什么是和平和安全,唯独在这样的警示下才能够齐心协力发展,真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只有在经济足够发达的前提下,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类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至于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的本性是否就真的变善了?或许现在还太早去了解。我们确定的是,人们的善意需要恶意的陪衬,道德不能造就善意的社会。人的内心会如何进化,恐怕最终人们也无法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