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道德经
① 湖南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首先,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们湖南师范大学吧。
② 道教的三清是谁他们都是什么来历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道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
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
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2、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又称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气所化生,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其母洪氏身中,于母亲身中先琼胎玉府,道君于其中凝神修炼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罗丹玄山脚下诞生。
道君长大后,启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树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传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于是道君跟随元始天尊游历十方世界,宣讲道法。
不久,道君得证道果,元始天尊赐予道君太上灵宝天尊之号,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将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与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十方世界,万国九州。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3、道德天尊
老子又称道德天尊 ,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为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重要人物老子,(后人普遍认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后来老子出函谷关写下著作《道德经》,去了西方,化胡为佛,创立佛教,教育胡人。
(2)熟悉道德经扩展阅读
三清的哲学意义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道 天尊居之。”(《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
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太玄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③ 跟 久 有关的成语
跟久有关的成语:长治久安、久病成医、旷日持久、经久不息、长久之计。
1、长治久安[chángzhìjiǔān]
【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解释】: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才能巩固国家的长久治理。
【示例】: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社会长期安宁
2、久病成医[jiǔbìngchéngyī]
【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解释】: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指长时间生病就对医理十分熟悉
3、旷日持久[kuàngrìchíjiǔ]
【出自】:《战国策·赵策四》:“旷日持久,数岁。”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长生久视[chángshēngjiǔshì]
【出自】:《老子》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
【解释】: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的方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长久活下去。
5、长久之计[chángjiǔzhījì]
【出自】:《战国策·赵策》:“岂非计久长。
【解释】:计:计划,策略。这样怎么会是长远的打算。
【释义】:是长远的打算,多用于否定句中
【示例】: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耶?
④ B站右键点弹幕没复制弹幕什么的选项了怎么办
⑤ 儒释道有什么区别
1、创立时抄间不同:儒创立于春秋末期;释即佛教传入中国约在后汉初期;道建立时间是东周时期。
2、创立人不同:儒教创立者是鲁国的孔子,名丘,字仲尼;佛教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道教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
3、来源不同:释是古印度传入,释和道都是中国本土宗教。
(5)熟悉道德经扩展阅读:
儒释道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视野范围观,以释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华文化圈范围外众多外来文化中离中华最近,接触最早的文化。
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道、佛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
⑥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道德经》

四、为何中国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
因为如果只有一扇的话,做的太大,小孩子推不动,做的太小,东西又放不进去。两扇门也寓意着一阴一阳,中国人讲一就是二,讲二就是一,一个门由两扇组成,阳跟阴是门的两扇,代表《易经》,《易经》有两扇门,一个阴一个阳。
五、为何儒释道三教要合一?
因为儒家给我们讲的是求生的道,叫作生存之道,即求生、惜生。如果我们完全照儒家行事,就会很辛苦,时时警惕,处处小心,一点错都不行,实在太累。道教告诉我们要保生、贵生,它说求生是不错的,但是用身体去换取,是不对的,所以要保生,并要视生命如宝贵的宝物,不要怠慢它,珍惜它。因此,道教在养生方面,世界第一。佛教即不叫你保生,也不叫你求生,而是叫你乐生、乐死,修来世,轻身体,现世的躯体就是臭皮囊。所以,先人叫三教合一是在思想上为人类着想,这就叫作同,即《道德经》中的一句“同,谓之玄”。明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玄妙之所在。
《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讲完的,而简单一本书,一千人读有一千种读后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有时候也许不能参透其中的最简单的智慧,所以,拾人牙慧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况且,还是拾圣人的牙慧,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大家多看看《道德经》,学习其中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处世之道,学以致用,就算不能一步登天,也许还能修得正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最初的理想。福生无量。
文章由道山不老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