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刀
『壹』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道德经》

四、为何中国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
因为如果只有一扇的话,做的太大,小孩子推不动,做的太小,东西又放不进去。两扇门也寓意着一阴一阳,中国人讲一就是二,讲二就是一,一个门由两扇组成,阳跟阴是门的两扇,代表《易经》,《易经》有两扇门,一个阴一个阳。
五、为何儒释道三教要合一?
因为儒家给我们讲的是求生的道,叫作生存之道,即求生、惜生。如果我们完全照儒家行事,就会很辛苦,时时警惕,处处小心,一点错都不行,实在太累。道教告诉我们要保生、贵生,它说求生是不错的,但是用身体去换取,是不对的,所以要保生,并要视生命如宝贵的宝物,不要怠慢它,珍惜它。因此,道教在养生方面,世界第一。佛教即不叫你保生,也不叫你求生,而是叫你乐生、乐死,修来世,轻身体,现世的躯体就是臭皮囊。所以,先人叫三教合一是在思想上为人类着想,这就叫作同,即《道德经》中的一句“同,谓之玄”。明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玄妙之所在。
《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讲完的,而简单一本书,一千人读有一千种读后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有时候也许不能参透其中的最简单的智慧,所以,拾人牙慧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况且,还是拾圣人的牙慧,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大家多看看《道德经》,学习其中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处世之道,学以致用,就算不能一步登天,也许还能修得正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最初的理想。福生无量。
文章由道山不老编辑整理
『贰』 阴阳先生会犯五弊三缺,那为何要有易经传世,岂不是害了学易的人
不要被世人和乱七八糟的书误导,五弊三却其实道德经中传达的思路是天道至公,无论鳏、寡、孤、独、残都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或许别的地方有人嫌弃他们,有人抛弃他们,但是进了道门,就是一家人,不会因为这样的因素来轻视鄙视他们,道观容纳他们的存在,所以,你会在很多道观见到身有残缺的,比如我们金仙观就有聋哑人。
他们是因为修道变成聋哑人的吗?
不是,是祖师爷的门户,让我们收容了他们,是祖师爷的慈悲,让我们收容了他们,他们没有地方可去,甚至家人都嫌弃他们,唯有道门不嫌,唯有道门容纳。
因为道门收留了鳏、寡、孤、独、残,所以你才能在道观见到这样的人。因为其他宗教或者门庭没有收留他们,你看到了他们的富丽堂皇,看到他们衣冠革履,看到他们道貌岸然,看不到他们的鳏、寡、孤、独、残,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收留鳏、寡、孤、独、残,他们不能平等看待鳏、寡、孤、独、残,鳏、寡、孤、独、残进不了他们的门,或者鳏、寡、孤、独、残被当作耻辱藏了起来。
道教的慈悲造成了这个情况的存在,如果道教不收留鳏、寡、孤、独、残,照样可以给你一个富丽堂皇、道貌岸然的道教,不是不能,乃不愿也,慈悲不分鳏、寡、孤、独、残,慈悲不因人而异。
如果说因为修道导致了鳏、寡、孤、独、残,那么,为什么不说王羲之就是道教世家成就书圣了呢?为什么不说魏征修道成为宰相了呢?为什么不说孙思邈修道成就了药王在世寿龄一百四十余岁?为什么不说李白因为寻仙访道成就诗仙了呢?
道门存在五弊三缺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