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绝对事件与相对事件
『壹』 经济法的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法律事件三者是什么关系
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者行为。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贰』 经济法相关事件
一:A与B之间是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无论B是否亏损,均应当向A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二:尽管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赔偿方式,但A可以要求B就迟延履行劳动报酬的数额部分支付相应的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方式按照国家规定以日息万分之2、1计算。
三:由于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赔偿数额,故B在支付给A劳动报酬与滞纳金后,依法不应当再支付违约金。
『叁』 身边的与经济法有关的法律事件与解决途径与结果
第一章 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人制度 【案例介绍】
判断下列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并说明理由。
(1)某乡镇企业的销售科。 (2)在兰州东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某个体工商户。
(3)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已营业的某贸易公司。
(4)甲和乙合伙开办的牛肉面餐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5)某财经学院为召开校庆20周年大会,经学校授权的校庆筹备委员会。 (6)兰州某厂的车间。
(7)甲、乙、丙三人各投资10万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分析】
(1)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法人必须是组织,而该个体户不是组织,是个体。
(3)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没有依法成立。
(4)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合伙组织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5)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组织,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6)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车间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7)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8)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二、所有权制度 【案例介绍】
王某到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照相机遗失在公园, 管理人员拾到此物后上交给有关部门。王某未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前去招领处认领自己的相机。到期后此照相机被有关部门依法拍卖。张某在拍卖中购得此物,以后,又将相机转送给李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发现李某所用之相机即为自己在公园中不慎遗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将此相机返还给他。 (1)王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返还相机?
(2)试述上述过程中照相机所有权的转移过程? 【案例分析】
(1)无权。因为李某依法拥有该照相机的所有权。 (2)王某将照相机遗失后未能如期认领,丧失所有权;张某通过竞拍获得所有权;李某受赠获得所有权。
三、债权制度 【案例介绍】
- 1 -
甲、乙、丙三人某晚经过一渔塘,发现有人偷鱼,即呼喊抓“贼”,偷鱼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发现塘边已有偷鱼人偷捕的鲜鱼三大筐,即用人力车将鱼装走,次日早晨上农贸市场出售,共得人民币399.00元。
问:甲、乙、丙的行为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当得利。因为甲、乙、丙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利人民币399.00元,并因此致使鱼塘的所有人遭受损失。
四、代理制度 1.无权代理 【案例介绍】
某炒货厂为拓展业务,聘请该市某果品公司工会干部江某任业务顾问,并支付相应的津贴。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着果品公司领导,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炒货厂签订一份买卖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骗手段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规定:炒货厂生产2万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给果品公司,单价每公斤5元,总价款10万元。交货时间为1999年11月底,由炒货厂送货上门。合同签订后,江某又拿着合同到公司下属单位,要求各下属单位按合同接受炒货厂的货。其中有几家综合经营部在接受货物后,还直接向炒货厂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领导知道了江某同炒货厂签订买卖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收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炒货厂以对方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以果品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被授予代理权。在没有取得代理权的情况下,却代表果品公司与炒货厂签订合同,该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认,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应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至于炒货厂的损失,因是江某行为所致,应由江某承担,果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炒货厂要求果品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
『肆』 什么是绝对事件
绝对事件,法律事件的一种,“相对事件”之对称,并非由人们的意志所引起的,也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中止诉讼。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引起诉讼终结。
(4)经济法绝对事件与相对事件扩展阅读
在使用相对与绝对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在形容事物是相对的时候,并不是说这没有判断标准,它只是说明,不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相对性意味着存在多个评判标准,它们不具备普遍性,但对于具体环境中的人而言,其标准是绝对有效和严格的。
第二:不需要再绝对与相对中选择一个,只需要知道现在在用什么样的标准,这两种标准没有好坏之分。
第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启示我们要学会使用特定的参照系。不是所有认同相对性理论的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相对的,必须理解相当对命题的语境,因为这些命题在不同语境未必一定是相对的。
『伍』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行为:意志转移+行为,发行公司债券和承揽加工劳务是以主体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可以导致法律后果的发生,故排除AC。事件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是自然现象故排除D;相对事件是社会现象,即虽有人的行为但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战争一旦发生就不再以人的意志转移了,故答案为C。
『陆』 公民死亡属于绝对事件还是相对事件
自然死亡是绝对事件
宣告死亡是相对事件。
『柒』 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法律事实,或称经济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
①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例如:甲、乙签订10万元的合同,双方约定,甲向乙支付10万元,乙于07年2月1日交付货物,但是在07年1月20日发生强烈地震。,此时的地震就属于事件。
②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作为法律依据的经济法律规范,即依据什么发生、变更和消灭。
2.有经济法主体,即谁承担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与义务。
3.有经济法律事实出现,即什么原因引起发生、变更和消灭。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件和(主观)行为两类:
(1)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自然现象称为绝对事件;社会现象称为相对事件。
事件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2)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经济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那些不为法律规范所规定,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不是经济法律事实。(2)经济法律事实中,事件与行为的区别在于是否以经济法主体的意志为转移。(3)有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只需一个法律事实出现即可成立;有些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则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同时具备。
『捌』 举例说明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与绝对事件的区别
被杀的人,死亡对她来说是事件,对杀人的人来说是行为小孩出生这对谁都是事件.所以前面是相对事件后则是绝对事件
『玖』 人的出生和死亡是绝对事件还是相对事件
人的出生和死亡属于自然现象,所以是绝对事件。
绝对事件是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事件以是否由人们的行为而引起可以划分为绝对(自然)事件和相对(社会)事件。
绝对(自然)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而引起的事件,例如人的自然死亡和出生、时间的流逝等自发性质的现象。人的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消灭;人的出生引起父母与子女的法律关系产生等。
相对(社会)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例如,死亡可能由于交通事故,也可能由于凶杀所致,但它都是人的生命的终止。就中止死者与其生前所在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而言,都是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相对(社会)事件表明,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对于由行为人直接引起的法律后果来讲属于行为;而对不是行为人直接引起的法律后果来讲属于事件。例如,交通事故,对于由肇事者所直接引起的保护性法律关系而言是行为,肇事者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由于交通事故而死亡,从而使死者与其生前所在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解除而言,则属于相对事件。