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企业案例
① 结合工作生活的例子,谈谈你对公司企业中存在的道德,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和漏洞的例子。
商业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商业企业营销价值观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在商业企业中理念与价值观决定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营销行为。在我国部分商业企业中,其价值观既反映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沾染了西方拜金主义思
潮,还表现出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价值观紊乱”现象等。具体地说包括:(1)利己主义价值观。商业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我国不少商业企业有“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并表现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义忘义”等。(2)拜金主义价值观。商业企业在经营中不是顾客至上,而是金钱至上,权钱交易,贪图个人享乐等。这些腐朽的价值观导致企业商业道德的沦丧,加剧了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恶性竞争、侵害消费者利益等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道德观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商业企业价值观处于“紊乱”阶段。不少商业企业价值观存在不健康因素。
(二)商业企业营销竞争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竞”的繁体“竞”是“二兄并立”,争(争)是“两只手同时扯一件东西”,竞争则是对立双方为了获取他们共同需要的对象而展开的争夺、较量。在我国商业企业竞争中的存在以下不道德的问题:(1)产品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仿冒他人企业名称等。(2)价格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压价排挤竞争对手;限制价格;哄抬物价;低价倾销等。(3)销售渠道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吃回扣;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等。(4)人才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如:员工“跳槽”;企业炒员工鱿鱼;人才流失等。(5)信息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如:侵犯商业机密;散布虚假信息;侵犯知识产权;软件盗版问题等。
(三)商业企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商业企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不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质量问题,如: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经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商品;经销对顾客有害的商品;经销对环境及社会有害的商品等。(2)商品定价中的问题,如: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低价倾销与价格战;谋取商业暴利等。(3)商业广告中的问题,如:诈骗性广告,包括无中生有,过于夸大事实,设置圈套,误导消费者;失真广告,包括名不符实,广告设计失真;广告发布频率过于频繁等。(4)人员推销中的问题,如:强制推销;捆绑式推销;欺骗性推销,如传销;推销人员不诚实,花言巧语;盲目上门推销等。(5)销售促进中的问题,如:不合理的打折、赠券,低价倾销伪劣商品等。(6)公共关系中的问题,如:夸大宣传;处理消费者、社会关系失当;通过各种途径蒙骗消费者等。(7)渠道中的问题,如渠道冲突,经销商与渠道成员互相拖欠债务等;(8)服务中问题,如:服务承诺与服务合同不一致;服务品质不一;服务态度的不良;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等。
(四)商业企业营销中的浪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浪费问题。主要包括:缩短商品的生命周期,鼓励或诱导使用新产品所导致的浪费;通过增加广告、促销费用提高商品知名度从而提升商品价格增加了消费负担;各种捆绑式促销,诱导消费者购买过量或闲置不用的商品;商品流通中的浪费等。另外,商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报废品的污染、包装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所导致的污染等。尽管以生态为导向的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已经引起消费者及全社会的关注。但市场营销所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② 求一篇关于企业不道德行为的案例分析
简单。你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到久负盛名的德国汽车企业在排放、油耗等方面集体大规模长时间造假的、令人震惊的不道德案例。
③ 急急急!请大家帮忙找一则企业不履行道德,社会责任,使企业倒闭,失败的案例
今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将一份写有30家环境违法企业的名单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按照三个部门共同拟定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全国的金融机构将不得对这批污染企业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王传山的安徽运漕酒厂也在“黑名单”之列。原因是“未经环评审批;擅自于2004年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废水直排外环境。”
环保总局的“黑名单”很快对银行起了作用。本来,王传山计划利用安徽省含山县的中小企业贷款“银企对接”办法为酒厂扩建申请1000万元贷款,但银行在上报时发现酒厂上了“黑名单”,于是迅速叫停了这笔贷款。
安徽运漕酒厂不是受损失的惟一企业。11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一位负责人透露,绿色信贷推行4个月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12家重污染企业因为上了“黑名单”而被各家银行追缴、停止或拒绝贷款。
这也是我国金融机构首次利用赤道原则的规定,对污染企业实施经济惩罚。赤道原则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它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3年6月,赤道原则正式实施,到现在为止,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多家金融企业接受了这一准则。
今年7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根据“赤道原则”的主要精神提出了“绿色信贷”新政策,其要点是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至此,那个名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国际浪潮,已经完全“侵入”中国,像安徽运漕酒厂这样的内陆中小企业也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威力。
“贸易壁垒”的正面意义
不少中国企业和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始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
尽管质疑声不断,SA8000还是在中国风行一时。江苏南通开发区帝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资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2005年6月17日,该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家通过SA8000的企业。
帝人公司发展部部长王旭翔介绍,帝人申请认证SA8000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欧美发达国家对出口商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商品价格,还关心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否环保、生产商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第二,SA8000标准将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具体量化标准。我们认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帝人公司应该主动顺应这一潮流,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订单量明显增加,与外商合作十分愉快,有道德责任感的企业形象树立了。”王旭翔说,“最重要的是,工人得到了实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SA8000最终没能在中国推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俊峰的调查显示,到今年7月为止,通过SA8000标准审核的中国企业只有1000多家,不到总数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们应该感谢SA8000,因为它揭开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序幕,很多行业协会和大型公司起而效仿,开始制定本土化的责任标准。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160余家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全国和地方协会组织作为首批成员,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推动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2006年3月28日,首批10家纺织服装企业和1个产业集群特色镇率先启动CSC9000T试点工作。2007年4月,红豆集团成为第一家通过CSC9000T的企业。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各种社会责任守则已经超过400种。“但是,现在仍然没有一个标准能够完全适应中国。”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陈英说。
陈英的主要工作,就是“游说”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组织。
“全球契约”组织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于2000年7月倡议建立的,号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并且每年发布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类报告。目前已经有100个国际组织以及100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加入这项计划。
从2001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始向中国企业介绍全球契约。到2007年7月,中国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加入了全球契约。
在这几年中,陈英推动并见证了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快速发展。
④ 企业遵守道德的案例
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与其聘请的管理公司资产的代表(管理者)之间的道德规范包含道义论回的问题—答—那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责任和义务、股东的权利,以及管理者私利和股东权益之间的权衡。
大多数的商业人士和学者都赞同股东——公司的合法拥有者——是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将稀有的资金投资于企业,承担风险并且因此而获得回报。这一项假定在经济学和财务学中被认可,也是大多数财务理论的基础。然而,它只是一项假定,并在企业道德文献中受到质疑。 在公司决定缩小规模时,股东权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开始加剧。股东利益高于那些失去工作的职员的利益。集体合同详细规定了解雇程序,包括资深员工的权利。然而,这只不过是把道德决策过程的时间从解雇员工转移到集体谈判罢了。当产品从一个工厂转移到另外一个工厂(如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原先的雇员失去工作的成本不仅要高于雇主从低生产成本中的获利,而且还要高于在发展中国家雇佣工人的成本,后者也许原本没有就业机会。
⑤ 企业有道德获得成功的例子
最早成功的案例当属早年海尔张瑞敏下令用大锤砸碎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电冰箱,从而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以产品质量为生命线,迅速成长为超级企业。
⑥ 哪些跨国企业道德缺失 案例
01、 米其林:环保违规被点名批评
事件回放:全球最大轮胎企业――米其林公司在华投资的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因环保违规,2007年1月10 日被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批评。被点名的米其林轮胎项目涉及问题有:未按环评要求完成对三台链条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轮胎厂无组织排放恶臭超标;未落实锅炉在线监测装置以及厂界噪声超标严重。
02、爱普生:双重标准拷问企业责任
事件回放:2007年1月13日,广东消费者状告爱普生残墨过多,经交由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检测,显示“墨已用尽”的该爱普生墨盒,黑色墨盒中剩余的墨水占到总量的30.9%,而彩色墨盒的剩余量最高达到了58.2%。
03、宝洁:船到江心才补漏
事件回放:在2007年4月份牙防组被确定其关于牙膏等口腔护理类产品的认证属于无授权、不合法之后,宝洁千万捐赠的事件瞬间成为热门话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宝洁在风口浪尖的危机处理能力显然令人不敢恭维。
04、嘉士伯:违规排污十年不改
事件回放:嘉士伯合资啤酒厂的排污渠距离甘肃省天水市的一级水源保护地只有100多米,天水市的一座自来水厂就建在这片水源地里。农民用啤酒厂排出来的废水浇地,整个水渠都弥漫着酒精的味道,而那片地却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对于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10年。
05阿里斯顿:热水器漏水严重频遭投诉
事件回放:据2007年5月2日《信息时报》报道,阿里斯顿热水器频频出现漏水事故,且得不到及时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提起家里的热水器就头疼:“阿里斯顿热水器的质量实在太差了。”
06、联合利华:排污超标被罚
事件回放:2007年5月,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排污被国家环保部门责罚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据了解,该公司的所在地安徽合肥市的环保局也已经对企业罚款10万元,并责令企业补交排污费4.7万元。
07、富士通:一款产品抽检三项不合格
事件回放: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6月24日公布的空调、电扇、太阳能热水器、户用风冷冷水(热泵)机组产品的抽检报告显示,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牌分体挂壁式房间空调器制冷量、能效比、能源效率等级3个项目不合格。
08、LG:剧毒化学品泄露
事件回放:2007年9月21日,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剧毒化学品约300t泄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次日凌晨大雨,导致液体迅速渗入地表。下风向检测气体浓度是2―10ppm,地下水化验的浓度是10000ppm。泄露原因不详,泄露原料是AN(丙烯腈)。
09、星巴克:一天流掉百吨水
事件回放:2007年10月10日下午,《北京晚报》记者来到星巴克咖啡中关村家乐福店,在点了一杯咖啡之后,只见服务员把冲调咖啡的勺子和温度计放在了旁边一个碗口大小的小水池子里,与一般水池不同的是,这个小水池的龙头是一直开着的。据服务员介绍,按照公司的规定,为保持咖啡冲调餐具的绝对干净,水池的水在营业期间必须一直开着。
10、联邦快递:牛皮吹破仍傲慢?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19日,画家马永强先生在印度尼西亚将自己创作的“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共6幅画,交给联邦快递公司递往中国北京。按照联邦快递公司的有关承诺,该货物应该在2007年11月22日前送抵。马永强遂计划于11月23至26日之间在北京与国家五部委与中国航天集团举行6个作品的交接仪式。
⑦ 有关企业管理道德的案例
百胜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案例(反例)
百胜餐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35,000家连锁餐厅和100多万名员工。其旗下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东方既白、塔可钟、A&W及Long JohnSilver's(LJS),分别在烹鸡、比萨、火锅、中式快餐、墨西哥风味食品及海鲜连锁餐饮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但是,在2013年,经监督抽检查实,百胜餐饮集团的部分鸡肉存在原料兽药残留超标,针对于“药残鸡”事件,在爆发一个半月之后,百胜集团中国CEO终于出面道歉了。然而,这份充满官样文章的道歉不仅迟到,而且缺乏诚意,避重就轻,并没有就消费者的关切进行回应。百胜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的这封道歉信,对企业自身存在的监管不力、沟通不畅等问题只言片语草草带过,只是提出四项承诺:坚持自检、结果及时通报主管部门、强化供应商队伍建设、提高供应商养殖和管理水平。且不谈这些承诺百胜今后是否能做到,单从字面.上来看, 四项承诺中,三条指向供货商,推脱责任的嫌疑十分明显,完全不像是一一个跨国企业应有的态度。
此外,既然是道歉,就应当给已经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一一个说法。然而,百胜不仅对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避而不谈, 也没有就消费者受到的损失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面向未来的道歉信,无法弥补过去发生的错误,更无法体现企业自身的良知。在这封道歉信里,我们看不到百胜的反省,也看不到信里所说的“诚挚”真诚”。 套用原话来说,这封道歉信“令人遗憾”。
在态度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企业道德问题。百胜的表现让人想到一个词:店大欺客。这个词用在百胜和肯德基身.上,并不过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百胜已经有多次“前科”,肯德基近年先后曝
出"苏丹红”“豆浆门]”"老油i门”和“药残鸡”等丑闻,但一次次道歉之后,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接=连三地发生。这充分说明,百胜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更没有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放在心上。
案例分析: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问题,正在从保护品牌的层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畴。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经认识到,公司在社会责任事务上的优秀表现可以成为品牌优势的一个源泉。现在,令人激动的问题并不是公司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免于损毁,而是如何将树立的品牌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统一起来。信任对品牌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⑧ 需要一个中国企业道德行为的案例,要完整详细,谢谢。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集中:“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张瑞敏说:“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荒唐的观念,把产品分为合格品、二等品、三等品还有等外品,好东西卖给外国人,劣等品出口转内销自己用,难道我们天生就比外国人贱,只配用残次品?这种观念助长了我们的自卑、懒惰和不负责任,难怪人家看不起我们,从今往后,海尔的产品不再分等级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把这些废品都砸了,只有砸的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